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托海地下水电站主要设计者宗家源写的《可可托海賦》是不是更有说服力
可可托海賦(初稿)
[新疆]蔡甲強,[香港]宗家源
新疆北部一金甌,億萬年前落地球。细琢精雕寶藏品,輝煌史蹟永長流。
巍峨阿山,亘古洪荒。浩蕩額河,奔流遠方。金山银水,天富蕴藏。中華奇觀,世界之壯。神鹰擊水石画奇,蓝色河湾叢林绿。大峽谷水流滚滚,神鐘山傲然頂天。水幕前掛,顺其自然。
一九三一,山崩地裂,一萬多人,惨遭被埋。祟山峻嶺若星河,峡口草原成水泊。
列國虎視,覬覦九洲,狼烟潚瀟,旌旗獵獵。俄人入侵尋寶石,跋山涉水得礦源。
神州復興,中蘇结盟。纪元新澤而疆土焕新,可可托海之蓝圖呈現。三号礦坑正是曠古绝今,四方齊集至使西域雷動。
青春之歌,慨當以康,祖國召喚,挺進新疆。民族团结,伏虎降龍。小镇一時人歡馬躍,草窑暫作以御冬寒。
斬怒水,立石壁,建電站,求動力。赳赳雄師,战海子口。破堅岩開洞,入地千尺。脚踩踏冰霜,沸騰熱血。英雄目下無艱難,刻苦鑽研永創新。
斗轉星移,雲波詭異。大國重器,物稀為貴。锂铍鉭铌富蕴藏,两弹一星歌传㨗。售晶螢綠石,佔還债约半。展航天工程,征宇宙功勳。
明珠閃亮,礦坑辉 煌。悲壮忠魂守異鄉,無悔一生青春献。艱苦奮鬥,精神不滅,無私奉献,為國争光。天南地北,兒女接力,继往開來,永續華章。
附一则旧闻:
2016/9/19 14:46:44 探秘可可托海地下水电站 埋藏地下136米50年仍在发电
重拾当年工具,不失当年风采。 阿勒泰新闻网讯:(通讯员 希文/文 丁宁/摄)时隔50年,原西北勘探设计院工程师、可可托海地下水电站主要设计者,现任香港清华同学会副会长、今年85岁高龄的宗家源,近日荣归可可托海,追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艰苦岁月,感受可可托海的今日风采。 作为可可托海的历史功臣,宗家源全程参与了可可托海地下水电站的设计建设。宗家源的到来为深入挖掘可可托海精神“富矿”和可可托海干部教育基地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当年的字迹清晰可见,当年的斗志历历在目。 可可托海地下水电站位于富蕴县境内西南10公里处的大山腹中,1958年开工建设,1967年2月5日建成,装机1.9万千瓦,是当时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也是当时我国唯一的最大最深的地下水电站,完全由人工兴建而成。宗家源全程参与了可可托海水电站的设计与建设。
在故地回访中,宗家源参观了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三号矿脉、地下水电站等。每到一处,老先生都能回忆起青春正盛时在可可托海的点点滴滴。在三号矿脉,宗家源激动不已,情不自禁赋诗一首,以表内心的澎湃之情:“新疆北部一金瓯,亿万年前掉地球。精雕细采成艺品,红色教育大丰收。” 再回故地,回忆太多。 在可可托海地下水电站,宗家源无比感慨地说,看着眼前的一幕幕,过去就像一场电影,一帧一帧地在脑海浮现。1967年2月5日17时,工人们在主厂房的墙壁上写下了“热烈祝贺今日发电”。现在再看到清晰可见的几个大字,老先生感慨万千,当时带领技术人员整整奋战了8年,终于点亮了可可托海这颗西北明珠,把光明送到了矿区、送到了千家万户。 对于可可托海地下水电站的建设,宗家源曾经写道:“纠纠雄师出塞关,英豪目下无艰难;现场设计为方向,不亮明珠誓不还。”而今,再次踏上这片热土,老人可以骄傲地说:“踏遍现场寻记忆,明珠闪亮再归还。” 从老人的言谈举止中,依稀可见当年不畏艰难的奕奕风采,更看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深情。宗家源说:“在清华学习时老师一直教导,学成后要为祖国工作50年。对国家的奉献越大,个人的索求越少,才越有价值。当年,从大山两端对向开凿长2.3公里、落差76米的电站引水隧洞,误差不超过50厘米,这都不算难。” 见到老战友、老朋友,说不完的话。 在故地回访中,让宗家源最为激动是能再次见到同甘共苦、为可可托海立下汗马功劳的各族老战友、老朋友。“正是这一代人创造了可可托海精神,让可可托海有了厚重、传奇的历史故事。今天的可可托海人仍然在努力,为的是让可可托海这颗西北明珠大放异彩。”宗家源说。 宗家源,1931年出生于广州佛山三水农村,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1954年毕业。他先后在水利部西安设计分院、北京设计院、西北设计院参加灞河引水、青铜峡灌区、新疆可可托海水电站、喀什三级水电站排冰、甘肃碧口水电站等工程设计,1988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1989年年底退休返港。宗家源爱好书法、诗歌、跳舞、游泳、气功等,著有诗集《江河集》和书法选集。
宗家源,1931年生。香港中华中学高中毕业,清华大学第一届水利系毕业,在内陆从事水利水电设计工作至退休返港。香港清华同学会副会长,乘风书画会会长,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研究员、香港詩詞薈萃文學社顧問、香港诗人协会理事。著有《江河集》《海洋集》《未完集》。在《中外诗人》发表了个人作品专辑。
图为:6月6日晚,清華校友庆校庆作者在朗诵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