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麻头纸技艺
南和麻头纸技艺
南和麻头纸技艺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发明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南和麻头纸技艺是造纸术的古老遗留。历史上也是南和特产之一。
麻头纸的兴起
有记载说,明代正德年间,就有很多人进行麻头纸的生产,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民国十八年《统计年鉴》记载,为此业者,以范庄为最多,南李召、大会塔、一溜营次之,全县有纸坊53家,固定资产23232元(银元),年产麻头纸82500刀,产值45300元。在每村每家纸坊,有一个特殊的日子,这就是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七日,这一天是村里的纸坊纪念抄纸祖先蔡伦的日子,这一天无论多少事都要放假一天,并把从烂麻中拣出来的皮绳卖掉,买成好吃的东西犒赏伙计,名曰“吃皮绳”。每年的十月十七日,是纸家不成文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伙计们歇工一天,吃好些,意思是表示全年的终结,下年愿意干者可以续工,不愿干者到此为止,结束算帐,可另选纸坊,这一天是新旧年度的分水岭。
麻头纸的技法
麻头纸的原材料主要是烂麻头、碎纸、石灰等。设备和工具有碾盘、石槽、竹蓖、蒸锅、刀斧等。根据对老技工的调查,南和县麻头纸制造方法沿袭古老的传统工艺流程,全部手工操作,有十八道工序。
一曰“展绳”。就是拆开烂麻头上的疙瘩。二曰 “泡龙柜”。就是将烂麻绳泡在特定的池子里或槽子里。三曰 “登绳”。就是把烂麻洗干净。四曰 “锛绳”。就是用刀斧将麻绳截短。五曰 “串麻”。就是把泡过的烂麻绳放在特制的石碾上压成浆。六曰 “掐麻”。就是将压过的麻浆放在锅里蒸熟。七曰“蒸浆”。就是把浆放在锅里蒸熟。八曰 “龙柜蜕”。也就是再次用石灰水洗干净。九曰 “掐麻豆”,也叫“掐麻蹶”。就是用手把麻捏成拳头大的团子。十曰 “洗细麻”。就是再次用石灰把它洗干净……,最后一道工序叫作“抄纸”。就是把纸浆放入坑中打好后,用二尺半长,一尺二宽的特制帘子,进行抄纸,直到“水中银花现,帘上白云升”时,便有了洁白的麻头纸,然后贴到白灰墙上晾干,就成了麻头纸。
麻头纸的贡献
由于麻头纸坚固耐用,价格低廉而倍受广大民众的青睐,用途日益普及民间,除大量送入鞋店做鞋底外,农民糊窗户、裱房屋、订帐簿也大受欢迎。小贩通过人扛、肩挑、车推、牲口驮运等方式到外地去卖,产品多半销往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和山西、内蒙古等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对冀南抗日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那时的麻头纸为抗日战争作出了特殊贡献。抗日政府为了发展、活跃经济,责成冀南银行用麻头纸印成“冀南票”,在解放区广泛发行。为解决儿童上学读书的困难,用麻头纸印成冀南小学抗日课本,进行爱国主义和文化知识教育,特别是用麻头纸印成的“冀南报”,把党的声音和胜利消息及时地传播到晋察冀边区千家万户,使党群之间、军民之间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
点个在看,传递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