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亿领跑!厦门两轮土拍结束,中海水逆退散了

先点一首《好运来》送给中海地产。

不同于北上广深的连续陪跑,中海在厦门可谓扬眉吐气,大展拳脚了一番。

6月10日,厦门第二轮集中供地竞拍结束,中海延续了第一轮拿地的气势,依然表现不俗。

地产君回顾了两轮土拍结果,中海地产豪掷一百五十亿,稳坐厦门土拍拿地金额榜榜一大哥的位子。

今天就来聊聊咱们“马甲之王”、利润之王中海地产在厦门的拿地动向。

1

一线陪跑

上海2021首轮土拍,万科、华润和中海被拒的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也算是印证了去年三月份“围标事件”的处理结果。

不止是上海,中海今年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首轮集中供地中陪跑了一段又一段。毕竟众所周知,中海是著名“马甲大户”。

动辄出动几十个马甲,交几十上百亿的保证金,如此大手笔的抢地方式已经是过去。

自多地禁止“马甲抢地”后,摇号又欠缺几分运气,中海在几个一线城市天时地利都没赶上,也难怪颗粒无收。

而就在今年三月份,中海行政总裁张智超还曾自信发言:

“公布试点'两集中’的22个城市里有4个一线城市,18个重点二线城市。在这些城市中,中海地产有资金优势,也有更多机会。”

当然了,中海货量充足,在北京地区土储货值就有约千亿元,不会因折戟一线而气馁。

并且中海地产内部人员也透露说“热门地块竞争激烈但回报率低,他们要坚守刻度底线,不盲从跟进。”。

只是地产君看中海这“倒霉孩子”的资金优势在一线城市都没能使上劲儿,也难怪他们在厦门格外的积极踊跃了。

 2

厦门发力

作为重点二线城市,厦门土拍基本是以“限房价(本场仅钟宅地块)、限地价、竞配建”的方式出让。

中海在两轮土拍的“厮杀”中斩获3宗地,其中位于岛内的一块体量颇为可观。

新政策施行下的厦门第二场土拍共成交11宗地块。吸引了国贸、中海、华发、平安、保利、建发、招商、万科、旭辉、华润、中骏、首开、金茂等20多家房企参拍。

这阵容可以说是全明星、很豪华。

本场土拍总起始价274亿元,最终共成交约344.05亿元,总建设用地面积约49.4万平方米,平均溢价率达到了24%

而中海于该场土拍中拿下同安区的2宗地,成交价分别是18.55亿元、43.7亿元,溢价率分别约为13.8%和26.7%

值得一提的是同安区最后一块地的竞争非常激烈,建发和万科都姿态强硬,最终还是中海以当仁不让的气势拿下。

放眼厦门的两批土拍,闽系房企具有本土作战优势,头部央企更是以压倒性的拿地比例展现了自身的强大和积极

岛内今年仅供出的3宗地被建发拿走了2宗;正荣则聪明的避开争锋,深耕次热点;金茂、保利也各有收获,不算空手而归。

再加上中海的踊跃表现,厦门土拍放出的地就像是围栏里的猎物,被头部房企的猎人们牢牢锁定。

厦门第二批集中供地含宅地块成交情况

3

 利润之王

其实在越来越多城市禁止“马甲抢地”等管控政策的施行下,拿地已经不仅仅是靠人多势众、财大气粗就能胜券在握的事,和本土“地头蛇”强强联合已经成了常态。

比如中海与国贸合作拿下超大体量岛内陆块,这波合作共赢既分摊了风险,又减轻了资金压力,也给了更多房企以启示。

在“房住不炒”、“三条红线”等政策的调控之下,许多房企融资困难、资金不足,合作也许会是更适应新型拿地模式的战略。

身为地产界的“利润之王”,中海为了维持利润红线所进行的成本管控可谓业界标杆,然而在大环境影响下,近三年中海的净利率也是一路走低

从2018年的27.2%,到2019年的26.1%,再到2020年的25.7%,实际上已经逐渐低于2017年颜建国董事长定下的“保持30%毛利率”目标。

而克尔瑞研究中心指出,该轮厦门土拍成交的11宗地块均有限高范围和限制住宅套数

这说明尽管当前市场仍是供不应求,且首轮拍地后住宅销售相对火热,然而高地价叠加限制条件,都大大缩减了后期的盈利空间

在许多房企脚踩着“三条红线”,负债扩张规模,牺牲短期利润运转时,中海对成本的管控和对利润的追求实在难上加难,却又难能可贵。

厦门前两批土拍拿地总表(以拿地金额顺位)

去年摘得集美地王,中海今年又明显发力,在厦门豪掷一百五十亿拿地
要知道大部分央企在厦门都没有什么新的土储,中海这两轮积极的拿地姿态和与本土企业的合作意向,都放出了较为明确的信号。
囤粮之后自然要放仓,如果中海的确打算结合本土企业深耕厦门市场,说不得要搅乱一池春水。
中海在厦门的下一步动向,地产君拭目以待。
不知道大家对中海在厦门市场的投入有什么看法?可以移步评论区聊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