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真的没有外科吗?这些中医外科疗法你知道吗?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人类为求生存,既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又要与野兽搏斗,再加上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所以在日常劳动和生活中受创伤的机会较多。人类对自身机体的伤病必然要想办法解除,于是就产生了用植物包扎伤口、拔出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等治疗方法,这就是最早的外科治疗方法,也是外科的起源。考古研究发现,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创制了“砭石”。

《山海经·东山经》云:“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郭璞注云:“砭针,治痈肿者。”在当时,砭针是用来切开排脓的工具,这是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是刀针的前身。 远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外科病名的记载,如疾自(鼻)、疾耳、疾止(趾或指)、疾舌、疾足、疥等。到了周代,外科已成为独立的专科,在《周礼·天官》中将医分为疾医、食医、疡医和兽医,其中的疡医即指外科医生,主治肿疡、溃疡、金创和折疡。 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文献。书中载有感染、创伤、冻疮、诸虫咬伤、痔漏、肿瘤、皮肤病等38种外科疾病。在疽病下,有骨疽倍白蔹、肉疽(倍)黄芪、肾疽倍芍药之说,针对不同的疽病,调整药物的剂量,由此可见中医外科辨证施治思想的萌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临床外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在酒服麻沸散的麻醉下进行肠吻合术,晋代唇裂修补术已达到相当精巧的水平(《晋书·魏咏之传》),外科医生可开肉锯骨做截肢手术(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在骨科方面,葛洪创立了以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的方法(引自《世医得效方》),《肘后方》记载了以手法整复治疗颞下颌关节脱位,《小品方》还论述了切开复位法等,史籍记载这个时代的医家多擅长外科手术,第一部系统的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也在此期问世。此书为晋末刘涓子著,因托名“黄父鬼”所遗,故名“鬼遗方”。后经南北朝时齐人龚庆宣整理编次,于499年成书,书中介绍消毒方法,重视手术技巧,叙述脓肿切开、针烙引流等术式,内治、外治结合,为后世外科“消、托、补”三大法则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眼科和耳鼻喉科等都日益完备,向技术化和专科发展。《晋书·景帝纪》载:“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但因遭敌方进袭,“惊而目出”,手术失败。《梁书·鄱阳王恢传》和《北史·张元传》都记载金针拨白内障的手术。《隋书·经籍志》记载,梁有《陶氏疗目方》5卷,甘濬之有《疗耳眼方》14卷及《痈疽耳眼本草要钞》9卷等,其中《陶氏疗目方》是首部眼科专著。从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记述耳鼻喉疾病的针灸疗法,到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的耳、食道、气道异物治疗等,均表明人们当时对耳鼻喉科疾病已有了深入的认识。据《隋书·经籍志》所载,南朝医学分科有小儿科、产科、妇女科、痈疽科、耳眼科、伤科、疟疾、痨病、癞病、软脚病、饮食法、养生术、男女交接术、人身图、兽医科(马牛驼骡)、印度医方等科,足以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分科已发展得相当成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