教育研修是在回归和复活自己作为教师的专业角色

教育研修可以给我们的教育生命带来什么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息放松,很多人的生活开始有些懒散、无序甚至无聊之际,全省初中教师远程(集中)研修也如期而至。

确实,肯定会有人把它当做负担。正如今天的社会改革,即使任何有意义的事,也很难获得所有人的同意和支持。但是,我们任何人也知道——只要是合法的、符合规律的,有益于我们的国家、社会、工作和生活的,我们就不能因为有个别人的反对和诋毁而放弃。当然,我们更应该清楚,对于远程研修,有些教师之所以怀疑、抵触、消极应对,并不是因为研修工作本身,问题恰恰在于自己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

“你是在搞研修吗?不,你是在回归和复活自己作为一个教师的专业角色——学习者、思考者。”这是我写在去年研修总结里的一段话。确实,今天很多教师已经在机械重复中让自己丧失了专业生活和专业尊严,从一个脑力劳动者、智慧型的工作越来越像一个疲惫的体力劳动者,忘记了思考,厌倦了学习,无滋无味地地苦熬着。他们用自己许多年前在小学、中学、大学里学的东西,几乎是一成不变地教了一年又一年,把自己都教得越来越觉得厌烦,却还常常责怪自己的学生们不喜欢。甚至,有些三四十岁正处于有精力有经验有能力的生命黄金时期的教师,竟然期盼快点退休——希望自己的生命快速衰老,期盼自己的人生迅速缩短。孟子曰,哀大莫过于心死。这种贬低和厌弃自己职业生命的消极心态,真让正常的人难以理解!克拉克说,幸福就是一种沉醉的状态,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无可辩驳,一个人在自己应该用力的工作之中找不到快乐、幸福,在自己应该用心的专业领域里找不到尊严、价值,却令人奇怪地总想到工作之余寻找,在专业之外找。这是一种极其可怜的悲哀。如果说,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原罪来到这个世界;我想,上帝对一个人最大的惩罚,不是病痛,不是失败,而是让他茫然无知,对自己宝贵美好的生命不加珍惜,让他(她)在自己最有生命活力的20岁到55周岁或60周岁这整整三四十年的时间里重复而乏味地做着一件自己越来越感觉无滋无味无情无趣的事!

对于珍惜生命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定是“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让自己保持着一种增值的状态,生命才可以感受到充实和幸福。我曾经问过很多教师:如果《论语》开篇第一句话中去掉“学而”两字,而只变成“时习之”,那么会不会有后面的“不亦乐乎”?大家异口同声:绝对不可能!为什么?大家七嘴八舌后达成共识——只是一味地不断劳作,不可能有真正的快乐。只有不断地“学”,才可能有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技能、新的认识、新的思考、新的胸怀、新的境界……所以,才有了在新的念头、新的欲望、新的干劲、新的勇气、新的愿景等等激励和驱动下的不断尝试、练习、实验、成长带来的快乐……可见,学习,正是很多人懈怠的“学习”,才是快乐的真正源泉。所以,陶行知先生才语重心长地说,正因为许多教师不想学习不愿学习,“只想开留声机,唱旧片子,所以难免把自己倦怠起来。唯独学而不厌的人,才可以诲人不倦。要想使做教师的人,把岗位做得长久,必须使他们有机会一面教,一面学。而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是越教越要学,而越学才能越快乐“。

