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信,103个字成后世家训标本 2024-08-02 18:32:54 历史的天空 毛阿敏 - 天之大 诸葛亮在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臣。在中国人心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忠、孝、节、义的代表。他辅佐刘备,三分天下。他临危受命,辅佐幼主。他北伐中原,前仆后继。他才德出众,将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他是三国里最闪耀的人物。 这样一位驰骋沙场、斡旋在政治中的人物,在操劳了一生之后,在享受了万丈光芒之后,生命走到了终点,想到8岁的儿子诸葛瞻,他寄了一封家书,即《诫子书》,只有103个字,却包含了他一生为人处世的精华。《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被誉为“智慧的化身”,在这封《诫子书》里,他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诫子书》中的名句,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当我们细读这封《诫子书》,可见诸葛亮高洁的人品和对孩子的殷切希望。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君子,从宁静中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诸葛亮将自己一生的经验与期望都写在这封《诫子书》中,在这里,他不是蜀汉的丞相,他不是威风八面的将帅,而是一个关爱儿子的父亲,谆谆教导,细微之处,全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诫子书》让我们看到诸葛亮的另一面,任何人,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永远是慈祥的,即使这个人是诸葛亮。 赞 (0)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诫子书》知识点总结及翻译 作品梗概 本文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文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 ... 【《诫子书》两汉 / 诸葛亮】 <诫子书>两汉 /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 ... 【】诸葛亮《诫子书》有感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对于为学做人有精简而且具体的忠告.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科技时代,原来仍然有其参考价值.年轻时听人说:"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 ... 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智慧的化身"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不仅他的子孙后代从中获益良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 ... 诸葛亮临终前,为自己的儿子施了一计,让诸葛瞻一生都平安! 说到三国演义,相信大家对于诸葛亮这个人都是很了解的,他是三国之中数一数二的军事家,他一生非常的聪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是由诸葛亮传下来的,并且蜀国自从诸葛亮的出现也是变得越来 ... 感恩与爱于生命来说很重要|陈坤写给17岁儿子的信 最实用的心理疗愈&最落地的身心灵平台 文: 凡默(斑马) 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婚姻咨询师 塔罗师|资深占星探索者 1 从不追星,却为陈坤2月14日写给儿子的这封信动容,这封信包含着一个人参透世 ... 苏轼临终前写下一首庐山诗,仅28字,却道尽人生三重境界,不免唏嘘感慨 假如你想找一名古人去旅行,一定不要找李白,他太过于狂傲,不知天高地厚:也不要找杜甫,他的命太苦,对生活没有信心:要找就找苏东坡,他是一个懂得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趣的人. 这句话是余光中说的,这么一句普通 ... 苏轼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短短4句写出人生真谛,成千古绝句 关于人生该怎么度过,曾经有一句话在网上非常流行,那就是:我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在网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说出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迷茫与困惑:追求人生价值的正确方式是什么呢?什么样的人 ... 孔融临终前求曹操放过儿女,9岁儿子说了8个字,今成千古名句 很多时候,人的年纪和一个人的成就,一个人的品行,一个人所能够创造出的价值,亦或者是一个人对世间的领悟程度并不一定是成正相关关系的.有些人浑浑噩噩了一辈子,都没有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也没有过上令自己亦或 ... 楚云飞88岁在台湾去世,临终前无限感慨,交代儿子3件事 楚云飞88岁在台湾去世,临终前无限感慨,交代儿子3件事 <亮剑>是很经典的一部抗战题材的小说,出自著名的作家都梁之手,据后来对都梁的采访,都梁说他在创造这些人物时,都是取自真实的人物,其中 ... 诸葛亮临终前想出一计,不仅没人敢谋害他儿子,甚至还一生平安 东汉末年时期,四处诸侯并起,在这乱世之中,也出现了非常多的能人将士,后世的人都非常喜欢这段历史.而其中诸葛亮一直都是三国中,智慧的代表人之一,可惜的是就算他再怎么厉害,也没能阻止蜀汉的衰亡. 公元21 ... 苏轼临终前写给儿子一首诗,全文28字,道出人生的三种境界 说到庐山,大家会想到的是什么呢?是不是会想到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可以说是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它告诉我们看实物不能从一个 ... 郑成功39岁猝死,为何临终前要杀妻子和儿子? 虎毒尚且不食子,郑成功为何狠心要杀掉妻子与儿子呢? 实在是因为其子郑经太过荒唐了,而郑成功又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熏陶. 在郑成功看来,郑经的行为实属寡廉鲜耻,不忠不孝,有这样大逆不道之子,国姓爷心中怒气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