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译》第四十三章:圣人不积损益合道 2024-06-09 17:20:02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三章(法篇第七章)圣人不积 损益合道(原第81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注解】1、信言:真话,也即自信之言。不讨好、不迎合,有一些人不愿意接受真言。2、美言:华丽的语言,巧言。这里指加工过的话。3、善者:言语行为善良的人。4、辩者:巧辩的人。5、知者:有真知的人。6、博者:学识渊博的人。7、圣人不积:不积累财物,此处指不占“知”为己有。8、既:尽,全部。9、为人:帮助别人。10、与人:给予别人。与,通“予”。11、利而不害:让万物得到好处而不伤害万物。【释义】信言是真言,真言不讨巧,不取媚,故不美。阿谀奉承之言,美但失真。所以真人不辩,辩而证明真,说明离真远了。越是懂得多的人越知自己“无知”,越是认为自己知道得多的人,越说明其并不真知,因为他们的世界大小不同。圣人拥有的是无限的世界,故知自己“已知”只占无限很少的一部分,所以不占知为己有,愿意给予他人。用宇宙的,给宇宙人,但让自己经验和体验的更多。所以,天道就是给,利而不害,利益众生。圣人效天,为而不争,不争而取天下。【释意】孔子对老子的形容:深不可测,不自见、不自是,如龙在渊。老子说话精炼且直达本质,奇妙无穷。人们不愿意面对真言,实质是因为人们不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我们很多时候说话是为了讨好、迎合或企图改变对方。信言,反映了信念系统的“意识”,是简化到所有人都明了的真言。语言的力量就可以改变人的状态,要让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充满能量,给人支持、给人成长、给人滋养,你的生命就将会由此不同。善者不辩,因为最好的辩是不言之教,当呈现出“我已经所是”,一切不言自明。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二章(法篇第六章) 不言之教 和光同尘(原第56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注解】1.玄同:玄妙齐同,此处也是指 '道'。【释义】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夸夸其谈,夸夸其谈的都是拥有知识而智慧不足。有智慧的人明了因果,所以从因缘入手,把尖锐的消融,把纷乱的外相统一,把所有的闪光点归一,哪怕最微小的也不遗漏。智慧之人,同和一切,但内在又和所有人不一样,这种情形称之为玄同。在玄同的境界中,不可因为得到了就亲近或疏远;不可因为得到了就利益或者为害;不可因为得到了就显得高贵或者低贱。正因为没有亲疏、利害、贵贱之分,所以为天下所尊贵。【释意】知者不言的两重境界:一是知道了对方的秘密,还假装不知道;二是知道什么时候不言,什么话不说、什么场合不说。每个人内在的负面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在一定阶段需要释放,让对方说话,让对方把能量充分释放与表达出来,而不要压抑这股能量。言者不知,知而言不知,是呈现的态度。对老子来说,行走坐卧都是言。此时此刻说与不说,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智慧的人在说话之前就已经知晓说话之后的结果了。所以圣人让情绪服务于我,而非被情绪带走。所有的一切都是变动的,要用冲的方法,冲气以为和。道不固定,是达到目的的一个通道。 赞 (0) 相关推荐 知足者富,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胜人者有力,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 ... 利而不害 为而弗争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圣人无积, 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予人己愈多. 故, 天之道,利而不害: 人之道,为而弗争. · 信言不美,美言 ...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能知人,是智慧的. 能自知,是高明的. 能胜别人,是 ... “势”就是能量,得势者才能有所成就(连载256)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 《道德经》学习感悟20200909 花了一个月左右的业余时间,读完了<道德经>全文,对老子的思想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也有一些体会和收获. 老子所谓的道是圣人之道,老子所谓的德是圣人之德,是普通人所不能企及的.老子说要&quo ...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 道德经这本书,有大智慧,这是基本达成共识的,但是,这智慧到底有多大,到底有所少可以领悟,看个人,本章,就非常的具有指导意义. 先贴下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 ... 《道德经新译》第二十三章:利民益生 久安长治 <道德经新译>第二十三章(民篇第五章) 利民益生 久安长治 (原第75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 ... 《道德经新译》第十三章:小国寡民 安居乐业 <道德经新译>第十三章(第四章国篇) 小国寡民 安居乐业 (原第80章)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四十三章 大家好! 现在是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道德经>,现在我们学<道德经>的第43章,下面我们一起把这一章的原文读一下: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 ... 《道德经新译》第二十一章:六根扰心 守中无妨 <道德经新译>第二十一章(民篇第三章) 六根扰心 守中无妨 (原第12章)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 ... 《道德经新译》第十七章:正奇妙用无为自化 <道德经新译>第十七章(国篇第八章) 正奇妙用 无为自化 (原57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 ... 《道德经新译》第十一章:三绝三弃见素抱朴 <道德经新译>第十一章(国篇第二章) 三绝三弃 见素抱朴 (原第19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 ... 《道德经新译》第七章:道行天下无往不利 <道德经新译>第七章(道篇第七章) 道行天下 无往不利 (原第35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 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言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 ... 《道德经新译》第六章:道生万物冲气为和 <道德经新译>第六章(道篇第六章) 道生万物 冲气为和 (原第42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 ... 《道德经新译》第五章:万物之奥天下贵之 <道德经新译>第五章(道篇第五章) 万物之奥 天下贵之 (原第62章) 道者,万物之奥.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