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J帮帮忙|三岁孩子春节与人冲突
大J帮帮忙是我最近突然萌生出来的一个公号答复栏目,主要是针对家长对大J的提问,大J在微博恳请大家踊跃建议,而我,在空闲的时候,忙得过来的时候,会有选择性答复大J贴于微博的问题,主要是觉得人家有求,我能答复,而且恰好有空,那就顺个便吧。将这样的答复,整理出来,贴于“茉域茗香”公号,是为了方便大家,避免同类问题,继续提问,亦或说找我做个案,花钱耗时。但要清醒的是,我的答复,不论精彩还是平常,那都不过是我的个人之见,所以,仅供参考,落实到实践,还是需要父母自己作出相应的调整。
妈妈的提问:
小安的答复:
避免春节成为攀比大会与非同寻常的罗马斗兽大会,自己就要做好自己,从衣食住行,到陪娃育娃。
在现实生活里头,很多时候看来,春节就是一场攀比大会,世人纷纷穿得美美,戴得美美,妆容美美,相约聚到一块,争妍斗艳,就差评出奖次来的了。其次便是,围绕孩子在评头论脚,有些人则抓着孩子的毛病死死不放,并不断将其放大,给人感觉,春节还是一场非同寻常的罗马斗兽大会。想来,这般的春节,也是能够把人给活活气出病来,亦或说,让人在悲喜交加中走向抑郁。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民间,会有传言说,春天梅雨季是抑郁症的高发期。春天梅雨季,不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是在春节后。
该提问妈妈的困惑,恰好就是整个春节的生活再现。春节看着欢聚,更多是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不同阶层的人之间的文化冲突,而这冲突,更多是以教育形式凸现出来,让人的生活,鸡犬不宁。一会是大孩子打了小孩子,一会是小孩子的东西被人给抢了去,一会是小孩子的脸蛋被大孩子给抓花了,一会大孩子又出了别的状况儿,在那哭哭啼啼,拳打脚踢。这般的场景,在人看着,就是动物在斗殴。
就我而言,在节日的时候,我不会将自己给特意妆扮,因不想成为他人风景,惹得他人心头不悦,内在不舒。平平淡淡,如是寻常,便是足够。人的生活,贵或贫,自尝自知,无需告知于人,不必彰显于世。我能这么做是因为,我既不害怕被人投射嫌贫眼光,也不讨厌被人说三道四。相反,我只关注自己内心深处舒坦与否,一件衣物,品牌与否不重要,自心舒坦,那便是人间的最好。不然,就是价值连城的品牌衣物,也不过就是碎布一堆罢了。说这话的我,并不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我的衣柜里头,就有千元外套,他人所赠;我亦住过北京等都地,金碧辉煌的星级酒店。我是走过千山万水,吃过人间美味,穿过旗袍棉麻等潮流服饰,而后觉得,人世的最美,不过百姓的粗茶淡饭;世间的最好,不过民间的粗衣瓦房。
亲戚到来之前,要告知孩子,让他有足够心理准备,与人交流不忘关注孩子,发现互动方式可能伤及他人,要示范其他方式;看见孩子被误解,要帮助孩子表达自己,当面澄清。
其次,在亲戚要来之前,我会与孩子交流清楚,让他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知道即将要见面的人,都会是些谁。比方说吧,在小姨快要回来的时候,我就与孩子说,宝宝,小姨下午就要回来的了,她一回来,就有好多好吃的,她会给宝宝带好吃的呢。介绍二姨要来的时候,我就特别提到她家的几个孩子,告诉孩子说,宝宝,二姨家既有妹妹,也有姐姐。你们可在一起玩儿。然后我发现,在小女孩们到来的那个上午,我家孩子都坐在妹妹旁边,与他玩,给她吃的,当然也会逗她,还知道保护妹妹,不让别人靠近等。到了晚上,妹妹就打我家孩子的了,然后小姐姐就教他,告诉他说,她要打人时,你就赶紧跑,跑得远远,躲起来,她就打不到你的,我也这么做的。
