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白墙黑瓦/非遗美食……浦东这条老街有“米道”!【爱申活暖心春】

小桥流水人家
江南烟雨朦胧
上海古镇众多、历史悠久
每个角落似乎都蕴藏着
一段人文往事……
今天,
跟着小布一起去探寻
位于浦东最北端的
“万里长江第一镇”高桥。
高桥,因桥得名,位于长江口之南,黄浦江以东,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镇”。它是三水合一的黄金水域,也是饱经风霜充满故事的上海古镇之一。白墙黑瓦青石路之外,还有另一番风景,它藏龙卧虎,贤达荟萃,人才辈出;它大有名气,是“三刀一针”的发祥地。
这里的建筑可阅读

说到高桥镇,当地老人口中啧啧称赞的就是“三刀一针”了。这四样拿手绝活,曾经一度为高桥镇带来显赫的经济地位。

在这“三刀一针”中,红遍上海滩的当属“泥刀”了。泥刀是高桥营造业的俗称,据资料记载,早年间家家户户为了谋生,不少年轻人自小学习各类泥木工艺。而在这些年轻人当中涌现了一批颇为成功的营造商,也正是他们的参与,造就了今日外滩三分之一的“万国建筑博览群”,上海的石库门文化也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曾经叱咤风云的他们,在上海滩缔造出一个时代的辉煌。而今穿梭在高桥古镇的大街小巷,白色墙壁,黑色小瓦,木质窗门,依然可寻觅到他们在家乡留下的杰作。沈氏民宅(仰贤堂)、钟家祠堂.....这些建筑见证了这个镇的历史变迁,也向人们娓娓道来曾经这里“十里洋场”的故事。

除了这些著名建筑外,街上的老房子还有几十处,有些依然居住着当地居民。

这些老宅子多为明末清初建造,如今它们虽然“饱经风霜”,但家家户户的贝壳窗,成排的连门,工艺细腻的木雕,甚至是地域色彩浓郁的“瓶升三戟”地坪雕刻图样都能看出曾经当地居民的考究生活,也同时勾勒出了今日高桥老街的独特韵味。

“瓶升三戟”的石板

主要建筑打卡点:

仰贤堂、叶辛高桥书房、高桥绒绣馆、三峡石图艺术馆、高桥人家陈列馆……

仰贤堂

叶辛高桥书房

三峡石图艺术馆

钟氏民宅

注入古镇灵魂的“非遗”

说起高桥,最有名的两项非遗莫过于高桥松饼和绒绣了。

“千层玉雪压团沙,一捏酥栈纤指夸”。这句诗夸的就是上海高桥古镇的“高桥松饼”。据说高桥松饼起源于1900年。经过百年传承,2007年,高桥松饼制作技艺被列入了首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正宗的高桥松饼,要经过层层工序才能制作完成。小小一枚高桥松饼,饼边雪白、饼面奶黄、油香扑鼻,面皮以层多而闻名,酥皮多达8-12层,一口咬下去,皮薄、层次多、馅足、酥脆、松软,可口。

春节正是走亲访友的好时机,不妨带上高桥松饼,将酥皮包裹的层层甜蜜,与亲朋好友齐分享。

高桥古镇还是绒绣之乡,绣娘妙手捏针,勾住彩色羊毛绒线,在绵密的网眼间上下翻飞,一针一线,随画换线,因彩施色,因而色彩丰富,层次分明。

上海绒绣素来有“东方油画”的美誉。2011年,上海绒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绒绣作品是全手工制作,从打样、染色到绣制,十几道复杂工序环环相扣。据介绍,一幅绒绣作品通常需要用到上百种颜色,大型作品更需要动用上千种颜色来搭配。由于配色复杂,有些颜色需要自己动手调配染制。

如今,更多的绒绣衍生品也应运而生,传统绒绣也有了新的生命力。

小长假期间,不妨来高桥绒绣馆一逛,或许可以巧遇非遗传承人,看“一针一线似笔墨,一勾一回展功力”。

高桥绒绣馆

地址:浦东新区高桥西街139号

青石板、“弹格路”、老建筑
口中甜糯酥香的高桥松饼、
绣娘纤纤玉指中的团线、
还有中西合壁的建筑散发出来的韵味......
在小长假空暇时光
来高桥老街找片宁静吧

开闭馆(园)及营业时间

●仰贤堂、高桥绒绣馆、钱慧安纪念馆\叶辛高桥书房:初一、初二、初五、初六、初八、初九开放

●高桥人家陈列馆、三峡石图艺术馆、徐建融艺术史学馆:大年三十(开放上午,下午闭馆)、初三、初七开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