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诊治精粹

腹痛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本病临床上极为常见,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但外科、妇科所致的腹痛不包括在内,某些内科病证,如痢疾、霍乱、积聚、臌胀、虫证中所出现的腹痛,可参考有关章节辨证论治。

腹痛病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气交变大论》:“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在分类方面《诸病源候论》将腹痛分为急腹痛与久腹痛。在病因病机上《医学发明》提出“痛则不通”。在治疗方面《千金要方》对腹痛的分型论治阐述颇详,治疗包括温中、化瘀、理气止痛等法及若干熨法和针灸法。

中医内科腹痛可见于西医学的许多疾病,如急、慢性胰腺炎、胃肠痉挛、消化不良性腹痛,不完全性肠梗阻,结核性腹膜炎,腹型过敏性紫癜,肠道易激综合征,输尿管结石等,以腹痛为主要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 寒热暑湿之邪侵入腹中,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邪滞于内,致气机阻滞不通,发为腹痛。

2.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食滞内停,伤及脾胃,或恣食肥甘辛辣之品,湿热积滞胃肠;或食不洁之物,或过食生冷,遏阻脾阳等,均可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发生腹痛。

3.情志失调 情志怫郁,怒气伤肝,肝失条达,气血郁滞;或肝气横逆,乘犯脾胃,以致脾胃不和,气机不畅,均可导致腹痛。

4.阳气素虚 素体脾阳不振,健运失常;或寒湿停滞,渐致脾阳虚衰,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温养脏腑,脏腑虚寒,导致腹痛。

5.腹部手术之后,或跌打损伤,亦可导致气滞血瘀,脉络阻塞,引起腹痛。

腹痛总的病机为:不通则痛。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部位: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疼痛。

(2)性质:疼痛性质各异,可轻可重,腹柔软,压痛轻,无肌紧张及反跳痛。

(3)病程:有长有短,可反复发作。

(4)起病:有急有缓,常因饮食、情志、受凉、劳累而发病。

(5)应排除外科、妇科腹痛以及其他内科疾病所伴随的腹痛症状。

2.鉴别诊断

(1)胃痛与腹痛:二者鉴别见表4-7。

表4-7 腹痛胃痛的鉴别

(2)与其他内科疾病的腹痛相鉴别:痢疾,腹痛与里急后重、下利赤白脓血同时出现。霍乱,腹痛与上吐下泻交作。积聚,腹痛与腹中包块并见。臌胀,腹痛与腹部胀大,腹壁脉络显露共存。蛔虫症,腹痛位于脐周,发作有时,伴嘈杂吐涎,或鼻痒、睡中介齿,或有排虫史,大便可查及虫卵。

(3)与外科、妇科腹痛相鉴别:见表4-8。

表4-8 内、外科腹痛的鉴别

肠痛:腹痛偏于右侧少腹,压痛明显,转侧不便,喜屈足而卧。疝气:腹痛以少腹痛引睾丸,于鼠蹊部或下阴部可触及包块。妇科腹痛:腹痛多在小腹,多伴随经带、胎产的异常。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性质

(1)寒痛:发病急,疼痛剧烈而不间断,得热疼痛可缓解。

(2)热痛:腹痛急迫,痛处灼热,大便秘结,发热烦渴,得寒痛减。

(3)气滞痛:腹痛胀满,时轻时重,痛无定处,嗳气、矢气痛减。

(4)血瘀痛:刺痛、持续、固定痛,痛处拒按,入夜尤甚。

(5)伤食痛:胀满,嗳气频作,嗳后稍舒,痛甚欲便,便后痛减。

(6)虚痛:痛势缓慢,绵绵不休,痛处喜按,按之无形。

(7)实痛:痛势较急,痛处拒按,按之有形。

2.辨急缓 急慢性腹痛鉴别见表4-9。

表4-9 急慢性腹痛的鉴别

3.辨部位 大腹痛:脾胃、大小肠;脐腹痛:虫积;胁腹、少腹痛:厥阴肝经;小腹疼痛:膀胱病变。

治疗要点 ①治疗总则:通。“通”则不痛,腑以通为顺,以降为和。②审证求因:辨证用药,明辨寒热虚实。③标本兼治:不可单纯泻下,辅理气、散寒、活血之品;虚痛温中补虚,益气养血。④注意点:久痛入络,病情缠绵,应加入辛温活血之剂;止痛药多香燥,不可过用,中病即止。

(一)寒邪内阻

1.临床表现 腹痛急暴,得温减轻,遇冷更甚;恶寒身倦,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自可或溏薄;舌苔白腻,脉沉紧。

