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多年后,李清照道破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项羽刘邦的“军事竞选”以项羽的失败告终。表面上看,谁做最高统治者和百姓没有太大的关系。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假如项羽做稳了西楚霸王,中国的未来也许会是另一个样子。
政治上,项羽更愿意复古,所以他采用分封制度;刘邦虽然也分封了一些子弟,但是在整体上还是采用了秦始皇的制度。
        这不是我这篇短文的主题,我更想说的是,项羽失败这一事件对中国人心理上的影响。
这个影响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中国人记住了“成王败寇”,学会了“不择手段”,认可了无尊严的生活。
分析项羽的性格和心理,他是一个典型的“英雄人格”。
“英雄”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重视道义、有尊严、有自信、不愿倚强凌弱、希望保护弱小、坦率直爽……
项羽是楚国大将的后代,代表的是贵族精神。而真正的贵族精神不是炫耀财富和地位,而是珍视自己高贵的人格。
贵族精神  不是功利的生活态度,而是一种对高尚人格的信仰(现在“高尚”一词正退化为“有财富”的意义,“高尚住宅区”,并不是有伟大人格的人的住宅区,而是有钱人的住宅区。此文中的高尚一词用的是它的本来意义)。在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精神依旧保留。孔子赞誉“君子”,轻蔑“小人”。
他认为人不是因为做君子有什么好处而去做,如果为了功利去做只能做成伪君子,做君子是一种信仰。而孔子所谓“君子”,本义是指贵族,“小人”本义是指下层民众。
所以君子精神实际上就是所谓的贵族精神,英雄精神也是贵族精神的一种形式。
秦朝政治暴虐,各地义军纷纷起兵抗秦。
项羽是楚军的一员大将,当楚军的同盟赵军被秦国军队围攻之时,楚军的统帅宋义却决定不救赵军,让赵秦鹬蚌相争,自己渔翁得利。而且在送他(宋义)自己的儿子到齐国做大使的时候,还开了一次大型宴会。
对此,项羽很愤怒,先说如今百姓们很穷,士兵都在吃芋头过日子,粮食都吃不上,宋义竟大吃大喝。
随后批评了宋义的策略,最后又说如今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宋义不体恤士兵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也。他杀了宋义,带兵去援赵。
单从功利上看,宋义的策略也许并不错。但是在精神层面上,宋义的精神就不是贵族精神,项羽的不满也更多的是针对宋义的“不体恤士兵而徇其私”,也就是说,宋义在仁爱心上有所缺乏。
在战争中,仁爱不一定是有益于胜利的,但是项羽认为它不可获缺。
这是一个原则,是更人性的原则,是对仁爱和正义的坚持——即使会在军事策略上吃一些亏。
如果我们为了战胜一个魔鬼而不择手段,即便最终战胜了魔鬼而自己却变成了魔鬼,这算是胜利吗?
在真正有贵族或君子精神的人看来,这不算!
在援赵抗秦的战争中,其他的盟军都作壁上观,想等盟军和秦军拼个两败俱伤的时候去坐享其成,而项羽却率楚军勇敢地加入了战斗,以一当十杀败秦军。
在军事上这是不是最好的策略我不知道,但是在心理上我知道这样的贵族精神和勇敢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它使楚人的性格更为刚勇、自信、正直,使他们的心理更健康
鸿门宴上,项羽不愿意杀死在自己面前示弱的潜在竞争者,放走了刘邦。在后人看来,这是项羽愚蠢的表现。
而在项羽看来,如果没有充分的道义上的理由,仅仅为了铲除竞争者就杀死刘邦,这也是不可为之事。
和刘邦争夺天下时,项羽怜悯百姓的战争苦难,提出“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一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所以即使是刘邦的部下也都承认“项羽仁而爱人”。
在失败的时候,他宁愿自杀也不愿过乌江。
一方面来说,也许是他的坚持精神不够,而在另一方面,是不是他也不忍心为了自己和刘邦的竞争而继续“苦天下之民父子”所以甘心就死呢?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也许是在尊严上,让项羽这样的盖世英雄学刘邦那样狼狈逃窜,是项羽所不齿,那会伤害项羽的骄傲。
在以后的中国,随着朝代的更替,这样的骄傲越来越少,代替它的是所谓的“谦虚”。
是的,刚者易折,骄傲之人面临的危险比较多,如果一个人可以放弃尊严,则生存可能会更容易。但是对心灵来说,有尊严的死和无尊严的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也许前者更有价值。
我想到一句话叫做“家有千棺出,其家好兴旺”,意思是说,如果有一个家庭中每个人都非常勇敢不怕死,这个家也许会经常因此而死人,但是这个家是兴旺的。
如果一家人喜欢冒险,这家人面临危险的可能性一定比其他家庭高,但是这个家庭会更有生命力。
如美国肯尼迪家族的人就喜欢冒险,所以他家的人因自然和社会的危险而死于非命的人远多于其他家庭,但是这个家族却是美国最兴旺的家族之一。
如果一家人骁勇善战,这家人死亡的危险也会很高,但是这个家庭也更有生命力。比如:杨家将!
