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怎么办(文字版)|如何与有社交恐惧的学生谈话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学生毕业后做了研究生导师,他遇到了一个社交恐惧的学生,问我,怎么沟通。于是有了以下的文字:
社交恐惧是近些年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困惑。学生一般表现为对别人的眼光和评价有强烈或者持续的恐惧,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窘迫,有的恐惧非常严重,甚至会干扰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学习。我曾经见过一个严重的患有社交恐惧的学生,经常窝在宿舍里不出门,哪怕是上课,也会在角落里坐着不和任何人沟通。身体症状表现为脸红、出汗增多、颤抖、心悸、恶心、口吃、沉默寡言或者是语速飞快。
社交恐惧有多种表现,比如有的学生对公开演讲或者表演感到恐惧;有的学生对人际交往感到恐惧,除了自己的家人和非常熟悉的朋友之外,他们几乎不和任何人交流。有的是对特定的人感到恐惧,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对异性感到恐惧,紧张甚至是自惭形秽。
社交恐惧有可能是遗传的原因,也可能在年幼的时候因为父母的教育或者通过日常的观察从而对社会或者他人产生恐惧。曾经有一名学生因为小学时被女老师殴打侮辱,长大后对所有的女性产生畏惧。一般来说,大部分的社交恐惧都是和成长经历、人际交往经验有密切的关系。
这种问题对于辅导员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因为这部分学生,因为恐惧,经常不敢主动来求助,或者来求助,辅导员也并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帮助到他们。
首先:判断程度,量力而行。
我曾经说过,辅导员不是心理咨询师,一定要根据自身的能力与状态判断是否可以帮助到学生,不要贸然挑战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务。遇到社交恐惧的学生,也要有一个判断,如果以十分来算的话,建议辅导员根据日常观察、同学反馈、家长沟通和谈话给予一个基本的判断,建议六分以下,辅导员可以给予学生帮助,严重程度超过六分,建议学生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我人生第一次和学生谈心谈话体验到无可奈何就是面对社交恐惧的严重的学生,后来我才知道,他对女性有天然的恐惧。
其次:挖掘根源,找到原因。
每个学生产生社交恐惧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具体触发恐惧的因素也不一样。所以辅导员需要通过谈话了解到触发学生社交恐惧的因素。可以使用封闭式提问的方式进行排除。比如:当老师让你上台的时候,你感到焦虑吗?当你和其他同学一起上台,你会觉得舒服一些吗?你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候,什么时候会产生恐惧感?是在宿舍里?在教室还是在不熟悉的场所?你看到熟悉的女同学会害怕吗?通过不断的封闭式提问,找出学生之所以会出现社交恐惧的原因所在,比如有个学生害怕公开演讲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小时候上台演讲因为漏背了几句话,被班主任公开批评从而再也不敢公开讲话。一般来说,找到问题的原因,就解决了一半问题。
第三:正面反馈,拆解目标。
一是正面反馈。根据合理情绪疗法[1],人之所造成困扰,主要原因是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出现了问题。一个学生有社交恐惧,一般是自卑作祟,他们会害怕对方给自己负面的反馈,究其原因,学生害怕的是失败。所以,帮助学生用积极想法替代消极想法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比如,一个学生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去和别人主动交朋友。她的内在想法是:大家都不喜欢我。可以替代的积极想法是:我很有趣,大家都愿意和我做朋友。让学生把积极的想法深植到脑子里,每次都要重复给自己积极暗示,让潜意识不断认识到,我是可以的,我是有这个能力的。
二是拆解目标。很多学生社交恐惧了很久时间,所以虽然植入了积极想法,还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那么制定目标是非常好的落实路径。具体方法是制订大目标之后拆解为小目标,比如有一个男孩子一看到女生就觉得脸红紧张出汗,那么就可以制订一个大目标:一个月后可以和女同学直接对话。把这个大目标分成四个小目标:第一周见到女同学要微笑。第二周可以给女同学打招呼,说你好。第三周在多名同学在场的情况下,可以和女同学说话。第四周尝试在人少的场合和女同学自我介绍。通过不断尝试小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逐步帮助其达到目标。在心理学中,当一个人做出某个决策后如果被证实正确并产生了好的结果,大脑会向负责决策的区域发送奖赏信号,这会促使人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形成良性循环,这被称作为“奖赏效应”。每达成一个小目标,人的大脑就会产生自己还不错的信号,那么就可以一步步走出恐惧的情绪。
[1] 合理情绪治疗(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也称"理性情绪疗法",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你有困惑,请告诉我。
fanrui13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