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尽的古韵——武夷下梅村

七月上旬,我到武夷山出差,记得第一次来武夷山是在二十五年前五四青年节团委组织的活动,时隔二十五年,武夷山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竟然使我无法辨识来过的地方,似乎一切既亲切又陌生。武夷山位于中国东南部福建省西北的崇安县境内,总面积达99975公顷。武夷山的自然风光、文化遗产令人留连忘返,尤其以“丹霞地貌”著称于世。九曲溪沿岸的奇峰和峭壁,映衬着清澈的河水,构成一幅奇妙秀美的杰出景观。工作之余,我们走进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下梅村......


下梅村位于武夷山市东部,距武夷山风景区8公里,武夷山市区6公里。村落建于隋朝,里坊兴于宋朝,街市隆于清朝。山护村落,水养邑人,山环水抱营造了一个封闭安谧型的村落,素有“文史精品古村落”的美称。

流入梅溪的当溪划村而过,将村一分为二,是为了茶市而规划修建的人工运河。


下梅村至今保持着完好的明末清初的古建筑。村内的祠堂、古井、老街、旧巷构成典型的南方水乡风格,显出村落独特的魅力。              


民居大门上方精美的砖雕装饰

每座民居的大门都有精美的砖雕装饰,融人物、花鸟、山水、器皿于一体,人物逼真,环境亲和,蕴意深刻。


村内现留30多座的清代古民居建筑,结构以砖木为主,石砌墙基,柱础以木为主,结合精巧的闺楼、书阁、花园、经堂、厢房,形成了下梅民居的独特风格。

据导游介绍在下梅民居里,至今还保留有十几块古牌匾,都是清代遗物,内容大体可分为堂斋题匾、寿匾和敬赠匾,书法工艺采用了阴刻、阳刻、边刻。这些牌匾内涵丰蕴,书法精湛,既记录了下梅村厚重的文化历史,也成为书法艺术的宝藏。


设置的四方天井,一重天井一重厅,以便于采光、集雨、通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镇国庙


邹家祠堂

古民居“三雕”(砖雕、石雕、木雕)景观是下梅古民居的一枝奇葩。尤以邹氏家祠、邹氏大夫第的“小樊川”、“参军第门楼”、“西水别业”、“隐士居”、“方氏参军”等最为出色。还有柱础、石基和石花架上的石雕图案,挑梁、吊顶、栏杆、窗棂等的木雕图案,精彩纷呈。

邹氏闺秀楼

邹氏闺秀楼

下梅民居外部结构以高大的风火墙为主,体现村民封闭、求安的意识。风火墙上多绘有二方连续彩画,意蕴高雅。这些彩画至今仍绚丽清晰,经数百年风吹日晒而不褪色,令人不禁为古匠人的高超技艺而叹服。各民居的排水设施以地下涵道为主,户户相连相通。狭窄而深远的巷道,从繁华走向落没,从落没再次走向繁华,这其中承载了太多的汗水、泪水和欢笑。


邹氏大夫第

位于下梅北街的邹氏大夫第,门壁全用砖雕装饰,浮雕和透雕相结合,层次分明。两厢的隔窗分别雕刻蝙蝠、花卉等图案,让大夫第尽显富丽堂皇。大夫第的后花园“小樊川”,有“镜月”台、金鱼池、对弈台、石花架等,在有限空间里营造一个有山水、有花树的无限天地。


邹氏大夫第的天井

为了采光、集雨、通风,各民居都设置了四方天井,天井下一般都摆设长条石花架,供户主养花、赏花。
               

古牌匾,清代遗物


大夫第的后花园

大夫第的后花园“小樊川”,有“镜月”台、金鱼池、对弈台、石花架等,在有限空间里营造一个有山水、有花树的无限天地。

大夫第的后花园

大夫第的后花园


大夫第的后花园的“小樊川”