2.治疗原则 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3.代表处方 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良附丸:高良姜、香附各等份。正气天香散:乌药、香附、干姜、紫苏、陈皮各10克。

4.加减应用

(1)腹中雷鸣切痛,胸胁逆满,恶心呕吐,为寒气上逆,治宜温中降逆,方选附子粳米汤。

(2)腹中冷痛,手足逆冷,身痛,内外皆寒,治宜温里散寒,方选乌头桂枝汤。

(3)少腹拘急冷痛,苔白者,为寒滞肝脉,治宜暖肝散寒,方选暖肝煎。

(4)腹痛拘急,大便不通,为寒实积聚,治宜泻下冷积,方选大黄附子汤。

(5)腹中剧痛,喜温喜按,手足厥冷,脉沉微者,为肾阳不足,寒邪内侵,治宜温通肾阳,方选通脉四逆汤。

(5)可辨证选用附子理中汤、乌梅丸,温脾汤等。

(二)湿热壅滞

1.临床表现 腹部胀痛,痞满拒按,冷敷稍减轻;胸闷不舒,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身热自汗,小便短赤;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2.治疗原则 通腑泄热。

3.代表处方 大承气汤:生大黄(后下)、厚朴、芒硝(冲服)、枳实各10克。

4.加减应用

(1)若燥结不甚,湿热较重,大便不爽者,可去芒硝,加生苡仁、蒲公英各30克,土茯苓20克。

(2)若少阳、阳明合病,两胁胀痛,大便秘结者,可用大柴胡汤。

(3)若少腹右侧疼痛,压痛明显,为肠痛者,可选用金匮大黄牡丹汤。

(4)腹痛引及两胁者,兼有气滞,加广郁金、柴胡各10克,以疏肝理气,止痛。

(5)可辨证选用厚朴三物汤、枳实导滞丸。

(三)中虚脏寒

1.临床表现 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休息后减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寒肢冷,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2.治疗原则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3.代表处方 小建中汤:芍药、饴糖、甘草各10克,桂枝6克,生姜3片、大枣10枚。

4.加减应用

(1)代表方加党参、黄芪、云苓各20克,白术10克,以加强健脾益气之力。

(2)代表方加干姜、乌药、陈皮各10克,吴茱萸5克,以助散寒理气。

(3)若虚寒腹痛重症,症见呕吐肢冷、脉微者,治宜温中散寒,方选大建中汤。

(4)若腹痛下利、肢冷、脉沉迟者,属脾肾阳虚,治宜温补脾肾,方选附子理中汤。

(5)若大肠虚寒,积冷便秘,可用温脾汤。

(6)若中气大虚,少气懒言,或大便虽软而艰难者,可用补中益气汤。

(7)挟血虚者,加当归10克,制首乌20克,以养血。

(8)可辨证选用当归四逆汤、黄芪建中汤。

(四)饮食停滞

1.临床表现 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有伤食史,厌食纳呆,嗳腐吞酸,痛而欲泻,泻后痛减,大便臭秽;舌苔厚腻,脉滑。

2.治疗原则 消食导滞。

3.代表处方 枳实导滞丸:生大黄(后下)、枳实、黄芩、黄连、神曲、白术、茯苓、泽泻各10克。

4.加减应用

(1)代表方加莱菔子、神曲、槟榔各10克,木香6克(后下),以助消食理气之力。

(2)若食滞较轻,脘腹满闷者,可用保和丸消食化滞。

(3)若有脾虚者,加党参、怀山药、扁豆各20克。

(4)若食积化热,大便秘结者,可加芒硝(冲服)、厚朴各10克。

(五)气机郁滞

1.临床表现 脘腹胀痛,攻窜两胁,痛引少腹,时聚时散,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平素易恼怒烦闷,嗳气或矢气频作,失眠;舌苔薄白,脉弦。

2.治疗原则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3.代表处方 柴胡疏肝散。

4.加减应用

(1)气滞较重,胁肋胀痛者,加川楝子、郁金、延胡索各10克。

(2)若痛引少腹睾丸者,加橘核、荔枝核各10克。

(3)若腹痛肠鸣,气滞腹泻者,可用痛泻要方。

(4)若少腹绞痛,阴囊寒疝,可用天台乌药散(此属外科病证)。

(5)若气郁化热者,加丹皮、栀子、黄芩各10克。

(6)若易恼怒烦闷、失眠者,加合欢花10克,生龙骨20克(先煎)、夜交藤30克。

(六)瘀血阻滞

1.临床表现 腹痛较剧,经久不愈,痛如针刺,痛处不移;有腹部外伤或手术史,或固定压痛,或尿有血块;舌质紫暗、脉细涩。

2.治疗原则 活血化瘀。

3.代表处方 少腹逐瘀汤: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赤芍、蒲黄、五灵脂各10克,小茴香6克,肉桂5克(后下)。

