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疯子”频伤人 怎么管?如何防?
关注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背后的救治监管困境与破局
南方法治报记者 欧汉华
近年来,重症精神病患者实施暴力犯罪案件频发,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安全隐患。据了解,目前我国暴力犯罪精神病患者为数不少,如果对他们疏于管理和治疗,既不利于维护公共安全,也不利于保障他们自身合法权益。
广东近几年也接连出现精神病患者伤害他人致死致伤案事件。据广东省公安厅刑侦局副局长梁瑞国介绍,仅在去年,全省造成命案的来源中,约有10%来自精神病患者,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武疯子”。
“加强对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人员的管理很重要,全省各级政府已将此事纳入议事议程。”梁瑞国说。据了解,广东省为此专门出台了相关措施,要求全省各地政府对辖区的精神病患者进行排查,但结果十分令人担忧: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家庭非常贫困,根本无力就医。
“由于没钱治疗,家人为了不让精神病患者惹出事端,往往会将他们'囚禁’起来'以囚代医’。”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分局长兴街派出所詹警官向记者介绍。
事实的确如此。“按照常规来说,精神病的治愈时间最少要3个月,住院1个月要花费4000元左右,但有很多精神病患者住院未满3个月甚至未满1个月就出院了。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患者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无奈只能办理出院'以囚代医’。”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精神卫生分会、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医师林勇强说,由于大多数精神病患者系成年人,而家属往往因要照顾患者而无暇外出挣钱,导致精神病患者家庭经济负担较重。
来自广东省卫计委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为430万人,其中73.2%的患者接受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随访管理和康复指导服务。目前,广东省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50万人,无论是绝对数还是在册率均列全国第一,且其中不少是有暴力倾向的间歇性精神障碍患者,这还不包括长期流浪在街头巷尾的精神病流浪乞讨人员。
那么,如何防范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维护公共安全?如何落实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救助工作?如何加大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保障力度?为此,本报记者进行了专门调查采访。
广州市强制医疗所家属开放日,家属集中探望“武疯子” 南方法治报记者 景国民 摄
拿什么拯救你?“武疯子”
精神障碍患者频频杀人伤人,已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共安全。他们散布在社会各个角落,随时会成为威胁周边人群生命安全的“定时炸弹”。据悉,精神障碍患者发病增多,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急需全社会的关注。对精神障碍患者,特别是暴力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救助和管控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制度。
典型案例
“武疯子”频频杀人
2015年10月24日下午,广东省河源市客家文化公园发现一名受伤儿童,公安民警赶赴现场,将伤者送医院治疗,并在现场发现两具小孩尸体。3名男童均未满10岁。警方确认凶手为刘某平(男),疑似精神障碍患者。随后,刘某平被公安部列为A级通缉犯,悬赏30多万元通缉。2016年1月26日上午,警方接群众举报,在江西瑞金成功将嫌疑人刘某平抓获。
2015年5月23日上午,小学数学老师王先生在广东佛山禅城一公交车站等车,竟被一男子持菜刀砍伤头颈,当场倒地身亡。据佛山警方调查,当时,该持刀男子在马路扬言“我要砍人”,并至少向7辆过路车辆进行砍砸,后咬伤一货车司机欲开车逃跑时被民众打晕制服。据警方通报,经初步调查,行凶男子陈某1993年出生,广西博白人,有精神病史,当日上午趁其父母不备,拿起家中菜刀从出租屋冲出,把路人王先生砍伤致死。
瓶颈制约
强制医疗“武疯子”执行难
按照民政部门现有的政策,政府只能给贫困的精神病人申请农村或者城市低保。对于无人抚养、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三无”精神病人,可以申请到社会福利医院接受免费救治。而残联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救助也相当有限。此外,目前全省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都没有精神疾病专科医生,碰到精神疾病患者只能向上级医院申请医治。而对于外地流动来的“武疯子”来说,则是处于失控状态,这无形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虽然有规定,但执行起来依然困难重重!”广州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支队民警陈存林发出这样的感慨。
陈存林表示,首先,作为监护人的患者家属常常无钱或不愿意出钱为患者治疗。此外,对于“武疯子”等精神障碍患者来说,属地管理非常重要,是否每个社区都能掌握辖区精神障碍患者的数量、病情并建立档案?当“武疯子”流动到外地时,外地的相关机构是否能迅速掌握情况?这就需要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统一联网的精神障碍患者网络大数据,以对此类流动人员的进出能够及时掌握管控。
