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轧记|辅导员的竞争对手一直都是自己
你的
对手
是自己
本文字数:2631字
阅读时间:约5.5分钟
0
给学生上党课,讲到理想信念,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你的信念是什么呢?
我说:非常抱歉自己的信念并不远大,作为一个辅导员,我就希望我的学生好,我就想改变他们,哪怕通过我的努力,只改变一个,那就足够了。因为我一直觉得,改变学生,就是服务一个家庭,而服务一个家庭也便是服务社会与我们的民族。因为,毕竟,在座的你们才是这个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所以作为一个辅导员,我的理想就是这个。
信念是什么?
后来,我又说,我很感谢这份工作,让我的心胸从狭隘走向宽广。
记得一次,学院的一个学生重病发起众筹,我转发的时候说:这是我们学院的一个学生。毕业的学生也转发了,她转发的时候写到:这是范范的学生。我立刻回复:这不是我的学生,是我们学院的学生。
她的回复让我惊讶,她说:老师,你不该这么说,他就是范范的学生,所有向你求助的或者学校的学生,都应该是你的学生,而不是你带的学生才是你的学生。
我忽然在那一刻豁然开朗,也忽然在那一刻意识到了自己的狭隘,我很感谢学生点醒了一个自私的灵魂,我现在依然并不高尚,但是那个学生的话会在我有自私想法的时候忽然冒出来,让我有那么一点警醒。
我看见学生纷纷点头,我不知道他们听进去多少,但是,我依然告诉他们:所以,你们要看到未来,看到一个新的时代在朝我们走来,这个国家与民族需要在座的各位,我一直无比地笃信,你们就是未来这个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你们中一定有伟大的经济学家,有伟大的政治家,有伟大的管理者,你们的一举一动,关于这个国家的未来。
那一刻,我竟有一种当国家获得荣誉时,国旗高高升起国歌奏响的自豪感。
我说,我一定会努力活到2050年,因为我想看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这真的是你们的任务。
作为辅导员,我的任务就是帮助你们达到这个梦想!
02
前几天,张鸣教授在“腾讯大家”里发了一篇文章《大学辅导员,婆婆妈妈背后的尴尬》,说实话,我也看了,有些道理,因为我确实感觉自己有时候有些婆婆妈妈——每年至少跟学生强调一千遍安全——但是,如果因为我的婆婆妈妈能够改变一个学生的话,我愿意选择婆婆妈妈,这个工作总要有人做,如果其他群体比如像张教授们不能担负这个任务,那么只能是辅导员;但又没有道理——因为他说的那些不好的行为我几乎都没有在我们学校的辅导员甚至是我认识的很多高校的辅导员身上发现。
一个群体永远不能凭着不全面的认识去评判另一个群体;就像一个人永远不能凭着表面的看法去评判另一个人一样;所以,我从来不敢评判另外的群体,我只能看到每个群体背后的辛酸与不易。
但评论吸引了我,因为评论完全是两边倒,辅导员们愤愤不平觉得委屈,学生们纷纷支持大声叫好,这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每个辅导员都在想,为什么付出了这么多,学生却都没收到?委屈吗?当然,但是要委屈多久,看看便罢了。
作为辅导员,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不喜欢辅导员情有可原。
第一: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疏离。
一个辅导员最少带200名学生,有的高校辅导员要负责几百甚至上千——随着教育部43号令的颁布,这个情况有望在不远的未来得到解决。
哪怕就是200个,辅导员也不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每一个学生,以我为例,我负责258名学生,每学期我都尽量想跟每个学生见一次面,谈一次话(就是除了班会、查寝之外的私下会面),但是随着工作的越发增加与琐碎(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
从上学期开始,我就没有完成这一计划。一个学期16周时间,也就是工作日是80天,意味着需要一天谈3名学生,我每次约谈1个学生,前后需要两个小时,一天2个学生是我承受的最大谈话数量。而且我还把一些时间放在了网络平台上,每天平台要收到3个学生的求助,QQ平均每天收到10条求助。
当然,我还有很多其他的工作,比如上课、做工作室,从事科研研究,日常的管理工作等。
所以,这意味着辅导员不太可能与每一位学生在短时间建立深刻的联系。最后结果是,有的学生一学期也没有深度交谈过一次,而有的学生——学业困难、心理困难、家庭困难——却需要隔三差五见一次。
那些没有深度接触过辅导员的学生怎么会对辅导员有较高的认可?
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故事深刻说明了这一点,我的一个学生在办公室做了一个学期的助理后跟我说,我从前真的不理解辅导员,做了一个学期助理才立刻知道老师们的不易。
第二:辅导员本身的工作性质也会造成与学生之间的冲突。
辅导员承担了大量的日常琐碎性的工作,这些工作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学生的不理解,辅导员既是服务者,也是教育者,所以这两个身份的矛盾会让你的工作陷入无法摆脱的怪圈。比如,你需要学生严格遵守学校规则,学生不能旷课,不能夜不归宿,不能在宿舍养宠物,不能考试作弊,如果学生触犯规则,那么要给学生处分,当然,学生得了处分,你还需要做好学生心理工作;不仅如此,你还要在学生成绩要预警的时候,通知家长,你还要在学生不想去上课(甚至任课老师也默许)的时候,要求学生去听课等等。
这些哪一个会让学生喜欢你呢?
扪心自问,你大学的时候,也就真的那么喜欢你的辅导员吗?
所以,当你想明白这些,你便会理解,理解学生的吐槽,理解学生的不喜欢。可是,那又怎样?你的工作难道是为了学生喜欢才做的吗?
一定不是,你是为了你内心的坚守吧,你是觉得对才做的,你是觉得为了学生好才做的吧。
如果你的出发点真的是爱与责任,学生理解与否真的如此重要吗?
03
说句实在话,我带过好几届学生了,好些学生在校的时候不喜欢我,我可以从他们的行为与眼神里感觉到这一点(所以,每次学生打分,我的分数都并不是很高),但是,到了毕业后,你会收到他们的短信,短信的内容无一例外是理解,他们终有一天会明白,你真的是为了她们好,哪怕他们不理解,但是,作为辅导员,你是知道的,那就可以了。
当然,现实真的并不那么如意,我们依然要做很多我们不喜欢做的,我们依然要面对很多我们不想去面对的,我们依然要被除了自己群体之外的其他群体误解,你会觉得委屈,觉得怨怼,觉得难过,但是,他们可以伤害到你吗?
不能,能伤害自己的只有自己。
上次在群里,一个辅导员问,辅导员的竞争对手是谁?
我和另一位辅导员立刻回答:自己。
我们每一天都在和自己竞争,都在和自己对抗,都在和自己和解。
我们终需要,自己认可自己,自己体谅自己,自己接纳自己。
当然,别人的认可也很重要,教育部43号令颁发后,我觉得这种认可越来越多,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情。做辅导员这么多年,我依然会为了别人尤其是来自学生的认可而激动不已。萨特不是也说,我们都活在别人的目光里。
在工作和生活中
做最好的自己
但是,我们不能一直都活在别人的目光里,那样会很累。我们要活在自己不断提升的认知里,我们要活在每天的不断进步里,我们要活在每天工作给自己带来的价值感里。
我的一贯原则是: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当然,不光职业如此,每个人也都如此。
陌上花开 伴你成长
文本:陌上花开
编辑:万一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