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危中见机,管理者应向未济卦学习的人事智慧
在许多没有学习过《易经》甚或只是对《易经》稍知一二的人来说,觉得完美无缺的既济卦才是人们应该羡慕和追求的状态,因为在既济之中,刚柔各得其所,一切都达到了阴阳和谐的最佳平衡。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yLzE5MDgvMjE1Njk3MzMzXzFfMjAyMTAyMTkwODM3MDAyNTU=.jpg)
而与之相综的未济卦,则以其刚柔六爻,一切都不在其正位而普遍的被人们认为是极为不佳的一个卦象,虽然其在六十四卦之中被认为是代表着生生不息的万物无穷发展之象,但如果谁占卜而得到本卦的卦象,则认为是自己气运不佳的表现,远不及既济卦的完美之道。
事实真的如此吗?六爻都不在正位的未济状态就真的比不上六爻都正处其位的既济之道吗?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yLzE5MDgvMjE1Njk3MzMzXzJfMjAyMTAyMTkwODM3MDAzNjU=.jpg)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记得南怀瑾先生曾经在《易经杂说》中说(大意):六十四卦,其实无所谓好坏,并没有哪一卦特别好,而哪一卦特别差这种观念,只要是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合适的卦象,并能按照其规律去做出适宜的行为,那么每一个卦象都是无可替代的存在。
想想也的确如此,但凡对《易经》稍有研究的人,都会知道一点,在易学的智慧之中,从来都是以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待这个世界的所有万事万物,“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从来就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极佳或极坏的情形,只要人们可以持守中正之道,即使碰到像未济这种人们以为不佳的卦象,其状态也是可以互为转化的。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yLzE5MDgvMjE1Njk3MzMzXzNfMjAyMTAyMTkwODM3MDA0NTk=.jpg)
就以未济卦为例,本卦下坎上离,是火在水上之像,火炎于上而水润于下,水火相背而不交,上下背离,犹如南辕北辙,是水火都未能致用而成就交济之功,且六爻失正,虽存息息相通之义,但毕竟是无法达到人们理想中的和谐状态的。
没有达到人们理想中的完美状态,是不是便意味着未济卦便真的如人们所想象中的那般危机四伏呢?
其实不是的,未济卦虽然不是人们理解中的那般美好,但是在这追求既济和谐状态的过程中,其实是如其他卦象一样藏有转机在内的,危中见机,如果能够真正的弄懂未济卦中的智慧,那么人们对未济卦的不佳印象或许便会有所改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既济与未济相综而互为往来,有共通之用,既济之终即未济之始,而既济之首乃是未济之尾,既济与未济首尾相接,终而复始,不续其终,所以未济虽然因位不正而有危,但是此乃向既济之道发展的必经之路,未济之中自有可济之道,此其一。
其二,未济虽然六爻不正,但是处在其卦象中的中爻却正是水火既济之时,既济之道之所以为既济,是因为刚柔各得其正并相应而已,未济虽然暂时尚未达到既济的完美状态,但是却也是同此刚柔相应之功,只要能善加利用并尊重规律而行,未济之道便会向既济之道转化而获得成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能够理解到这个智慧的人,在人事方面的见解便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因为人生在世,不可能一辈子无险,有险便当求济,在没有获得救济其险的时候,自然是不可能安于未济之态的,应该要千方百计地去危中见机,而寻求救济的可能,如果安于当下,那么未济便绝无济险而出的可能。
只要人们能够一以贯之地去不懈努力,那么即使暂时无法达到救济出险的目的,也一定会在时机成熟之时获得所期望的既济之道,从而获得出险得安的吉祥结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如此一来,未济虽有不利之处,但是危中见机,“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未济与既济相续相保,其刚柔相应之力,终有协力出险之功,济道之亨,又何可言哉,不知大家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