4.加减应用

(1)若腹部手术后作痛者,可加泽兰、莪术各10克,红花9克,以散瘀破血。

(2)若跌扑创伤后,加落得打、王不留行各10克,三七粉3克冲服,以行血破瘀。

(3)若下焦蓄血,大便色黑,可用桃核承气汤。

(4)瘀积有形,触之有块,疼痛拒按,可用膈下逐瘀汤。

(5)若瘀甚痛剧者,加乳香10克,土鳖虫10克,以加强行血活止痛。

【其他治法】

1.中成药疗法 寒痛证可选用四正丸、不换金正气散;热痛证可选用大黄清胃丸、清宁丸、三黄丸等;虚痛证可选用理中丸、附子理中丸、丁蔻理中丸等;气滞痛证可选用木香顺气丸、四消丸等;血瘀痛证可选用血府逐瘀丸、元胡止痛片等;食积痛证可选用加味保和丸、山楂内消丸等。

2.敷脐疗法 吴茱萸20克,香附30克,陈皮10克,高良姜15克,共研未炒热,布包敷脐,适用于寒痛证。

3.针灸疗法

(1)选双足三里,每侧穴位注射罗通定(颅痛定)30毫克,适用于腹痛各证。

(2)选足三里、关元、中脘等穴,艾灸,每日1次,适用于虚痛证。

(3)选中脘、神阙、足三里、关元、公孙,针用泻法,并配合隔盐灸神阙,每日1次,适用于寒邪内积证。

(4)选中脘、天枢、足三里、气海、内庭,针用泻法,并灸神阙,每日1次,适用于食积内停证。

【预防调摄】

1.注意节制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暴饮暴食及食肥甘厚腻、醇酒辛辣之物。

2.顺应时节,纳凉取暖皆应适度,尤其注意腹部保温。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等不良精神刺激。

4.慢性腹痛应耐心治疗,注意调摄。当病情加重时,注意休息,观察病情变化。

5.腹痛暴急,伴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虚脱之象,属病情危重,须及时抢救。(钟洪)

(0)

相关推荐

  • 一轮考点||中医内科学15 气血津液病证(上)更正版

    一轮复习考点 中 综 第一节 血证 01 概念 ▼点击此处 查看解析▼ [血证]:凡由各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 ...

  • 胃以通为补 [浅析“胃以通为补”]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7)-2-0098-01 关键词 胃痛 治法 以通为补 凡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胃脘部疼痛,称之胃痛,又称胃脘 ...

  • 【一轮考点】考纲重点之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症(六)

    【一轮考点】考纲重点之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症(六)

  • 腰痛诊治精粹

    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外伤,或由肾虚而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腰痛一证早在<内经>就有论述,如<素问·刺腰痛篇&g ...

  • 颤振诊治精粹

    颤振又名颤证.颤震.振掉,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重者头部颤摇大动,四肢颤动不止,甚或拘急. <内经>认为本病与肝风内动有关,如<素 ...

  • 痿病诊治精粹

    痿病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上以下肢痿弱较为多见,故又有"痿躄"之称.所谓"痿",是指肢体痿弱不用:" ...

  • 痉病诊治精粹

    痉病指由于筋脉失养引起的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早在<内经>对本病就有一定的认识,它从外感湿邪.风邪致痉立论,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

  • 头痛诊治精粹

    头痛是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本节所讨论的头痛,主要是内科杂病范围内,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 头痛一证,首载于< ...

  • 瘀证诊治精粹

    瘀证是指血脉运行不畅甚至停滞凝聚,或离经之血积蓄于体内所产生的病证,以疼痛.瘀斑.肿块.出血.病久不愈为主要临床特征.瘀即瘀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瘀血是指血行痹阻,血液瘀滞,污秽之血及离经之血, ...

  • 肥胖诊治精粹

    肥胖是由于先天禀赋因素,过食肥甘以及久卧久坐.少劳等引起的以气虚痰湿偏盛为主,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多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类病症. 中医素有"肥人多痰" ...

  • 厥证诊治精粹

    厥证是指由于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常所致的以突然发生的一时性昏倒,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但在短时间内即能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㖞斜等后遗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急性病证. 关于厥证的记载,< ...

  • 积聚诊治精粹

    积聚是由于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而致,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积为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乃为脏病:聚为无形气聚,聚散无常,部位不定,痛无定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