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踪迹】枣村宋林有座庙 是叫“唐王庙”“显灵王庙”还是“晋福庙”……
寻访“唐王庙”,源于文友胡君晓涵撰写的滑县显灵王庙考。据《重修滑县志》记载:元大德九年程固村修显灵王庙碑记。显灵王庙在城东北二十里程固村。
要说“程固村”在哪,你肯定是“一头雾水”。我不做历史研究,只是对历史遗迹感兴趣而已。干脆直截了当地讲,“程固村”是元代的一个古村落,翻译成“白话文”叫枣村乡宋林村。
在宋林村西南一里许,四周田野环绕,一片高大杨树浓荫掩映着一座古庙――显灵王庙,当地人俗称“唐王庙”。
我是趁着周末开始这次探访的。骑车穿行于郁郁葱葱、空旷幽僻的万亩森林公园,在鱼池村东迈过文革桥,便一眼望见宋林村。这鱼池村别看不大,在历史上,至少是在滑县历史上可以说是大名鼎鼎。当年它北靠黄河,控大河之津,位居天险,是南北交通咽喉,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末年,曹操、袁绍官渡之战的前奏白马之战就发生在此地。据传在鱼池东北一里许有袁曹遗垒,有颜良墓。当年白马坡关公斩颜良名扬天下就在此处。五代后晋时期,黄河在鱼池埽(sao),决口,史有所载。南宋初年,大河南徙,遗迹尚存,沙丘起伏,冈峦连绵,沟壑纵横,积水成片,盐碱茫茫。村子得名鱼池,是否与此有关我们无从考究,但至少这个村名如此有个性,还是能让人过目难忘。
在宋林村口遇一老者,虽年逾古稀,却仍在为村里的环卫发挥余热。当我问及“显灵王庙”,老人似乎打了一下哏。我急忙解释道:“俗称'唐王庙’”。老人恍然大悟的样子,用手指了指村西不远处一片高大的杨树,说道:“那里就是唐王庙。”辞别老人,骑车颠簸于一望无际金黄色的麦田,沿着一条坎坷不平的田间小道,慢慢向目的地靠近。
这是一个偏僻的所在,四周麦田环抱。高大的杨树掩映下庙宇大殿黄色的墙面,红色的柱子,雕梁画栋,飞檐翘壁。庙院没有围墙,却似有一个无形的围墙罩住,让人有一种敬畏。院中经幡高挂,红旗飘扬。大殿前新立一通石碑铭刻着重修唐王庙盛大场景。这是一座新近刚刚修好的庙宇,一切都是新的,就连“大门”两侧的石马前蹄腾空跃起都透着一种清新。
可令人遗憾的是,我的这次“造访”却吃了“闭门羹”。在庙院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圈,关于此庙的种种疑问,一个也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是“显灵王庙”,还是“唐王庙”,那“晋福庙”又从何说起?他们三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庙中到底祭祀的到底是唐王李世民,还是唐卫国公李靖?
没办法,我也只好在文友的考证中寻找这座庙的“蛛丝马迹”了。根据历代《滑县志》记载“显灵王庙,祀唐卫国公李靖”,且庙中牌位题“大唐卫公显灵王”,由此看来,庙祀显灵王(亦称灵显王)李靖无疑,“唐王庙”当是讹传所致。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咸阳)人,功盖唐室,列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封卫国公。此庙建于唐,因“滑乃卫之故墟,卫乃王之采邑“,滑民沐王之德,为感恩图报而建庙祀之。李靖因功封卫国公,并且与韩擒虎为甥舅关系。韩擒虎生长于滑,葬于滑。滑也应该是李靖“旧游之地”,故有显灵王庙。李靖被称为“显灵王”,是从唐朝末年开始的。唐朝末期李靖逐渐被神化,五代时达到巅峰。后唐天成二年(927),明宗特赠李靖为太保,后晋天福二年(937),高祖追封李靖为灵显王。
“晋福庙”作为“显灵王庙“的又一称谓,源于天福七年安彦威塞滑州决河、诏建庙立碑,而此时正是李靖神化的“高峰期”。此庙为后晋天福七年诏建,而“晋福”二字,极有可能是因为此庙建于后晋天福年间而得名。
民间信仰有时候就是一本“糊涂账”。此庙供奉的是李世民也好,李靖也罢,如果不是从考古角度,似乎也没有必要非得整出个子丑寅卯。但中华民族在信仰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向来爱憎分明。只有那些对中华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有资格享受子孙后代的瞻仰。(特别鸣谢胡晓涵资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