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骆问礼,明朝官场的熊大&熊二

前面已经说过了“朱紫阳之功臣”,现在来说说“海忠介之高弟”。理解这两句话的内涵,骆问礼的性格脾气就一目了然。这两句话,就是骆问礼此“人”的一撇和一捺。
既然说骆问礼是海瑞的高徒,那么他们师徒间必然有某种传承。这种传承,就是“忠介”(忠诚正直)的品性。这样说很笼统,也很抽象,如果我们用具体的史实来说话,那就不难发现他们的“志同道合”与“一脉相承”了。
翻开历史,真相呈现,他们两个不愧是明朝官场的熊大与熊二。他们很执着,他们很直溜,他们很天真,他们的做法可以用一个字概括:熊。如同熊大、熊二高呼“保护森林,熊熊有责”,海瑞与骆问礼的信条是:报效朝廷,匹夫有责!
这种“熊”,是英雄的“雄”。体现在他们身上,就是将生死置之度外,无畏无惧地向皇帝上奏疏。
先要解释一个词:言官。
言官,就是说话的官,也叫谏官。自古以来就有言官的设置,这些人不管具体事务,他们的任务就是提意见,而历来的封建王朝也形成了一个传统——不杀言官。历史上无论多昏庸的皇帝,也很少有胆量敢杀言官,所以在朝堂上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言官在下面说皇帝的不是,一点也不给皇帝留面子,还扬扬自得,很有点你能把老子怎么样的气魄;而皇帝只能在上面一边听,一边咬牙切齿,想着明天就把你调个位置再整治你。
到了明朝中后期,也有人把言官称作骂官,实际上他们是明朝监察制度的产物。对应中央六部,朱元璋设立了六科,各科设都给事中一人,官位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官位从七品。六部级别高,权力小,言官级别小,权力大,谁也压不倒谁。在这种天才的创意下,大明王朝搞了二百多年,一向太平无事。所以言官很执着,很较真,当然也很强大。
在严嵩时代,除了个别胆大的,言官们已经不敢多提意见了,于是大家一同保持沉默。到徐阶任内阁首辅时,改变了这一切,他对嘉靖皇帝说:作为一个圣明的君主,你应该听取臣下的意见,即使他们有时不太礼貌,你也应该宽容,这样言路才能放宽,人们才敢于说真话。所以在徐阶时代,言官们可以放胆向皇帝说三道四。海瑞与骆问礼,就是在这样的“大好环境”下冒出来的“网红”。
嘉靖四十五年(1566)二月,嘉靖皇帝收到了一份奏疏。自从徐阶开放言论自由后,他收到的奏疏比以前多了很多,有喊冤的,有投诉的,有拍马屁的,有互相攻击的,只有一种题材从来没有人敢涉及——骂他修道的。
要知道,嘉靖同志虽然老了,也不能再随心所欲了,但他也是有底线的,你们搞你们的,我搞我的,你们治国,我炼丹修道,互不干扰。什么都行,别惹我就好,我这人要面子,谁要是敢扒我的脸,我就要他的命!
大家都知道这是个老虎屁股,都不敢去摸,即使徐阶劝他,也要绕七八个弯才好开口,所以这一题材一直以来是个空白。
但这封奏疏的出现,彻底地填补了这一空白,并使嘉靖同志的愤怒指数迅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奇文共享,摘录如下:
“陛下您修道炼丹,不就是为了长生不老吗?但您听说过哪位古代圣贤说过这套东西?又有哪个道士没死?之前有个陶仲文,您不是很信任他吗?他不是教您长生不老之术吗?他不是也死了吗?”
这是骂修道,还有:
“陛下您以为自己总是不会犯错误吗?只是大臣们都阿谀奉承,刻意逢迎而已,不要以为没人说您错你就没错了,您犯过的错误,那是数不胜数!”
具体是哪些呢?接着说:
“您奢侈淫逸,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二十多年不上朝,也不办事,导致朝政懈怠,法纪松弛,民不聊生!”
这是公事,还有私生活:
