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刘三姐”印象
25年前“刘三姐”印象
-----访国家一级演员黄婉秋
文/王纪民
黄婉秋一家
1992年4月8日,当时背景是;全国第十二届文学企业联谊会“长津杯”笔会于广西桂林举行,我作为来自山东青岛的获奖作者,第一次踏上风光秀丽的桂林,心中难免有一种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向往与脚踏实地的良好感觉。几天的采风使我充分领略了桂林的秀美和桂林山水的迷人风光。然而,最令人感到难忘的是拜访了“刘三姐”。
在会议主持者----《文学企业家报》主编古月的引荐下,我作为来自山东的代表采访了“刘三姐”。
当我说明我来自青岛时,“刘三姐”眼睛一亮“奥,你是青岛来的客人,青岛我去过,好美的地方。与我们桂林相比,青岛和桂林是各有风采呀……”
陪同采访的文友不失时机地抓拍了这张作者与“刘三姐”夫妇的照片
“刘三姐”告诉我,她从1983年到省歌舞团,一呆就是8年,为纪念《刘三姐》上映30年,去年(1991年)回到桂林。目前正与何有才组织筹办'刘三姐集团公司’。这个公司是集文化艺术、影视歌舞、旅游开发、建筑等为一体的企业与文化相互搭桥的联谊会。桂林市市长亲自挂帅。
陪同采访的《文学企业家报》主编古月介绍说“'刘三姐’现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国家一级演员。”
与“刘三姐”交谈过程中“刘三姐”不无幽默地指着何有才对我说“他是我的秘书”。闻此,我们相视而乐。
黄婉秋为作者签名
1992年黄婉秋48岁,而当年演出《刘三姐》只有16岁,黄婉秋谈旧作激情难抑“这部电影浓缩了我整个青春年华,奠定了我一生荣辱兴衰,几十年来,人们对刘三姐这位聪明美丽,敢于与邪恶势力斗智斗勇的'壮乡歌仙’念念不忘。到过刘三姐故乡-----桂林的人,多半会有一张在阳朔的古榕树留影。传说中这棵郁郁葱葱的千年古榕树就是刘三姐和阿牛哥定情的地方。电影《刘三姐》使这棵大榕树声名远扬,终年游人如织。到桂林游漓江山水,看刘三姐文化。这是许多游客的愿望。”
作者和妻子与黄婉秋合影
黄婉秋认为“刘三姐是一种文化,桂林山水美,这是自然资源;刘三姐的歌声传播四面八方,这是文化资源。现在看来,这两者结合的越来越紧密了。”
采访快要结束时,“刘三姐”十分愉快地代表何有才提笔给我写下了----“致青岛的广大朋友们,我们在刘三姐故乡想念你们……”
陪同采访的文友不失时机地抓拍了我与“刘三姐”夫妇的照片。
黄婉秋给作者的签名
不过,我想说明的是,之所以使我有感而发,还在于;回青岛后,我立即将采访文章和这张照片一并给了《青岛广播电视报》等报纸,很快《青岛广播电视报》5月11日就发表了。其它报纸如《石家庄日报》和山东《联合报》等也先后发表。
如今,黄婉秋是连续4年的全国政协委员并且拥有自己的珠宝店。为了培养山歌传人,2002年,黄婉秋辞去了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的职务,和大连的一家公司合资在桂林修建了一座“刘三姐景观园”。现在,只要在桂林,黄婉秋每天都要到景观园去与观众见面并亲自登台演唱,有时候更是全家上阵共同为到桂林来旅游的朋友献歌。
“是桂林的山水造就了刘三姐,造就了我。我是沾了刘三姐的光,观众是把对刘三姐的爱都给了我。我回到自己深深眷恋的舞台,只想把刘三姐的歌声再次唱遍大江南北,甚至唱出国门,让全世界都知道刘三姐,知道桂林。”
结缘于艺术,结缘于刘三姐,黄婉秋的心永远都年轻美丽。
25年了,回想在桂林的日子以及“刘三姐”迷人的风采,仍历历在目。
作者在广西桂林漓江的旅游艇上
作者简介:王纪民,长期从事企业文字宣传工作。八小时以外,致力于报纸的搜集与研究,藏报18000种。通过收集与研究报纸,已在《人民日报》等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500余家报刊发表文章1000余篇200余万字。著有《当代集报风采》《孟子故里纪事》《我的父亲和母亲》《收藏报纸的故事》等专著。作品与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散文大观》《当代散文精选》《新视野经典文集》《中国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东方之子》《世界人物辞海》《中国收藏名家大典》等典籍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