当然,在这期间,也会发生一些不愉快,那就是我家孩子不被理解的时候。年前见了两个孩子,都比我家孩子要小一些,然后都发生了同样的事儿,那便是,我家孩子动手将小孩给推倒在地的了,或者是直接打了小孩。我作为孩子的陪伴者,在与人交流的时候,我不忘观察孩子的活动,所以,我就很清楚地知道,在那当下,孩子并不是有意要去伤害弟弟或妹妹,而且他发现弟弟在按开关,或者说是想着出门去玩。孩子觉得这很危险,不安全,就自己去制止的了。可他还不大懂得用嘴巴去与大人交流,然后将这般的事儿,给交由大人处理。表现出来的就是动手推人,可力度把握不好(年幼孩子难免会是把握不好力度),就直接把对方给推倒在地的了。于是,在那当下,我就出言澄清,并告诉孩子说,宝宝,你要保护弟弟,可以用嘴巴说。不需要去推他。后来的日子里,见了别小孩在做某事,他发现不好,就在孩子面前站着,用手比划(但不推小孩),说,不可以。
“和”不是简单的委曲求全,忍气吞声,有的时候,伸出爪子也是“和”的最佳策略。
我公开自己新年的一些事,不是想着给自己脸上贴金,告诉世人说,“瞧,我多厉害,我多会育儿”。而是在试着表达这么一个观点,孩子,不论有着多么可恶的言行举止,可他们不见得都是坏孩子。身为父母的我们,要去看清楚孩子动手或其他可恶言行举止背后的心思,不论是谁,一切言行举止的背后,都有某种信念或心思,存留着。而后,我们才能作出思量,选择较为合适的不易伤及孩子祸及他人的方法,来去处理问题。一个孩子,平日没有玩伴,在新年之时,突如其来地有了玩伴,他们难免会是不知怎么相处,只能是按着寻常模式,在生活。这时出现冲突,也极有可能会是动物本能那般地出手阻止,动手打人,推人骂人。然,亲戚,只要是不懂育儿,不曾学习这方面的知识,都往往会是只看表象,见不到孩子的心思,往往见动手就否定。当然,能理解亲戚,不等于说我们要随着亲戚在旁“建议”,并听从亲戚建议,也去觉得自家孩子是过于娇纵的了,需要打打,虽说,“打”是诸多育儿方法中的一个,效果明显,极有可能立竿见影,但我不建议采用。因,你不知道鞭子下去时,孩子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亲戚层次在山脚,你想把孩子带到山腰或山顶,那用亲戚的方法,不可能达到山腰或山顶的教育效果。而这离不开自己的一个清醒判断与冷静观察。
我是一个倡导“和”的人,但根据我的实践与观察发现,有的时候,你和颜悦色心平气和地说,不管事,可你一旦深处爪子,让自己成为猫儿的时候,对方就收敛了,既不会想着继续批评你家孩子,也不会想着要去建议什么。所以,当有妈妈说“一个春节下来,亲戚都被我得罪干净了(意思是亲戚基本都得罪了)”的时候,我不会去评判妈妈不对,反而宽慰妈妈说,得罪就得罪(全球人很多,不缺这几个关系)。大人知道你不好惹,就会少出手,如此一来,自己与孩子也能清净一些。不然,麻烦不断。大人角度顽固,惯性牢固,说不通。让他们改改毛病,别老说人,别看人毛病,基本不大可能,或很困难,很吃力。那就只剩保护自己与孩子了(最怕的就是得罪了,自己在后悔——得罪后后悔是自我绞杀)。
