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摄影——从练就摄影眼开始《摄影(知识)交流》(2021-04)
《摄影(知识)交流》(2021-04)
[作者简介] 韩延松,履职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现已退休),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理事。
手机摄影
——从练就摄影眼开始
在人人举起手机就可以拍摄的今天,图像的留取与传播早已成为人们交流的一种方式。也许你懂得许多摄影法则;也许你掌握各种摄影技巧;也许你拥有最好的手机,但是如果你总拍不出心仪的图像,就如同有话说不好一样令人难以释怀。 如何用摄影的手段把想说的“话”说好?如何拍到具有一定典型性、一定审美情趣的图像?如何能使自己在这个“全民摄影”时代早日成为视觉语言表达的高手和生活的记录者呢? 要想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看不见” 的问题。要想看得见,就要练就一双摄影眼……
笔者从事摄影几十年,越发感到,在交通便捷,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的今天,大风光片的打卡地早已成为大家的共享地。任何一处美景,无论多远、多偏僻,只要你有一定的财力,具备一定的摄影知识,多美的景色都难逃你的“法眼”。毕竟自然的大美不难发现,而难以发现的竟是我们身边那些不起眼的小景致。
生活使我们懂得,美不是“波澜壮阔”的专利,美也不都摆在明面上,更多的美竟隐藏于我们身边,隐藏于犄角旮旯中。
如何发现各具特色的美的小景致呢?这需要从练就一双摄影眼开始!
今天,我就如何练就摄影眼谈点体会,以飨初学摄影的朋友。
将平面虚拟为立体
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的立体空间中,周围的物体除了有长度,宽度,还有厚度,人们沿着时间轴就可以围绕着它去感知它的存在。而摄影提取这些物体的影像是将原本三维的物体二维化,变成一个只有长度、宽度而没有厚度的平面图像,因而会失去许多原有的生动。为此,摄影人凭借经验,利用光影、角度、色彩、影调、线条、对比等视觉元素把看到的景物虚拟成丰富的三维图像。
这种在立体复杂的三维空间中提炼有趣的二维画面,又将二维虚拟为三维效果的能力,就是摄影人所具有的慧眼能力。要想具有一双这样的摄影眼,就需要摄影人不断用心观察周边的事物,观察这些元素是如何作用于我们看到的景物上,进而产生立体化结果的。因此,在纷繁的三维空间中提炼出二维的美感画面并虚拟成唯美的三维效果是有难度的,它需要我们不断训练自己眼睛的辨识能力。
在无序中建立秩序
我们每天醒来走入大千世界,感受到的除了可触碰的实物,还有触碰不到的声音、气味、以及瞬息万变的动态影像。这些变化的集合,时时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判断与专注度,若不能排除干扰,就很难在目不暇接的无序中建立自己的秩序,提炼出自己想要的美的瞬间。怎样在这种动态的、杂乱无序的状态中建立自己的秩序,在纷繁复杂的场景中提炼、捕捉、整合自己想要的瞬间呢?
答案是观察——只有通过反复观察,不断提高自己的预见性与鉴别力,能够预见瞬间要发生什么,鉴别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选择自己心中的那个趣味点,然后整合、凝固她。
用技巧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得好听
摄影者在生活中要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许多处在混杂与无序中的事物,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观察。万物都是由形、光、色、线组成的,我们只有排除干扰,重构她的存在,才能获得自己心中最美的她。通过运用光影等视觉元素对她进行合理的润色,赋予她生命,让她“说话”,并且说清晰动听的话,当她在你的眼中“凸显”的那一瞬间将她“捕获”。当然,这一过程不是盲目无序的,而是一个 “发现、重构、提炼、捕获”的过程,而且我们的发现必先感动自己,进而才有可能感动他人。
简洁是净化过剩的过程
在无序的世界里,发现不起眼的有趣事物本身就是摄影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平时不断地训练。许多人在摄影实践中都遇到过这种情况——看到好的作品,经常会觉得这样的景致如果是自己遇到也可以拍摄出来,可当自己置身于自由创作的大环境中时又无从下手,或者总是拍出些似曾相识的作品。在脱离原作,身处无序环境中时,我们就会处于 “有眼无珠”的尴尬境地,其原因就在于“摄影眼”能力不足。缺少提炼和简化的能力,如同没有装备摄影眼,结果只能永远复制他人的作品。有道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点拨的就是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的提炼能力。
摄影是视觉的艺术,需要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要敏于秩序之美、形态之美、韵味之美、气氛之美和自然之美;把寻找美、呈现美作为动力,尽情享受和体会发现美时的那份驿动的心情;把辩证的思维、合理的借鉴,富有创意的构思作为一生中学不完的功课追寻下去。
其他参考示意图:
作者:韩延松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