“您听信谗言不见自己的儿子(即陶仲文所说的“二龙不可相见”理论),不顾父子的情分;您天天在西苑炼丹修道,不回后宫,不理夫妻的情谊(奇了,关你屁事),这样做是不对的。”
此外,文中还有两句点睛之笔,可谓千古名句:
其一,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家家净也。
其二,盖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
说粗一点就是:在您的英明领导下,老百姓都成了穷光蛋,他们早就不鸟你了。
综观此文,要点明确,思路清晰,既有理论,又有生动的实例,且工作、生活面面俱到,其水平实在是超凡入圣,高山仰止。
文章作者即伟大的海瑞同志,时任户部正处级主事,此文名《治安疏》,又称“直言天下第一疏”,当然,也有个别缺心眼的人称其为“天下第一骂书”。
好汉不吃眼前亏,诸位言官在上疏时都会考虑成本问题,嘉靖同志太过生猛,万一生气了,言官们不是打就是关,亏本的生意当然是不做为好。但海瑞偏偏就做了这笔亏本的生意,因为在他的思维里,根本没有成本这个概念,他只知道,他是朝廷的官员,吃着朝廷的俸禄,就该干活,就该做事,就该为民做主!
他不是不清楚上奏疏的后果,所以他提前买好了棺材,据说是他亲自去挑的。好棺材还买不起,只能买口薄皮的,好歹躺得进去,凑合能用就行。他的老婆在家等他下班,却看到了这口棺材,顿时惊得目瞪口呆,随即痛哭失声。海瑞却只是平静地对她说:“记得到时把我放进去就是了。”
上疏结果:皇帝震怒,满朝轰动,关入监牢,等待处斩。
幸亏有徐阶,他让嘉靖冷静了下来。当嘉靖同志再次审视了海瑞的奏疏,发现奏疏里除攻击、斥责之外,还包含着忠诚、尽责和正直。终于,内阁首辅徐阶将海瑞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不知死而死,是为无知;知死而死,是为无畏。海瑞,就是这样一个无畏的英雄,我们把他称作“熊大”。
十个月后,即1566年12月,炼丹修道的嘉靖同志驾崩了。明穆宗朱载垕继位,年号隆庆。1567年是隆庆元年,骆问礼升南京刑科给事中,从七品。
南京(留都)与北京都是中央机关,虽然机构设置完全相同,但南京多是摆设,安置的是老弱病残和靠边站的人。在这里上班很悠闲,可以聊聊天,可以喝喝茶。但骆问礼壮志凌云,不忘初心,非要贡献自己的智慧。
穆宗皇帝刚刚登基,就想摆摆场面。于是他下令,由户部拨款,为后宫购买珠宝首饰,算是送给诸位老婆的礼物。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所以在他看来,这件事情并不过分。然而结果是,户部不同意。
户部相当于财政部,在明代,财政制度是很严格的,皇帝是无权动用的,即使要用,也要经过财政部长(户部尚书)、内阁分管财政的大学士(一般是首辅)层层审批,还要详细说明你把钱用到什么地方去了,准备用多久,打不打算还,什么时候还。要是说不清,一个子儿都甭想动。
言官们不知从哪里知道了这个消息,于是大家兴奋了,这回有事干了。
首先是给事中魏时亮上书,严厉批驳皇帝的浪费行为。很快御史贺一桂、詹仰庇跟进,分析了买珠宝的本质错误所在。还没等皇帝大人回过神来,远在南京的骆问礼,不知从哪里得到的消息,竟也上了一本,题为《恳乞圣明停无益用有益昭修省疏》。
“皇帝陛下,我去年底看邸报,看到一则男人变女人的消息,感到非常害怕。这一年来,各种灾害凶兆数不胜数,我们做臣子的都要反思,您身为天子更要自警自省,不要做得罪老天的事情。像买珍珠这样的事,是欠考虑的。”
“皇帝陛下,珠宝这东西,有之不为益,无之不为损,玩之则丧志,黩之则起衅。再说了,你打算到哪里去采购,宝石出自云南,珍珠出自海南,若去这两地采购,必然发生搜刮民脂民膏的后果。那里战争刚刚结束,你不去施仁政,却去吸膏血……”
