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系列 -38|孩子扔东西,说教无效
大J又将妈妈对她的提问,给贴微博,恳请大家多多建议的了,我呢,虽将文字给一再清简,可仍旧是,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千字。不管文字多寡,愿读文的你,耐下心来,慢慢地啃,好好地揣摩;愿远方的你,经由此文,能够有所喜,有些欢。
具体提问如下:
小安的答复:
首先,两岁孩子会有扔东西这样的行为,是相当正常的现象,因为,孩子的认知尚未完整架构起来,他们的思维是朦胧的,对于事物等的了解,是缺乏清晰认识的。然而,成年人会有约定俗成的社会认知,会有“这东西是拿来吃的”、“那些东西是拿来用的”等区别了解与分别认识。孩子不同,在孩子眼里,他触手可及的一切东西,都是玩具,也可说都是食物,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两岁左右的孩子,不仅会是拿着玩具等放嘴巴去咬,也会拿着勺子等到处扔,到处砸,到处踢。
其次,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吃饭是吃饭,玩耍是玩耍。孩子不同。在孩子的认知里,吃饭是玩耍,玩耍是学习。所以说,孩子在餐桌的时候,一般都是较为有趣,这一点在两岁以下的孩子身上,表现得尤其突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可以是拿着面条,在把玩半天,而迟迟不吃,他们还可以是拿着勺子到处敲打,拿着蔬菜到处扔。孩子的餐桌礼仪等,是在无数次自主地模仿大人行为而来。也因此,我觉得,父母自身言行举止的规范,是重要的。
其三,从教育学角度来说,孩子扔东西的行为是他在认识世界、了知空间的一个探索性学习。因为,在孩子的认知里头,他的内心深处并没有清晰的空间感、距离感、力度感。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扔东西很不好,其实,有的孩子会是经由对一些东西的扔与砸,建立自己对物品的了解与认识,发现物体的不同属性。比方说吧,哪些蔬菜扔到地上是完整的,哪些东西扔到地上是能发出声音的,哪些玩具被扔到地上之后是破碎的,等等,说真的,所有这些,包括哪些蔬菜是甜的,哪些米饭是硬的,孩子未经实践,未经体验,未经接触,未经观察,那他们的头脑认知里头,是不可能凭空就能有所生发的。
其四,从孩子饮食来看,两岁左右的孩子,是不大可能会是能够消化比方说空心菜那般样的绿叶性蔬菜的,但他们可以消化土豆、地瓜、板栗等食物。所以说,在这时候,给孩子提供的食物里头,最好就是地瓜、土豆这样的食物,而不是孩子没法进食、进食困难的绿叶性蔬菜。与此同时,父母的头脑认知里,不要觉得,孩子生命成长所需营养的摄取,只有绿叶性蔬菜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在西藏等寒冷地带,绿叶性蔬菜是不常见的,可他们经由摄取别的食物,一样可以长得棒棒。孩子生命成长所需的最好营养,不是营养学家与医生口中的营养菜单,而是孩子那个生命阶段,能够消化得了的食物。
其五,不论蔬菜,还是饭,或者说勺子,亦或其他的东西,对于孩童而言,唯有是不需要的时候,才会是到处扔,只不过说,在那个年纪的他来说,他还不懂得将自己暂时性不需要的东西,给放在某个固定的位置去。所以说,父母在平日里头,责备孩子、纠正孩子行为之前,最好就是先尝试着去解读孩子的言行举止,在确保自己读懂孩子之后,才思考要不要纠正孩子行为,并琢磨着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去纠正孩子。
其六,一般而言,两岁左右的孩子,正是学习拿勺吃饭的阶段,但由于自己手腕力度尚且不够,大脑对手的指挥力度,也是还很不够的,那表现出来的就是孩子对于手拿勺子的运用是不够的,这一来是“拿勺吃饭”这一动作,还不娴熟,二是孩子对手的精微动作,尚未发展起来,三是孩子还不懂得独立吃饭。在这样的前提下,如若家人吃饭速度过快,那孩子为了跟上父母的速度,极有可能会是舍掉勺子,转而用手抓取食物,有的时候,孩子因为拿勺太累而自己又太饿的了,那孩子也有可能会是直接扔掉勺子,针对这一情况,我的建议是,给孩子换一个轻快勺子,允许孩子扔勺,准许孩子将食物给吃得到处都是,有意识地将餐饮时间加长。不要觉得餐饮时间加长是在浪费时间,对于孩子而言,就是用手抓取煮熟的食物,那也是在学习,是去触摸食物的质地,经由触摸,架构对食物的初始了解。
其七,前面也有简单提及的,孩子的内心深处,尚未建立空间、距离、力度等概念,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一简单行为,在父母看来是扔,是不允许的,是不被许可的。有的时候,孩子他只是将自己不爱的东西,给去掉,可,在他们的认知里,将自己不爱的东西,给直接扔掉,而且还扔得到处都是,这与将食物放自己餐盘旁边,是一样的,他们对于空间上的远近等是没有清晰认识的,这具体来说就是,这年纪的孩子,将东西给放餐盘旁边,与将东西给扔地板,其实是一样的。针对这一情况,我的建议是在吃饭的时候,在孩子的旁边,放一个垃圾桶,然后,一遍遍地示范,一遍遍示范的目的是加深印象,因为两岁左右的孩子,记忆尚未完整建立起来,大人说过的话,孩子极有可能会是明天就忘,再就是,孩子的记忆有“只对感兴趣的话题,听上一次,就能不忘记”的特点,这具体来说即是,孩子将蔬菜给扔到地上了,自己就快速捡起来,转而放垃圾桶,并心平气和地说,“宝宝,请扔垃圾桶”。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知道后,极有可能将自己当下不需要的所有东西,都给扔垃圾桶去,而不考虑那东西,在往后的某一天里头,是还能再用的。这时,父母要有耐心地一次次引导孩子去认识垃圾,了解家中产品,哪些是不需要了就可以立即扔掉的,而哪些是可以继续存放家中的。不管怎么说,对低龄儿童的话语指令,要尽可能地简短,并在说话的同时,当着孩子的面,直接示范。“饭菜是吃的”,“勺子是工具,我们需要它们,不可以扔它们”等话语指令,太过于粗象、太过于笼统了些,这对于低龄孩子而言,多半都是没法理解的。
