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预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上)》
【题解】
本文选自《史记》。《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将领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夺取阳晋,被授予为上卿,凭勇气在诸侯中闻名。
廉颇为赵将伐齐:为,担任。
大破之:破,打败、攻破。
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凭借。
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被动句:拜为上卿
状语后置句:以勇气闻于诸侯(于:在)
②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译】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首领缪贤的属官。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为,是。宦者令,宦官的头目。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判断句: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③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请求交换和氏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以及诸位大臣谋划商量:想要给秦国(和氏璧),(但是)秦国的城池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想不给,就担心秦兵来(攻打赵国)。计策没有确定下来,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得到。
使人遗【wèi】赵王书:遗,送。书,信。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以:用。易,交换。
徒见欺:徒,白白地。见,被。
即患秦兵之来:即,则、就。患,忧虑、担心。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求人可使报秦者:报,答复、回复。
被动句:徒见欺
定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
④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
【译】宦官首领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你凭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
宾语前置句:何以知之?
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译】缪贤回答说:“我曾经有罪,私下计划/打算想要逃跑到燕国去,我的门客相如阻止我,说:‘您凭什么了解燕王呢?’我告诉(他)说:我曾经跟从大王(在)赵国边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愿意结交朋友’。凭这个了解他,所以想要前往。
窃计欲亡走燕:私下打算。窃,私谦词,私自、私下。
相如止臣:止,阻止。
臣语曰【yù】:语,告诉。
与燕王会境上:境,指赵国的边境。
以此知之:以,凭、凭借。
古今异义:欲亡走燕(跑)
宾语前置句:君何以知燕王?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译】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要与/同您结交。现在您却从赵国逃跑,投奔到燕国,燕国惧怕赵国,那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还赵国。您不如赤身伏在斧质上请求治罪,那么(也许)侥幸能够免罪了。’
今君乃亡赵走燕:乃,却、竟然。亡赵走燕是“亡于赵,走于燕”的省略,意思为从赵国逃跑,投奔到燕国。
而束君归赵矣:束,捆绑。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肉袒,把上身袒露出来。质,杀人时作垫用的贴板。肉袒伏斧质,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
则幸得脱矣:得,能够。脱,免。幸得脱,侥幸能够免罪。
被动句+状语后置句:而君幸于赵王(于:被)
状语后置句:故燕王欲结于君(于:与、同)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译】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很侥幸,大王也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他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
大王亦幸赦臣:幸,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
宜可使:宜,应该。
⑤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译】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蔺相如说:“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可不可以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可以不答应。”
通假字:可予不(通“否”)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赵王说:“(秦国)取得了我的和氏璧,不给我城池,怎么办?”相如说:“秦国用城池来请求(交换)和氏璧,如果/但是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了和氏璧,如果/但是秦国不给赵国城池,理亏在秦国。比较这两种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和氏璧),来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奈何:固定用法,如何、怎么办。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连词,表示转折或假设,均可,后一句用法相同。
曲在赵:曲,理亏。
均之二策:均,权衡、比较。之,这。
宁许以负秦曲:宁,宁肯、宁可。以,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词类活用: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承担)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译】赵王说:“谁可以出使(秦国)呢?”相如说:“大王一定没有人,我愿意双手捧着和氏璧前往出使。城池归入赵国,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城池不归入赵国,请让我使和氏璧完好地回到赵国(即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双手捧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王必无人:必,(如果)实在。
臣愿奉璧往使:奉,双手捧着。
臣请完璧归赵:请,动词,表示敬意,请允许我。
词类活用:
臣请完璧归赵(使……完整/完好无缺)
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
⑥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译】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相如双手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和侍从看,侍从都高呼万岁。相如看秦王没有意图补偿赵国城池,于是走上前说:“璧上有个斑点,请允许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章台,秦宫名。
相如奉璧奏秦王:奏,呈献、进献。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以,连词,连接“传”与“示”。示,给……看。
璧有瑕:玉上的斑点。
古今异义: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妃嫔。左右,侍从)
请指示王(指给……看)
词类活用: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
【译】秦王交璧(给蔺相如),相如于是/趁机手持和氏璧后退几步站立,倚靠着柱子,愤怒得头发向上直竖,顶起了帽子,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让人送信到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强大,(想)用口头上说的话得到和氏璧,补偿城池恐怕不可能。’商议不想给秦国和氏璧。
王授璧:授,交、给。
持璧却立:却,退,这里指后退几步。
赵王悉召群臣议:悉,全。
负其强:负,凭借,倚仗。
以空言求璧:以,用。空言,口头上说的话。
词类活用: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但是)我认为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更何况大国(之间)呢!况且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就触伤强大的秦国(对我们)的感情,不可以(这样做)。于是赵王就斋戒了五天,让我双手捧着和氏璧,在朝廷上拜送上国书(即“非常恭敬地将国书交给我”之意,这种恭敬是对秦国的尊重),为什么(这样做)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来整饬礼仪表示敬意。
布衣之交:百姓之间的交往。布衣,平民。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以,因为、为了。逆,违背、触犯。
斋戒:一种礼仪。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拜送书于庭:拜,一种表示恭敬的礼节。书,国书。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修,整饬。修敬,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通假字:拜送书于庭(通“廷”,朝廷)
词类活用: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状语后置句:拜送书于庭(于:在)
今臣至,大王见臣(于)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译】现在我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意思是没有在正殿里接见),礼节十分傲慢;得到和氏璧后,传它给妃嫔(看),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没有意图补充赵王城池,所以我又取回和氏璧。(如果)大王一定想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大王见臣列观: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列观,一般的宫殿,这里指章台。
礼节甚倨:倨,傲慢。
词类活用:
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作动词,逼迫)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形容词作动词,撞碎)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见臣(于)列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