同样,如果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多一些项羽,在日本人侵略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想到聪明的“曲线救国”而沦为汉奸,就必然会有尊严地“直线救国”,从而会有更多的人杀向战场。
台儿庄血战中,四川有一个师全军覆没,师长战死。在'“聪明”人看来,他们也和项羽一样傻,为什么不让其他部队和日本人先鹬蚌相争,自己再来渔翁得利呢?
但是我们可以想一想,中国的“聪明人”更多会如何?“傻人”更多会如何?显然,“傻人”更多则抗日战争必定会胜利,中国必定更为强大;“聪明人”更多则中国必定是一盘散沙,再做亡国奴。
项羽的战争方式是传统的“费厄泼赖”,遵守了传统的战争规则(当然也有犯规,如项羽也曾坑杀过已投降的士兵,这是不义),刘邦则是在战争中不守一切规则。在这样的战争中,刘邦取得了胜利。
这让我想起西方人刚刚踏上美洲大陆的时候,和印第安人交战时发生过的事情。一次战斗中,一个白人措手不及,让印第安人直冲到了身边。
不想那些印第安人却没有用刀砍死这白人,只用木棍轻轻在白人头上一点,便转头跃马而走。
原来,在印第安人的风俗中,这样用木棍轻点的意思是,“我能杀你但是不杀”,一般来说被点的人也就承认失败了。
这和中国武林高手比武中的“点到为止”是一个意思。不想白人没有这样的战争规则,见印第安人这样做,这个白人便举枪从印第安人背后开枪,把印第安人打死了——项羽就像这个印第安人。
较健康些的社会,战争本来都是有规则。应有的规则可以避免战争更堕落,也可以避免人性更堕落。一个社会,如果大家都遵守基本规则,那么社会的总体发展上会更好一些。
从这件事情转到现在的“商战”,我们可以看到无规则“商战”的总体后果。前一段时间,我们的商战是无规则的。
商家之间互相欺骗,拖赖账款、不讲信用;从局部看,这些商人会因此获得一些额外的效益,但是时间久了,却使得中国的整个商业环境变得极为恶劣。
现在,许多商家正苦恼于“信用危机”,在呼唤商界中的“游戏规则”,也正是因为他们发现,没有规则的战争长远看来的确是有害的。
在刘邦项羽的战争中,项羽相对来说比较守规矩,但是失败了。对中国人的人格发展来说这是不幸的事情。
因为刘邦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而中国人学会了不守规矩,开始允许自己道德堕落,允许自己不要尊严,中国人初步学会了放弃尊严。
一个在成功的路上可以暂时放弃尊严的人,在成功之后,就会有一种倾向:通过侮辱别人来获得补偿。
这实际上是一种病态心理的表现,由于他们曾放弃尊严而产生了自恨心理,他们把这种自恨发泄在别人身上,于是去侮辱别人。
而被侮辱的另一个人如果为了未来的“长远利益”,也选择了暂时放弃尊严,这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在后来的中国,项羽一类的人越来越少,而被侮辱和侮辱人的恶性循环却越来越常见。
中国历史上,下属对上司拍马屁的技术在全世界的历史上没有谁可以匹敌,下属不要脸的程度也是匪夷所思的。
虽然和项羽相比,刘邦是比较无赖的,但是如果和现在的许多无赖相比,刘邦简直可以算圣人了。
也许有人会问,项羽在人格上比刘邦更为健康,为什么他会失败?
这本不是我要回答的问题,不过我可以做少许评论:
一是,我们不应当以成败论英雄。虽然他失败了,但他依旧是英雄;
二是,从项羽本身来说,虽然他有优秀的精神,但是也有他的不足,比如:缺少管理经验,不大听得进别人的意见(这些缺点致使他失败,但是不足以掩盖他人性的光芒);
三是,在当时,项羽所代表的君子精神已经没落,不讲廉耻的纵横家早已经胜过了讲廉耻的儒家,这当然也就使刘邦比较容易胜过项羽。
我们可以说刘邦与中国当时的“时代精神”更为契合。所以我们或者可以说,在项羽死前很久,甚至在项羽出生之前,“项羽精神”就已经处于死亡过程中,这就是当时的时代精神的状态。
但是,时代精神未必就是美的,未必就意味着更健康的文化。以我看来,那种功利主义的时代精神是对人性光辉的发展有害无益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就是战国时期这种时代精神的产物。项羽的重新分封,是旧文化的回光返照,而刘邦的胜利则是秦始皇所代表的功利精神的新生。
项羽死了,这本无关紧要。但项羽所代表的贵族精神的一同逝去,我觉得是值得惋惜的。这是中华民族刚勇血性之精神细胞丧失过程的开端。
是的,随后的中国也曾经强大过,但是那是一家的强大,不是全民族人性的强大。
春秋时期,我们随处可见的自尊而勇敢的“士”,到了强大的汉唐,这样的“士”我们所能见到的也已然很少了。
现在我们中国人津津乐道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文治武功,这不过是一种可怜的、对帝王的“偶像崇拜”而已。
这种对帝王的崇拜恰恰是士人自己缺少自尊和骄傲的补偿心理的表现。
项羽死了,而对项羽的最好的挽歌是一个女子写的。在男人们嘲笑项羽不懂政治的时候,反而是一个女子知道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在表面上柔弱的词人李清照的胸中,有着多少男人都没有的干云豪气。这也许并非偶然,因为精神上久已被阉割的中国男性心中,有项羽的男儿豪气者寥寥可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