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虎伤人事件的几个常识
宁波的老虎伤人之后,我觉得真是不可思议。壁虎和抓鸡虎还常见,老虎已经成了珍稀动物,这么小概率的事居然一再发生。后来知道受害人是因为逃票闯进了虎园。有人认为全是门票惹的祸,要是门票便宜一些他就不至于逃票,不逃票自然就不会被老虎咬死。
潘石屹说尊重常识就能赚钱,我对赚钱的事一窍不通,但的确感觉缺乏常识是种很普遍的现象。比如前面这么荒诞的推理,居然赢得了不少人的支持。道理很简单,门票贵与不贵永远是相对的,如果说130元受害人觉得太贵,降到50元还会有人认为不便宜,就算降到一分钱,逃票的人恐怕仍会理直气壮地指责为什么不是免费。所以我觉得作这种推导的人,在按市场规律行事的动物园门票不会你想降就降的情况下,其实是在怂恿他人去以身饲虎。
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你上心,会留意到他说的是“均”,而不是“公”。有人认为这反映了古代圣贤对社会公平的理想。朱熹则把“均”解释为“各得其分”,我倒觉得这是国人误把“公平”当成了“平均”的源头。正是因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态,所以就算去看动物园的老虎,也认为应该“见者有份”,大家都能看到才算得上公平。且不说老虎没啥好看,只不过就是大一些的猫,真的想看买票就是了,如果买不起,可以不看,或者以后攒够了钱再说,并不是只有“逃票”一种选择。借门票贵谴责不公平,鼓噪逃票有理,是把“动物园看老虎”混同于“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住有所居”等基本民生。
欣慰的是大多数人都明白这个道理,认为老虎伤人,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不守规则。有人替那只被“判处死刑”的老虎鸣冤叫屈,认为“被害人”咎由自取,老虎不应为人不守规则去“替死”。我并不认同这样的糊涂话。人命无价,就算“咎由自取”,也并不等于罪该万死,不守规则的行为应该谴责,但死人的事毕竟是一幕悲剧。对老虎的保护,不能超越在人的生命权之上。所以,虽然说杀了老虎也挽不回被害人的生命,但将它处死表明了对人至高无上生命的尊重。我不合时宜地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本连环画,有个农民的小孩不小心弄飞了“地主儿子”一只花了许多银两买来的鸟,被活活打死。尽管那本书说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但任何时候,把动物的生命权置于人的生命之上,都不是一个好社会的正常伦理。
我这样说有人可能觉得是在“和稀泥”,特别是生活中太多不守规则的人,让人无可奈何,大家心里憋着一股气:人不收他天收他,“最好老虎把他吃了”成了社会情绪的一种隐喻。我小时候农民赌咒发誓,经常说的就是“被豹拖”(被豹子叼走),现在老虎真的把“不守规矩”的人给“吃”了,满足了大家内心对于公道和正义的渴望。大家对“老虎吃人”喝彩,其实是对不守规则的怨怼,从正面来说,是对“遵守规则”的一种呼吁。
把逃票往贫穷上头引,把不幸往“父爱如山”上引,煽动不值钱的同情,进而把责任推到企业、政府或缺乏主体的社会上,占住道德高地噼哩啪啦放空枪,这样做很讨巧,但真的毫无意思。记得去年发生过与“规则”有关的一件事:有个四川妇女带着年逾八旬的父亲坐动车去看病,只买了中途票,上车后一个女孩不愿意让座,被其父亲好一通数落。有家媒体刊文称:即使你先占了位子,并不意味着有满满的享用权利。我觉得这篇文章一点也没有作为媒体应有的水准,连“开枪”的对象也搞错了。它应该批评的是那个带着年迈父亲乘车、却只买中途票的妇女。如果座位票难买,她应该像别人那样哪怕半夜就去排队,如果确实买不到,她也应该去找列车长;如果是先入为主抱着上了车要别人让座的念头,只能说她心地不善,出发点就不愿意遵守“规则”,因此表现出来的这份孝心也就一文不值。把属于自己的问题,借着“道德”的名义转嫁给他人,让遵守规则、享有合法权利的人来承受,造成的结果只会是混淆是非界线。如果这样的风气盛行,不仅对道德于事无补,规则却被置之不顾了。
我理解媒体刊登这样的文章,意在倡导友善和敬老的风气。这无疑是社会和谐所需要的。但针对没有让座这种貌似“不道德”具体行为的批评,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因为“没有让座”可能有一百个你不知道的原因,比如那个女孩可能身体不好,可能她之前已经站了好几个小时,实在撑不住了;还可能因为亲人故去,心里正填满悲伤;甚至可能因为失恋,连活的心思也没有……所以,对道德的倡导,更多应该褒赏那些高尚的行为,不应动辄对貌似的“失德”进行诛心式的责难。口诛笔伐应集中在那些不守规则的行为上,因为不守规则从根本上造成了对道德基础的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