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记(十七)
我觉得医院与学校一定要给人希望,最终给人带来自由,这是对医院与学校的最根本的要求。学校教育暂且不提,而医院是我们每个人从生到死都需要面对的,如果医院太差劲,普通民众看病太费劲,会影响人对社会的价值评判的,当下的医院有时真的会令人很失望。我以往有什么病都自己扛着,只要还能动,还能吃喝就不到医院去,可有了孩子,不是重拾了对医院的信心,而是对孩子完全没有信心,一是孩子太弱小,二是他不会表达,三是孩子一哭,整个家庭心神不安,只能去医院买个安心,人面对当下的医院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孩子从医院出生到体检,到打疫苗,发烧腹泻都要去医院,可我每次到医院基本都会生气说脏话,当然我除了生气说脏话,什么事也改变不了。比方说一进医院,人多而杂乱,给人印象不好;一到咨询台,有些工作人员的臭脸不知能把人熏多远;医院急诊门窗焦急地排着长长的队伍,而旁边的窗口闲的无事,里头的人居然还在聊天;孩子打针与交费的地方隔了一栋楼,等于是抱着孩子先与医生见面,开单子后又要抱着孩子去另一栋楼交费,然后又要去另外一个地方抽血,等待化验,最后再回到医生这里看结果,西医确实也有个问题,就是没有了机器等于不会看病,除了会在病历上写着我永远看不懂的文字符号。我觉得医院里的硬件,现实情况,医生的素质等,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有好有坏很正常,可主要还是在整体上,价值观出了毛病,医院虽然天天给人看病,却很难在骨子里有服务人的意识,医院的混乱或许只是源于我个人的感受,但,我想生命的体验会有通感共鸣的,如同每个人对死亡认识都不一样,可每个人都要经历死一般。也是因为医院承载了生老病死的主题,也就很容易生发很多的东西。当我们无限赞美生命的时候,不要忘了生命真的很繁琐,有时真的是一个大麻烦,而且这种繁琐及麻烦无法避免。本来春节,我并不想带孩子回爱人家乡东北,主要是孩子太小,天气太冷,一路上的奔波折腾可想而知。可孩子的太姥姥入医院了,每个人心里都在担心着,觉得应该让孩子去见见老人,再三考虑,大包小包的还是出发了。一坐上车就后悔了,赶上北京过小年,去往火车站应该是一个小时的路程,变成了两个半小时的路程,下车赶火车,提箱拎包往前冲,换票插队过安检,不时嚷着来不及了,对不起,孩子别摔着,上了车厢两分钟后,火车无情地开动,刺激以外更多的是人一身的汗。我前面几十年与火车打交道次数太多了,从来没有这么上过火车,我都是尽量从简而从容,有了孩子也就无法从容了,有了孩子总是不愿意去挤地铁的,有了孩子总是需要分心去保护他的,当然,也是由于有了孩子,大家都在让路,也是有了孩子,大家都会谅解这一家人的不容易,车站里的奔波,其实是中国人心的奔波,不安定,惶恐,但又不得不这样去做。而后,孩子一上车温度过高,噪音不断,哭闹不止,我们大人只能轮流抱着,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过去的我是一个连在车厢吃东西都怕惹麻烦的人,可现在的我是一个赶紧吃完方便面,打个嗝,抹抹嘴,起身就要抱孩子的人。列车飞快,车厢隐去,日子还得一天一天的过,我知道我又放大了自己的情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