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担!高校在行动!
郑州商学院安置千余名滞留旅客
暴雨无情,师生有爱!7月22日凌晨1:00,郑州商学院有序安置因暴雨受困巩义达20多个小时的成都至青岛的K206次列车105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客,在校园内提供免费宿舍和食物补给。截至今天凌晨3:30,滞留在巩义火车站的K206次列车旅客,已分批妥善安排至郑州商学院,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入住学生宿舍,领取了方便面、面包、火腿肠、矿泉水等补给。
滞留旅客凌晨入住郑州商学院(学校供图)
学校志愿者有序分配房间 (学校供图)
7月21日晚上10:30,接到安置通知后,郑州商学院校领导班子立即组织人员查看住宿安置环境,紧急发动教职工为滞留旅客提供食宿,安抚旅客情绪。
安置旅客后发放免费食物补给(学校供图)
学校教职工获悉后,立即参与并为旅客提供、整理全新被褥、铺盖,安排采购应急食物。当晚,共发放瓶装矿泉水500箱,方便面150箱,火腿肠50箱,饼干20箱,面包15箱,大桶桶装水50桶,饮水机4台,热水6大桶。为让旅客能吃到热腾腾的早餐,学校凌晨紧急采购食材,煮鸡蛋,熬粥,准备了一个通宵,为旅客提供免费早餐1100份。
今天早上8:00—9:30,休息了一夜的旅客吃完早餐后,在学校志愿者的引导下,通过40多辆大巴车有序转移至郑州车站。“非常感谢政府和学校的安排,学生宿舍干净舒适,学校免费提供了吃的用的,很温暖很感动,志愿者也对我们关爱有加,真的很贴心,我们会永远记得这一次的经历。”去往青岛的石立敏、杨聚田夫妇说。
为滞留旅客发放免费早餐(学校供图)
同样去往青岛的旅客余女士全程在微博记录了这段经历,她在微博上频频感谢学校:“郑州商学院给我们提供了免费的食物和水,被困第50个小时,终于吃上了免费的食物,你们的帮助真的及时、高效、有序,感谢!”“郑州商学院给我们提供了免费早餐。大爱!困了这么多久,终于吃到舒心的粥了!”
前往潍坊的王女士怀里抱着几个月大的宝宝,同行5人大包小包等在登车的队伍中,王女士说:“虽然滞留的时间很久,但是学校安排的条件很好,我带着孩子感觉到了十足的温暖,走到哪都是让带孩子的优先,真的谢谢学校,谢谢大家!”
漯河医专实习大学生暴雨中勇救市民
“群众遇到困难,作为大学生,我们必须冲向前。”7月22日,面对记者的提问,三名大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道。
三名大学生均是河南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朱登博、王辰翔两名同学是即将转正的预备党员,谷冰洁同学是入党积极分子,他们都是该校口腔医学系第一实习党小组的成员。
事情还要从7月20日说起。当天,郑州市突降特大暴雨,导致大面积停水停电。在郑州市口腔医院实习的朱登博、王辰翔和谷冰洁三名同学下班途中,发现铭功路上积水严重且水流速度极快。这时候,路对面有一名身披雨衣的大爷,两手拿着饭菜涉水而来,突然踩进暗坑摔入水中。
( 谷冰洁 摄 )
“快,这边有位大爷落水了!”在郑州市铭功路与自由路交叉路口,谷冰洁大声喊道,朱登博、王辰翔急忙赶过去,三人不顾湍急的水流,把落水的男子拉起来,搀扶到临街大厦楼下。
此时,男子右脚流血不止,表情非常痛苦,经检查发现伤口非常深,长约5cm,需要立即处置。现场没有急救药品,谷冰洁冲到暴雨中,到附近药店购买来了碘伏、棉签、纱布、胶带等药品。朱登博先对其伤口进行了消毒、包扎处理。王辰翔看到不远处立交桥下有一辆急救车,他不顾危险,淌水过去向救护车求助,却发现救护车因为路面积水太深困在了立交桥下,车上也没有担架和缝合物品。受伤男子给家人打通电话,三名大学生一直在原地守候,等受伤男子家人到达现场,合力将男子抬上车,送他们安全离开。
“铲车来了,我们生活无忧!”
