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诺贝尔奖得主罗素一针见血:汉字有“三大缺陷”

ZAKER 02-09 21:33

李大遂在《简明实用汉字学》一书中也说过:“没有汉字形体结构的复杂,也就没有汉字孳生能力强、区别性强的优点;没有偏旁表音不完全准确的缺点,也就没有汉字超越历史、超越方言的优点。了解这一点,也就不会责怪汉字的繁难了。”

众所周知,文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如果没有稳定、系统的文字,那么这个国家很有可能在时代的发展中走向淘汰。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能够延续五千多年,汉字的功劳不可忽视。可在汉字的漫长历史中,它也备受争论,其书写复杂所导致的“汉字落后论”一度被广泛认同。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曾认为汉字阻止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诸如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便提出汉字存在3大缺陷。那么罗素所说的这3大缺陷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探究竟这背后的故事。

一、源远流长的汉字

众所周知,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从甲骨文起,汉字经历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的变革,有着超过六千年的历史。

汉字不仅仅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之一,也是曾经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实际上,汉字不仅仅是汉族的文字,若是从广义上来说,汉字指的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包括了古代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群岛、位于婆罗洲的兰芳共和国。

除了这些正式使用汉字作为文书的国家外,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字是由汉字演变而来的,诸如日文、越南喃字、西夏文、女真文、契丹文……值得一说的是,在历史的长河发展中,除却日本保留了部分汉字外,其他文字都已经消逝了。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汉字在历史上对周边国家的文化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此外,汉字因具有灵活的书写方式还长期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所珍视。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横行、直行、左起、右起,且序列灵活,十分方便自由。

看完汉字的“前世”,接下来就要说一说罗素究竟是怎样认识汉字,并且如何评价汉字的?

二、罗素与汉字的“缘”,汉字存在缺陷?

罗素,全名是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英国著名哲学家、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学和政治学家,更是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可以想象他在20世纪的国际学界中,是有着斐然的地位与影响力的。

1950年时,罗素还曾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主要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因为罗素斐然的地位和成就,我国当时著名的学者梁启超、鲁迅都是十分敬佩他,而罗素亦是对中国文化十分有兴趣。

因此在1920年时,在梁启超的邀请下,罗素开启了他的中国之行。他先后在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讲学,在中国待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他一方面与中国人接触、学习,一方面则是饱读中国文化文献,并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社会现状多个方面做出了了解和分析。

1922年,罗素回到英国并出版了《中国问题》一书,这也是他唯一有关中国的论著。在书中,罗素将自己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判断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罗素的观点中,他认为中国文化有三个主要的特征,其中的一个特征便是关于中国的文字——汉字是由表意符号构成的。

随后,罗素亦是提出了汉字有三个重大缺陷,那么他所指的这三个缺陷又是什么呢?

三、罗素认为的三大缺陷,汉字能否突破?

第一,汉字的笔画数量很多,系统地学习汉字有很大的工程量,与只有26个字母的英文相比起来十分繁杂、耗费精力,不利于推广。

第二,汉字没有固定的顺序,无法如英文字母一般在字典和目录中排顺序,甚至无法用铸造排字机。

第三,汉字没有办法对于专有名词、科学术语进行翻译。

罗素所说的这三个缺点其实也是当时一些学者的普遍担忧,那么时至今日,罗素所说的这三个汉字缺陷有没有得到解决呢?

答案是有的。首先对于笔画多、不适合书写学习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使用的是繁体字,笔画确实比较多,但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汉字已经不断地简化,也形成了一套融洽的学习体系。如今的汉字的基本笔画只有32种,32种笔画就能够组成上万个汉字,学习起来已经没那么复杂了。

对于汉字无法排序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彼时罗素提出这三大缺陷时,还没有如今的拼音字母表,因此在字典目录编纂上确实是有困难的。那么等到1958年2月11日,汉语拼音字母表发明之后,这个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至于罗素所说的无法表达专业名词的最后一个缺陷,这个问题也早已经被解决了。对于专业名词和科技术语,中国人民有着很多种方法可以解决,诸如音译、意译等。

相比于过去的“汉字落后论”及“汉字拉丁化”,现在的人们充分地认识到了汉字的魅力:丰富的内涵、独一无二的表意、掌握后容易举一反三等等。

当然,作为世界著名哲学家的罗素在当时也并非是一味否定汉字,他也提出了汉字的优点:汉字字形具有稳定性,从古到今的汉字形体基本不变,今人同样能够看懂古典作品,且字形稳定也解决了各地以及周边各国之间的交流。汉字具有的这种超时代、跨地域的功能,才使得中国文化得以保留、稳固和统一,沿承至今。

罗素还曾引用过对汉字评价一段话:“没有字母文字的种种便利之处,但是它所体现的简朴和终极真理却牢不可破,不受狂风暴雨和艰难时日的侵袭,保护了中国文化达四千年之久。它坚固、方正而优美,恰如它所代表的精神。”

汉字,以悠久的文化底蕴不断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将一直陪伴中华人民一直前行。

小结

回顾罗素所提出的三个关于汉字的问题,亦是时人对当时汉字的担忧,深厚的内涵和平民教育的不够普及确实致使了汉字遭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质疑。当然,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汉字终究还是一步步完善自我,逐渐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要。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只有发现问题并进行反思、改革弊端,才能够走得更远。

因此,对于如罗素这样敢于提出问题的学者,我们应当尊重、反思,正是有了批评声,才有了汉语拼音的发明,有了简化字的推行,有了如今平易近人且博大精深的汉字。

作为历经几千年而不衰的文字,古老的汉字在今天的社会中依旧被广泛使用,更没有过时的担忧。随着人们对汉字研究的深入,国内外人民对于汉字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这是值得每个中华儿女都自豪的事情,每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专属于华夏民族的故事,蕴涵深厚底蕴,树立对中华文明的自豪和自信,亦是建立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参考资料:《简明实用汉字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