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17|尊老好家风 2024-07-28 17:44:08 今天讲两句:“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小时候,长辈对我们小孩子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小孩子要懂得敬老爱幼”。长辈对这种情况要求特别高一些,特别是有亲戚过来探亲的时候。大部分小孩子都喜欢家里来客人,道理很简单,这意味着有好吃的。但我们家里的情况比较特殊,亲戚来的时候,孩子们可以放肆一下,但到吃饭的时候,就一定要躲得远远的。大人的意思是怕孩子吃饭争先恐后,让亲戚不好意思下筷子。当然也说明当年要吃上一顿肉不容易,也有亲戚来了没有肉吃的情况,但一般也至少煎两个鸡蛋或者割两块豆腐,但都是先等亲戚吃完饭之后,我们小孩子才能够参加吃饭。这种招待客人的方式在今天看来,着实有点奇怪,但实际上这是那个时代我们物质条件不太宽松的家庭处理问题的方式。记得有一次,有个亲戚一家三口过来我们家,我们杀了一只鸭子招待他们。按照惯例到了快吃饭的时候,父母眼神暗示,我们几个小孩子都跑出去玩。心里觉得他们差不多吃完的时候,我们才回家。远远地看到他们吃完饭了,我们才凑过去,但却发现所有的肉都被吃完了!我一下子就哭了!那么大、那么肥的一个鸭子,怎么都吃完了呢?原来,母亲把鸭子切开两半,一半招待亲戚,一半给他们带回去了。最后,父母给我们兄弟姐妹每人煎了一个鸡蛋,混着一些鸭子煮的汤,总算吃饱了肚子。 平时要是杀只鸡,尤其是过节的时候,弄点好吃的,按照农村的惯例,首先是敬土地神和祖宗,然后请爷爷奶奶吃饭。如果爷爷奶奶不过来吃饭,那就要先给他们留出一块最好的鸡胸肉。“长者先,幼者后”讲的是规矩,当然也是家风。 一个能够懂得尊敬老人的家庭,一定是值得尊重的家庭,也一定是一个不断兴旺的家庭。曾国藩曾经说:“看一个家庭是走向兴旺还是衰落,主要看这个家庭的孩子早上几点起床。”这个话放在今天,依然有生活上的根据。道理很简单,表面上是讲这个家庭能否保持勤奋向上的态度,实际上是讲这个家庭能否保持敬老的作风。 赞 (0) 相关推荐 霜墙往事·05 [编者按]:变化总是渐渐发生的,但是发现这些变化却能让变化本身看上去像是一蹴而就的. 其实长大是突然之间的事,仿佛就像是到了某个节点.而且并非是某件事或某个人来宣告你的长大,而是你自己突然被一种明锐的 ... 文明家庭知礼仪承家风征文 礼仪家风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下面是CN人才网小编整理的知礼仪承家风征文,欢迎大家前来查看. [1]文明家庭知礼仪承家风征文 一谈起家风,家训.妈妈的连就变得严肃起 ... 良好的家风,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家庭兴旺的根本! 良好的家风,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家庭兴旺的根本! 探望新生儿时,没提前做好这些准备,还是先别去了,容易遭人嫌 通常家族里有宝宝出生的话,大家都喜欢去看望,一是为了看这个可爱的小人,另一方面有的新婚夫妇也想去沾个喜气. 可是家长知道探望宝宝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网上有多起,因亲戚去探望宝宝,忍不住亲吻了一下,结果 ... 狗眼里的春天(13) 13 怕婆着急,我一大早就赶回了长河.到家时,她把早饭刚刚煮好. 我从兜里掏出那几块肉倒到菜碗里,再往婆碗里拈了两块.她吃了一块,要往我碗里塞,被我挡了回去. 我昨晚吃了好多,你自己吃,莫跟我讲客气. ... 5396 家风 即便是个贫穷的家庭 只要有好的家风传承 父母勤俭而人品善良 子孙好学上进心劲强 终会有家和万事兴旺 一个家庭对人生影响 好家风世代传颂宏楊 二0二一年三月新疆 弟子规28|饮食见家风 今天讲几句:"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这几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对于饮食,不能挑三拣四:对于饮食的分量,适度就好,不能吃得太饱:年轻人因为 ... 《中国人的家训—弟子规》第17集:父母如何批评孩子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传承中华文化★净化社会心灵 德行天下爱满人间 我们共勉一起永远铭记: 我是善德使者 开启善德能量 用心感动生命 弘正道启善德做榜样 传承中华文化,净化社会心灵 用心将传统文化教育传 ... 秦东魁老师《精讲弟子规》17 秦东魁老师《精讲弟子规》17 焦爱民丨详说弟子规之十四: 谨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步行时要从从容容,站立时要端端正正.施礼作揖时,前身要弯下去,呈现深圆 ... 《弟子规》图文详解 全文注音 有声读诵 视频易解 梅语文教育/阅读/朗诵/写作 <弟子规>由清代李毓秀著,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入孝出悌,符合礼教,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蒙学课本.人的幼年是其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启蒙教材作为这一阶 ... 楷书字帖《弟子规》 <楷书行书> 书法作品欣赏 微信号:shufaf 公众号:楷书行书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国学启蒙教育《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国学经典,受益匪浅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 【传统文化】弟子规的前身“训蒙文” 点击绿色按钮⊙聆听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著<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训蒙文和<三字经>类似, ... 古人究竟是怎么读书的?像《弟子规》这类书籍,很少有人会看 很多人小时候都不喜欢上学,认为学校只会限制自己的行动,一点都不好玩.殊不知,相比于古人,我们现代人的读书环境已经好太多了. 古代只有少部分人才能读书,因为,男孩子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很多父母会选择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