道理讲了一大通,把皇帝看得愤怒了,户部不给钱,我也没追究,你们还一拨一拨地上奏折,连南京的言官都冒出来说话了,老子不是还没买吗,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然而这一次,他忍了下来,没有发作,珠宝的事情也不提了,就当没这回事。
不久之后,爱看邸报的骆问礼,又得到一个消息,说陈皇后生病,搬出了坤宁宫,到别处去住了。而真实内幕则是穆宗耽迷于歌舞和女色,陈皇后婉言劝说,触怒穆宗而被迁出坤宁宫。对这件事情,朝臣都不敢言。说白了,这是夫妻双方闹矛盾,清官难断的家务事。
好了,骆问礼用功的时候又到了,他琢磨来琢磨去,以自己当年会试考《礼经》这个专业特长为基础,又上了第二本,题为《恳乞圣明亟正宫闱典礼以端化原疏》:
“臣最近听说皇后生病搬到别处居住,已经近一年了。臣以为此事严重违背祖制和古礼,必须立即纠正。朝廷是四方的中心,后宫是朝廷的根本(夫朝廷者,四方之极;而宫闱是朝廷的根本)。古代帝王教化天下,都是从后宫开始的,陛下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可现在皇后因病而随意破坏后宫的规矩,成何体统?”
人家夫妻俩吵架,与你何干?穆宗皇帝收到奏疏,大为恼火,却不便发作。从此,南京有个爱管闲事的骆问礼,倒在穆宗皇帝的头脑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骆问礼再接再厉,把上疏进行到底。很快,他就上了第三本,这一次他把矛头对准了内阁大臣张居正。
先是张居正于隆庆二年8月向穆宗进了《陈六事疏》,里面有一个于次年秋季举行大阅兵的建议。穆宗皇帝批复同意,并让张居正具体操办。这件事情后来上了邸报,于是骆问礼于隆庆三年上半年,又上了一奏疏,题为《直言兵刑二事以畅公论以明治体疏》。
“皇帝陛下,内阁大臣张居正建议中秋大阅兵,我认为不妥。陛下的当务之急不是阅兵,而是亲自上朝,亲自批阅文件,治理国家当从这些事情做起。张居正建议阅兵,无非是看到军纪不正,想借皇帝的威望加以整顿而已。”
事实证明,穆宗皇帝比他的炼丹修道的爹勤奋多了。骆问礼的奏疏,骂骂懒散的穆宗皇帝还是可以的,但对付炙手可热的张居正就不行了,他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一直以来,张居正对言官团体十分警惕,唯恐有人跟他捣乱,无论天涯还是海角,只要得罪了他,那是绝对跑不掉的,一个人惹我,我就灭一个人,一千个人惹我,我就灭一千个人。
穆宗皇帝与张居正一合计,决定给骆问礼一点颜色看看。皇帝说,骆问礼这个人太“狂妄”,竟敢说我不理朝政。张居正说,骆问礼这个人太“褊窄”,不懂兵法竟敢干扰我的阅兵建议。
此次上疏的结果是:骆问礼降级,由从七品降为九品,任云南楚雄知事。
当时的云南十分落后,让骆问礼去那里,无疑是一种发配。
海瑞有徐阶相救,骆问礼却孤立无援。一时间,骆问礼成为朝堂的一个笑话,被人骂作无事找抽型,跟他的海瑞老师如出一辙。
也幸亏是天高皇帝远。因为身处南京,他的奏疏都要比在京的言官慢半拍。要不然,若是在皇帝身边,骆问礼不是被打烂屁股,也早已被削职为民了。
此后,张居正任内阁首辅,骆问礼的厄运从此开始,他的仕进之路彻底堵死。在张居正看来,朋友还是敌人,只有一个判断标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张居正在世的时候,吃亏最大的是言官,不是罢官,就是打屁股,日子很不好过。骆问礼就是这样撞到枪口上的。
骆问礼一共向穆宗皇帝上了14道奏疏,而改变他命运的,正是骂皇帝不理朝政且反对张居正阅兵的那一道,他把皇帝与张居正都得罪了,顺便把自己的官运也白白断送。
这就是骆问礼,傻得可爱的“熊二”,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0)