有人说,年龄大了,没有精力再学习。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实践却恰恰充分证明——因为我们不再学习,所以生命才加速了衰老。校园里面有两棵树,一棵是千年古树,却依然向执着地深处扎根汲取营养,向高处发展拥抱阳光。而另一棵小树,却正在慢慢地干枯。我们说哪棵树老了?是拒绝成长的小树,还是枝繁叶茂的老树?对于这棵选择了“学习”状态的老树,它的生命谁也无法预测,它还可能再活1000年、2000年!而那棵拒绝吸取新的阳光、水分、雨露,放弃了“学习”成长的小树,很快将要衰亡,才是真的老了!我们不得不忧心地说:这种拒绝学习的生命态度,已经成为导致很多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源。因为,有意义的职业原本没有倦怠,是从事它的人倦了,从事它的人的心倦了,这职业才渐渐地倦了!试想,一颗麻木、茫然的心,再用退化、僵化的知识和陈旧、固化的手段,机械地重复着,或许,很快就会变成传说中的“死魂灵“。我想,青春指的不是一个年龄轻的阶段,而是一种激情涌动、不断学习成长的生命状态。而保持这种生命状态的根本元素,其实就是“学习”。

形式和程序上缺少变化的工作,区域和交通上有些封闭的环境,交流和沟通上有些单调的人群,必然会很容易使其中的人慢慢趋于疲惫和冷漠。怎么办?只有改变!而每个人的改变之门,只有自己才能从内部打开。要想让自己改变,我们不能总是寄希望于外部,不能总是处于被动等待之中。即使知识不变,我们也要变;即使学生不变,我们也要变。学而知之,困而知之,与时俱进,学则变,变则通,通则生成教育者的志气、慧气和灵气。把自己的学习之心找回来,把自己的成长之心找回来!!叶澜教授说,一个人觉醒了,成长才可以真正开始;一个人只有先唤醒自己沉睡的灵魂,工作才会变成一种幸福和快乐。怎么唤醒教师的自我成长意识?无疑,也只有改变内存才能真正提升质量,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用内在的生长、成熟和完善才能促成其生命的外向绽放。张志勇副厅长说:“要始终把引发教师内在的学习需求作为重要任务。必须让每位老师清醒地认识到,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完善自己的教育生活,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生活品质,是为了让自己过一种更加专业的教育生活。如果我们不能唤醒教师们的这种专业自觉,那么,再好的教育理念与技术,老师们也会视而不见。”狂风吹走的是浮云,留下的是黄金。那些愿意自主学习修行的人,一定会在远程研修中体味到成长的幸福;那些挥汗如雨自得其乐或是抱病坚持学习的人,一定会在远程研修中得到思考独特的快乐;那些下班后还在观看视频资源还在修改完善学习作业的人,那些推却一切事务专注设计教学案例的人,一定会在远程研修中不断收获来自心底的惊喜和智慧之果!相信,我们永远相信: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四天的研修真的很短,短到许多抱怨的人还没有发完牢骚和哀叹,没有一点痕迹没有一点记忆,更无法触摸这段“让我欢喜让我忧”的真实经历。时光流过了,却没有一点点痕迹,许多人的生命就是这样慢慢地被自己的懒惰、肤浅、迷茫而风干、枯竭而没有一点刻度。四天真的很长,尤其对于学习的珍惜者、生命的感恩,四天可以带来许多神奇的发现和体验:困惑、惊喜、收获、友谊、成长……虽然只有四天,但所有我们经历的一切都必将会延续、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教育实践里,化为血脉,化为财富,化为教育生命的底色和根基。许多教师,也正是这样在和时间的赛跑中,走向优秀乃至卓越!

《圣经》曾这样劝导世人:“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我们虽然不必信教,但我们却必须敬畏自己当下正在用心用力用智做着的教育!来吧,不要再应付,不要再犹豫,自信地走进这个窄门,把它做成信念,把它做成信仰,把它做成幸福!

研修,就是打开这个窄门的一把钥匙,你感恩它、珍惜它,它就会把你领进优秀与幸福。

四天,到底会给我们的教育生命留下什么?是哀怨中的挣扎,是抵触下的疲惫,是投机应付自我欺瞒而没有一点感觉,还是学习带来的改变——深刻的思考、升腾的智慧、激活的心灵……这个多解的问题,等待着我们每个教师用自己的行动做出具体的诠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