为了稳定“武疯子”的病情,护士每天都会给他们配发相应的药物 南方法治报记者 景国民 摄
政府层面
广东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残疾人管理
那么,如何防范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如何落实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救助工作?根据2016年1月17日广东省综治办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广东将建立起“综治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尽责、财政全额保障、村居监督管理、家庭主动承担、社会志愿参与”的救治救助工作体系。
《意见》明确,建立各级综治办统筹协调,卫生计生、公安、民政、司法行政、团委、残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排查监测工作机制,按照“镇街不漏村居、村居不漏户、户不漏人”原则,组织对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排查,以确保把全面摸清人员底数、逐个建立管理救助档案、录入相关信息系统作为先行措施和基础工作做实做好。其中,卫生计生部门主管的定点精神专科医院负责收治高风险但尚未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民政部门主管的优抚医院负责收治流浪乞讨和优抚对象中的患者,目前无相关医疗场所的由各市指定相关场所,公安部门主管的强制医疗场所负责收治发生肇事肇祸案事件的患者。
《意见》明确要落实“1+2”监护责任落实补助工作机制。所谓“1+2”监护工作机制,即1名高风险患者确定由1名监护人、2名协助监护人落实监护责任。监护人依法律规定确定,家庭有监护能力的,监护人由家属担任;家庭无监护能力的,由村(居)委会或单位落实监护人。协助监护人由村居委确定,按照每位患者配置2名协助监护人、每位协助监护人协助监护不多于30名严重患者的原则,在村(居)干部、民警、医务人员、志愿者等人员中选择确定。
2016年7月1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广东省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全面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救治救助政策保障等作出了详细规定。
《规划》明确,扩大精神障碍门诊特定病种,精神障碍患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按照职工基本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策规定分别保持在85%和75%以上。
根据《规划》意见,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残疾人管理,依自愿原则办理发放残疾人证;将符合条件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并对纳入低保范围的患者予以参保资助。
加强肇事肇祸患者强制医疗场所建设,没有强制医疗场所的市应在2016年底前新建或指定1所符合条件的强制医疗专区,保证对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予以救治管理。
公安机关
一人一警 一人一档 一人一策
今年以来,广东省公安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关于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查管控工作,切实扭转广东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件多发的被动局面。
今年4月12日,广东省公安厅制定出台了《广东省公安机关重性精神病人管控工作规定》,明确提出建立“双排查、双通报、双列管”制度,采取“一人一警、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管控措施。
“双排查、双通报、双列管”规定由现住地和户籍地公安派出所分别将重性精神病人列为管控对象,对在本辖区常住超过6个月的,由现住地派出所担任责任地派出所,户籍地派出所协助;在本辖区临时居住不满6个月的,由户籍地派出所担任责任地派出所,现住地派出所协助。
“一人一警”要求责任地派出所逐一指定社区(村居)民警担任管控责任民警,作为直接责任人并与所长每年度签订责任状;“一人一档”要求责任地派出所不仅要逐一录入系统,还要建立管控文书档案,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医疗保险、治疗服药、有奖监护、随访评估、走访帮扶、肇事肇祸情况等;“一人一策”要求责任地派出所逐一建立走访管控机制,平常每月不少于1次上门走访,重点时期每周不少于1次上门走访、每天不少于1次电话联系,及时掌握患者动态情况。
律师说法
精神病人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
广东阐博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朱兴州认为,精神病人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要视精神病司法鉴定的结果而定。只有经司法鉴定确认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才不负刑事责任。虽然这样的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由政府强制医疗。
精神病人对他人造成损害时,民事责任该如何认定?朱兴州认为,我国侵权责任法有明确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因此,精神病人一旦对他人造成损害,其民事赔偿责任是不能免除的。
如果发生流浪人员或者“武疯子”袭击伤人事件,该由谁承担责任?朱兴州认为,警方可以对嫌疑人进行司法鉴定,看其是否存在精神疾病。如果确定嫌疑人精神不正常,家属作为监护人,应该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该嫌疑人确实没有监护人,伤者或者死者可以尝试申请社会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