相关推荐

  • 大明王朝:同是师兄弟,为何杨金水变疯,陈洪犹如打鸡血般兴奋?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06篇文章) 讲了整整105期大明王朝了,我们是从改稻为桑的御前会议开始讲起,再到纵马踏苗,再到毁堤淹田,再到以改兼赈.海瑞斗法.织造局买田.沈一石自焚. ...

  • 张居正为什么终生不重用海瑞?

    张居正和海瑞几乎是同时代的人,他们都是在嘉靖皇帝当政时步入政坛.两个人都是明朝中后期的名臣,张居正是帝王师的身份为内阁首辅权倾天下,海瑞则是百姓爱戴的"海青天".很多人会认为海瑞是 ...

  • 你相信吗?在明朝表扬大臣是可以判死刑的

    大约是从黄易大大的<寻秦记>开始,历史穿越小说开始大行其道,这些小说的基本框架多是利用成千上百年的知识差吊打古人,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轻则国史留名,重则改写历史,再不行也能收集一堆妹子尽享齐 ...

  • 嘉靖大怒要处死海瑞,太监冷冷地说:他连棺材都准备好了

    我们知道,明朝出过很多直言敢谏的士大夫.不仅是因为明朝风气本身就比较强硬直率,也是由于封建帝制发展到那个时代的背景所决定.尽管皇帝是真龙天子,九五之尊,掌握大臣生杀予夺的大权,看起来高高在上,但只要不 ...

  • 骆问礼与李卓吾,一段鲜为人知的交情

    骆问礼(1527-1608),浙江诸暨人,明代官员.学者.诗人.39岁中进士.为官21年,先后任职:行人司行人.南京刑科给事中.楚雄知事.维扬司理(未就任).南京兵部职方郎中.滇藩参议.湖广按察副使. ...

  • 骆问礼痛批阳明心学的底气从何而来

    骆问礼被誉为"朱紫阳之功臣"(张岱语),指的是骆问礼是朱熹理学的坚定捍卫者. <万一楼集小引>的作者郑静观(骆问礼表弟),也有类似评价:"近来凡谈理学,人们总 ...

  • 游戏悍将熊大/熊二炫光全透明机箱开启众筹

    游戏悍将熊大/熊二机箱采用全透明设计,其中熊大更黑一点,而熊二则浅色一些,看上去透明感更强.游戏悍将熊大/熊二风格与迎广tòu机箱有几分相似,是打造极致光污染平台又一个选择,而且性价比可高多了. 虽说 ...

  • 孔子问礼,老子说3句话点醒孔子

    孔子问礼,老子说3句话点醒孔子,谨记奉行的人,一生受益. 1.老子赠言曰: "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 ...

  • 《孔子家语》问礼第六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①何如?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对曰:"丘也鄙人,不足以知大礼也."公曰:"吾子言焉!" 孔子曰:&quo ...

  • 师尊颂(一) · 孔子问礼老子

    师尊颂(一) 孔子问礼老子 李人毅 题解: 孔子问道于老子,据史书记载,前后约有五次,时间从孔子初步就学时起,直到花甲之年.问道也由最初的礼仪规制开始,直到老子认为孔子得道止.学习与认知,都是一个渐进 ...

  • 朱元璋问刘伯温明朝多少年?刘伯温怎么回答的?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以他超人的智慧,辅佐朱元璋打下了大明近三百年基业. 坐上九五之尊的朱元璋,并没有满足胜利带来的喜悦,而是忧虑起他的王朝,是否能够千古永流传来了. 于是请来了刘基刘 ...

  • 文化之源‖入周问礼&儒佛道起源

    文化之源‖入周问礼&儒佛道起源

  • “孔子问礼于老子”的真相被掩盖一千年,其实它就在《家语》里

    "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历史谜团 孔子问道于老子的事实,相关文献<礼记>.<庄子>和<史记>等记载语焉不详,从汉代以来就一直被质疑. 许多人以老子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