其实,“和”不是简单的委曲求全,忍气吞声,有的时候,伸出爪子也是“和”的最佳策略。当我们懂得将利爪伸出的时候,这纷争也就面临结束。不然,他人极有可能会是继续制造混乱,不断攻城夺地,那语言暴力极有可能会是持续不间断地朝孩子与自己袭来。似乎,人都太过于清闲的了,以至于都很喜欢将自己的触觉,伸向他人,并对着他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进行负面居多的点头论脚。人活着,本就不易,何必老看他人毛病。就是发现他人毛病,那我们在出手之前,也应三思而行,切勿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落到最后,本是为人好,却成了在伤人。我也一直都有说的,当我们“教”的能力尚且不具备的时候,那不妨保持沉默,给予关爱。哪怕是简单的语言说教、话语建议,我们也要慢慢思量。
不同的人,对孩子言行举止,会是有着不同程度的界定。身为父母的我们,要有相对客观的判断,切勿轻易相信他人看法。
该提问妈妈的提问困惑,主要是在要不要听他人的建议,然后也采纳打孩子的教养方法,来去管教自家孩子,以让他成为更好。其实,之前文章,我也有说过的,那便是,旁人看着孩子的“推”,在别人眼里,极有可能会是“重重的打”。同样的一句话,A可能只是在大声说话,但别人听着却是发飙骂人。不论听,还是观,我们的肉体感受,都会骗人。据文字描述可知,孩子只是在表达“不”,是为了不让弟弟做事情或摸东西,但明显是遭到障碍,未曾学习其他高级方法的孩子,就本能地选择抓人(有的会是咬人)。当然,具体情况,在场的妈妈才知道。如前面所说,妈妈如若不愿被人说,大可回击,但前提是看懂自家孩子为何推人与抓人。
此外,从妈妈的文字描述得知,孩子在伤了弟弟之后还会道歉,大概就是知道自己伤了弟弟,很不应该。但下次还犯,这大概就是身边人只知道挑孩子毛病,责备孩子动手伤弟弟,却没有告诉弟弟,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是符合大人意愿的,是不伤弟弟的。一个三岁多的孩子,在没有示范的情况下,他不可能凭空捏造能让三方欢喜(自己不被骂、弟弟不伤、大人满意)的方法出来,如能找到让三方欢喜的方法出来,我觉得,这般的孩子,差不多属于人间少有的天才。那这般的天才,孩子身边的家属与父母,应该是没能力来去教他东西的。三岁多就能在最短时间里让三方欢喜,这般的孩子,也许可以直接当大人的“关系处理导师”的了。
还有一点,需要我们有所注意的是,当孩子出手伤了弟弟之后(其实,绝大多数的孩子,在看到自己伤了人,流了血之后,都往往会是惊慌失措,内在愧疚)。换位思考一下,若是成人在不被理解情况下,被人围着批评一顿,我们会是怎般的心情与感受。所以说,我觉得,我们不能只是盯着孩子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人意,却忽视孩子幼小心灵的起伏变化,因为,别人的一时赞颂,远不及孩子一生的心灵优美,璀璨夺目。科学研究表明,再小的孩子都有情绪。我们也不能只是护着年幼者,却不懂得去细细倾听大孩子的心声,反而给予教训,想着纠正他,盼着他能合人心意。这也再次验证了我以前的观点,父母要先让自己静下来,竭尽所能地把自己给活细腻,然后才有能力看懂孩子,读懂孩子。心性粗糙的人,不可能会是真的读不懂孩子。
说明:
1、公号文章,欢迎分享至微信圈与微信群,但不可挪作商用;
2、公号图片,除却特别注明出处,余者皆为安水如所摄;
3、育儿咨询前,请先阅读相关注意事项,以避纠纷;
4、读文时,切勿拘泥于字面意思,如有误读、错读、曲解文意、个人思想投射等,与我无关,只因,一百个读者,一百个哈姆雷特;
5、平台一切文章与观点,仅供参考,并非绝对的正确,在这人世间,人的观点,怕是没有绝对的正确;
6、如有疑惑,请微信联系我(1342474111),如有纠纷,最终法律解释权归属于“茉域茗香”微信公众平台(平台之前有说)。
最后,感恩,祝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