新乡医学院暴雨中紧急调度铲车为学生运送生活物资
7月21日上午,一辆铲车满载食物在一片汪洋中缓缓前行的视频霸屏朋友圈,这是新乡医学院紧急调度的铲车为被困在校的研究生运送生活物资。关键时刻,学校以实际行动扛起责任,竭尽全力提供最坚强的保障,护佑学子平安,让学生、家长和社会放心。
据介绍,数日的极端强降雨天气导致新乡市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内涝严重。地处城区低洼地带的新乡医学院滞水严重,遭遇了百年未遇之水患,水深齐腰、停水停电,400余名暑期留校研究生生活学习受到严重影响。
“从下雨积水到现在,我们都被困在宿舍楼里,无法外出,吃饭成为最大的困难。”住在该校西校区的2020级研究生王若溪告诉记者,同学们很少在宿舍储存食物,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完全打乱了正常的生活,大家不约而同地开始担心接下来的日子如何度过。
7月21日上午,该校研究生处与后勤部门紧急协调,专门调度一辆铲车,克服雨大水深、燃油用罄等困难,源源不断地向南北西三个校区和第三临床学院的研究生分批次运送饮用水、面包、方便面等生活物资,确保学生食宿无忧。很多同学纷纷录下视频拍下照片发到朋友圈,大呼“学校太有爱,学生真受宠”。
“看到学校动用铲车为我们送食品,觉得既有趣又感动。当老师们把食物放到我们手中的那一刻,直接泪目,因为我知道,这是学校老师们想尽办法、克服重重困难为我们调运来的。”2019级研究生邢晓琳说道,后来家人打来电话询问在校情况,得知学生没有缺食少水,表示不再担心。
即便停水停电,交通、通讯受到阻碍,但学子们依然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勇敢面对。21日当晚,十余名学子相约一起在宿舍楼道中大声齐唱《明天会更好》《夜空中最亮的星》等歌曲,用歌声陪伴鼓励身边同学,传递勇气、传递关怀;听到歌声的同学们纷纷走出宿舍,拿出手机开启手灯,齐声合唱,他们唱出了青年的团结、青年的乐观、青年的坚强。
特殊时期,新医学子不仅相互打气,还心系大局,面对天灾,依然保持理性。“风大雨大,新医研究生不怕!”“新医加油,河南加油!”“不信谣、不传谣,祝愿大家都平安!”……许多同学自发将书写的寄语、录制的口号等,发至朋友圈或同学群中,为学校加油,为新乡加油,为河南加油。
据介绍,在暴雨来临之际,该校将师生安全放在首位,由校领导带队坚守一线,指挥排涝减灾工作;各部门协调联动,恪尽职守,全力保障学校安全度汛。学校还及时成立抗险救灾党员先锋队,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先锋作用,积极主动开展地下室积水抽排、倒伏树木清运、安全警戒线设置及防汛排涝物资调配等工作。21日晚,该校后勤管理处工作人员彻夜未眠,顶着暴雨手工挖出7条泄洪沟,破除学校便道排水泄洪,有力地保障了在校师生的安全。
河南紧急部署:全面做好汛期留校师生服务管理工作
进入汛期以来,河南省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等极端天气增多,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道路损坏等自然灾害多发,安全出行和正常生活等受到很大影响。为进一步做好全省教育系统汛期安全管理工作,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党组今天下发紧急通知,加强对汛期教职工培训活动的安全监管,强化汛期学生活动安全管理,全面做好留校生服务管理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各学校和各单位要充分认识今年汛期全省教育系统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教育铁军,强化防范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加强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思想素养,增强安全意识。
在汛期,各地、各学校和各单位原则上不得举办教职工培训活动;确需举办的,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和程序报批,并从严审批;未经批准,一律不得组织。正在汛期举办的教职工培训活动,要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规定和要求,确保教职工安全。
各地、各学校和各单位要加强对夏令营活动的管理。要强化对汛期学生实习、实践等活动的管理,未经批准,不得举办汛期学生实习、实践等活动;已在汛期开展的学生实习、实践等活动,要落实规定,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安全。
相关学校要准确掌握留校学生(含留校留学生)的基本信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服务和管理,满足他们留校期间学习、就餐、住宿和活动等方面的需要;同时,要高度重视留校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留校生在疫情防控、食品、用水、用电和防汛等方面的安全。对外出的留校生,要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保证外出安全。
全省各地将按照“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的要求,持续开展度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紧盯未完成整改的隐患问题,及时发现险情征兆,尽快组织抢险处置和报告,确保防洪度汛安全。相关学校要安排专人,定期在汛期对教学、科研实验室进行全面巡查,消除安全隐患。要重点做好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和储存等工作,不因汛期而发生意外。对确需在汛期开展实验活动的,要严格落实实验操作安全管理制度,严禁违规操作,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河北应对本轮强降雨停止一切线下教学、暑期培训和夏令营等活动
暴雨侵袭,河北省教育厅7月21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学校加强本轮强降雨天气应对和自然灾害防范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及校外培训机构,立即停止一切线下教学、暑期培训和夏令营等活动,严防因次生灾害造成师生人员伤亡。
河北要求,各地各学校要克服麻痹思想,消除侥幸心理,层层压实责任,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和各类灾害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切实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中小学、幼儿园除值班值守人员外,实行净校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充分利用校园网、手机短信、微信等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各地各学校要加强校舍、围墙、公共厕所等建筑物及附属设施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及时消除隐患,防止发生危险。要组织力量,全面巡查评估校园周边环境,对位于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或者毗邻河道、尾矿库等危险区域的,要立即采取临时应急避险措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水利、住建、自然资源、文旅、应急管理等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切实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加强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的若干措施》要求,细化工作措施、落实重点水域管控责任,加强联防联控。各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生暑期安全警示教育,提醒家长履行好第一监护人责任,严防发生学生溺水事件。