其八,从文字来看,你家孩子属于敏感型的那种类型,成年人稍微大声的呵斥,他就容易受到惊吓。但要清楚的是,低龄孩子的专注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强的,他们哪怕就是在餐桌待着,扔食物,他们都是相当专注地活在当下,是时,父母或家中成员对他有所呵斥,那孩子就极其容易受到惊吓。所以说,针对这情况,我的建议是,在看见孩子有类似行为,不被家中成员满意想要去纠正的时候,就静静地走过去,为他提供相应的纠正环境,并抱住孩子,有所示范。拥抱孩子是对孩子当下行为,作出短暂性的打断,这是一种无声的应对处理方式,较为适合敏感型孩子。示范是相当重要的教养方式。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父母不让孩子扔东西,但却没有给予正确的示范,具体要怎样做,那才是好的,这就容易让孩子知道并记住“不可以扔东西”,但却不懂得如何做,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继续扔东西。对于低龄儿童来说,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那危险,不可以”,孩子都是模糊不清的,而需要父母作出具体的示范,清晰的边界规范,乃至于情景模拟,让其有所感受。
其九,此孩子的日常生活里头,应该是被父母所要求“不应该”、“不可以”、“不允许”是比较多的,当被得知不应该、不允许、不可以之后,孩子在短时间里头,并没有真的做到,家中成员就将教养方式给升级到“大声说”,这应该是有不少的。说真的,就我而言,我觉得,在孩子低龄的时候,尽可能地不要有太多的不应该、不可以、不允许,宽容一些。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去等候孩子的成长,有的时候,哪怕只是一个餐桌的饮食行为的学习,我们都需要等上孩子半年或更多的时间。就我而言,我家孩子也是有过吃饭满地食物的阶段,那时候的我,就只是在他后面,收拾烂摊子,捡东西,而他就一直在扔东西。我不觉得这样的行为有多不好,反而觉得很正常。有的时候,我就会逗孩子,将被扔地上的食物(我们家地板很干净的,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我们就在地板坐着吃饭,这是出自于自家孩子饮食的方便),满怀开心地像发现新大陆捡到宝贝那般地,给放他餐盘去,他不吃,就将那食物给取了出来,我就顺势用一个空盆子给接住,说,“放这”。
其十,至于出门来不及,用滑板车撞门一事,那是孩子在焦虑着急。其实,从文字可知,你家孩子经常会有着急的时候。对于孩子而言,穿鞋子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但对于成年人来说,那都是一会功夫的事儿,因为,简单的穿鞋动作,成年人就很熟练地做了很多年,而孩子才刚开始学习。所以,针对出门这事,我的建议是在出门之前,请提前准备,而不是等到要出门的时候,才给孩子下通知。比方说吧,十分钟之后,你们全家要去出门散步,那就在二十分钟之前,就告诉孩子你们全家的行程,问一下孩子,二十分钟之后,要不要跟着家人一起出门去散步,并与孩子交流,在这出门之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与此同时,还要为孩子预备多一些的时间,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来去做好,出门前的准备工作。如若孩子来不及准备的了,身为父母的我们,最好的姿态,在我看来应该是这样表达,“宝宝,慢慢来,我们会等你的”。而不是说,“快一点呀。”;如若玩具来不及收拾,我们不妨这样说,“来,我们一起将玩具放起来,让它们在家好好休息”,用于取代诸如“玩具收拾好了才可以出去”属于命令那般的话语;如果孩子不小心用滑板车给撞到了门,那不妨轻柔地接过滑板车,一边示范,一边与孩子这样说,“宝宝,请推车轻一点,不着急,妈妈会等着你”。而不是有所责备地与孩子说,“滑板车撞了门,门会疼,滑板车会疼”。而这,同样地,不可能会是今天与孩子说了,今天给孩子示范了,明天,孩子就全给学会了。动作与能力的学会,是需要时间的。因为,动作等的掌握是在无数次的重复中走向娴熟,发展成为自然而然的一种惯性模式。
最后,提及“共情”,可通篇文字下来,我并没有捕捉到你们的亲子相处里头,有着多少共情,我也没有感受到多少爱与温暖,反而是读到了很多很多的无可奈何,与不知怎办,亦或说刻板地嫁接育儿方法(嫁接方法必须立足于自家孩子的身心需要,是基于对孩子言行举止的了解)。在我看来,这父母更多是,关注车与门的疼痛,关心食物被扔得到处都是,重视玩具整理好,孩子行为的标准化,却唯独忽视了孩子的内心呼唤,这其实是缺乏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心与抚慰的,也是没有真正意义地走进孩子世界,从孩子的世界看世界,本质而言,是没有将“共情”、“同理心”等给真正践行到位的。不过,这没关系的,每一个父母,在成为父母之后,都是一点点成长、一点点精进的。没有哪一对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后,就已是他人眼里的完美父母。祝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