河北强调,各地各校要强化值守,确保安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完善预案,一旦发生灾情、险情,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抢险救灾。
暴雨无情人有情,
各地高校也在用各种方式关爱着河南籍学生。
陕西高校:学生如遇紧急灾害可申请特殊困难临时补贴
7月17日以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多地出现历史最大降雨量,郑州市更是遭遇百年不遇强降水,7月21日,当地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提升为Ⅰ级,防汛抗灾形势严峻。
风雨无情,人间有爱。从7月21日起,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等陕西数十所高校,纷纷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学生“喊话”:“遇到灾害别怕,学校是你们坚实的后盾。”“如突遇紧急灾害可向学校申请特殊困难临时补贴。”
“学校临时困难补助通道随时开放,如您及您的家庭遇到各类紧急灾害、突发事件(不限于河南暴雨灾害),请第一时间联系您所在书院的辅导员,同时可向学校申请临时困难补助。”在这份“求扩散”的通知里,西安交大同时公布了多种申请通道,制作了暴雨天安全避险指南,提醒师生们注意雨天安全。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航职院等转发河南省紧急救援电话、紧急求助通道,和遭遇暴雨洪灾时的自救指南,咸阳师范学院喊话身在河南的学生请报平安,陕西理工大学开始组织各学院开展受灾学生信息统计摸排工作。
各大高校微信公众号下,学子们纷纷留言表示,“心头一暖,泪目了,谢谢我的母校!”“暖暖的西邮,贴心补助正当时。”“暴雨无情,长安有爱,在河南为母校长安大学点赞!”
“亲爱的同学们,如遇紧急灾害可向学校申请临时困难补助!”连日来,看到全国多地遭受洪涝灾害,内蒙古多所高校第一时间发出这样一条温情又有力量的消息。为了帮助因洪灾影响产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渡过难关,内蒙古各高校迅即启动应急资助工作,为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
7月17日以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包头医学院、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第一时间开启学生临时困难资助网上申请通道。内蒙古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第一时间落实本校河南籍学生个人安全情况及家庭受灾情况,并持续部署各系、各班级要重点关注学生生活情况,组织心理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加强心理辅导和人文关怀。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等高校,还及时发布避险指南,提醒学生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做好安全保障。
为保障补助及时到位,各高校简化申请流程,内蒙古财经大学等高校明确学生可联系班主任说明情况,由班主任或辅导员代为填写、提交临时困难补助申请。对于尚未走进校门的2021级新生,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也都明确将及时纳入受助范围,内蒙古师范大学还特别提醒因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而导致经济困难的2021级新生,要关注随录取通知书寄送的资助政策,新学期开学报到时,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办理报到入学手续。
青岛高校全方位帮扶受灾家庭学生
近日,河南省部分地区遭遇极端强降雨,中西部、西北部地区出现成片大暴雨,部分地区特大暴雨。为缓解因强降雨等突发灾害受灾学生的经济困难,驻青岛各高校纷纷紧急发布有关“做好强降雨灾害受灾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全力做好受灾学生帮扶救助工作,对受灾家庭学生进行全方位帮扶。
“学校有困难补助、大病救助等应急资助政策,各位同学家中如因洪涝灾害等突发情况造成人员伤害或经济损失,导致家庭经济出现临时困难,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提出临时困难补助申请……”7月22日凌晨,青岛理工大学发布通知,公布资助申请途径和相关政策,确保每名学生不因灾害加重生活困难、影响学业。学校组织安排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等为受灾家庭学生提供心理支持、生活指导等多种形式的辅导活动,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克服灾情影响。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维告诉记者,学校将开设灾区新生绿色通道,确保他们顺利入学;优先安排受灾家庭困难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鼓励他们积极战胜困难,锻造坚毅品质。
中国海洋大学在通知中提出,如同学家中因强降雨等突发灾害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导致家庭经济出现突发困难,可向学部、各学院(中心)提交临时困难补助申请,具体申请条件和流程可咨询学部、各学院(中心)带班辅导员。学校将及时为大家提供帮助,保障同学暑期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顺利进行。同时温馨提示:“中国海洋大学始终与全体'海之子’风雨同舟、携手前行。”
青岛农业大学心系每一位身处河南的师生校友。今天该校学生工作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向全体学生发布紧急通知提出,如家庭遇紧急灾害可申请专项困难补助,学校是你们坚强的后盾!学校已第一时间组织辅导员对河南籍学生、现阶段在河南实习实践学生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通过一对一电话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现状、了解受灾情况、知晓学生困难,建立工作台帐,落实责任人,制定有效帮扶措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记者 | 李见新 、张利军 、周洪松、冯丽、孙军、郝文婷、孙军
通讯员 | 张文鹏、崔静、刘天庆、程文质、黄宛晴
责任编辑 | 赵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