大夫第的后花园的“月”台

大夫第的后花园的“镜”台
               


位于下梅北街的邹氏大夫第老二宅院,门壁全用砖雕装饰,浮雕和透雕相结合,层次分明。


石雕“门当”


石雕“门当”

石雕
           


                             古民居的砖雕

古民居的砖雕

古民居的木雕

下梅村古民居的木雕更是精彩纷呈,有挑梁、吊顶、桌椅、栏杆、窗棂、柱础等,尤以窗棂为最。下梅古民居的窗户以透花格式为主,有四扇、六扇、八扇为一樘的格扇窗。窗棂有斜棂、平行棂等,最大限度地艺术化。


古民居的木雕


古民居的木雕

古民居的木雕


当溪两岸,有南北二街,溪畔设弧形靠栏,可坐可倚,古时更被称为“美人靠”。据悉下梅成为茶市时,下梅男人多外出经营茶叶,家中的妻子傍晚时分便会依河栏眺望下游船只。为此,邹氏沿河修建了弧形长椅,让夫人靠椅望夫。虽然现在“美人靠”不再,却成为了老年村民聊天、读书阅报的休闲之地。


如棋盘布局的下梅村,虽然没有江南古镇的宽宏和奢华,却是生态和谐,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迄今依然完好。即使只在溪边发呆,看看手工扎的纸花灯,也是一种轻松的享受。

茶商水道万里茶路

梅溪发源于梅岭,两岸村落以梅命名,如梅岭、上梅、下梅、梅溪村。朱熹游赏时曾经写下“晓登初移屐,寒香欲满襟”的赞美诗句。它不仅养育过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南宋理学家朱熹,还涵养了清朝繁荣的茶市下梅,铺造了晋商常氏与下梅邹氏联合贩运武夷茶的“茶商水道”。

下梅村孕育了独树一帜的武夷岩茶,一到春天,每家每户都忙着采茶、制茶,空气中处处散漫着茶的清香。福建、山西商人联手在下梅村开辟了中国另外一条“万里茶路”,一直延伸至中俄边境的贸易城———恰克图,让下梅成为武夷山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你可在村口“晋商茶路万里行起点”的纪念碑上镌刻的茶路线图,体会到万里茶路宏阔的情景。


走出福建最美的乡村——下梅
                          (翼方摄影,2011.7.8福建省武夷山)

(0)

相关推荐

  • 娶媳妇要经过“门”的考验?藏在武夷山里的茶香古村太有趣!| 海丝茶旅

    "不待山盘水亦回,溪山信美暇徘徊.行人自趁斜阳急,关得归鸦更苦催." --<过下梅>(宋)杨万里 △武夷山 一提武夷山,大家只知它的岩骨花香.碧水丹山,却不知武夷山还藏 ...

  • 福建:武夷山下的“清明上河图”——下梅村

    梅溪,武夷山东部一道秀丽多姿的溪流.梅溪上游的村庄叫上梅村,梅溪下游的村庄叫下梅村.美丽的梅溪,蕴育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下梅村.下梅村位于武夷山市东部,距武夷山风景区8公里,村落建于隋朝,兴于宋朝, ...

  • 福建篇:武夷山之行——逛下梅古村

    逛下梅古村 23日,我们去逛下梅古村.下梅村因处于梅溪下游而得名,在度假区东六公里远的地方. 车在村中广场上停下了,从车上下来,我们首先看到旁边立着一块大致呈锥形的经年累月饱受雨淋日晒而有些发黑的岩石 ...

  •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历史文化名村---下梅随笔

    风水吉祥文化植入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历史文化名村---下梅随笔 曾祥裕 曾海亮 曾祥裕风水团队福建行,在游览自然风光之外留意考察古民居风水.应朋友之邀我们来到福建武夷山风景区 ...

  •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村 

    下梅村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夷街道,据武夷山风景区只有十几里地. 小镇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温润的亚热带气候,四季如春. 下梅村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有三十余幢,祠堂.古井.老街遍布全村,丰富的人文内 ...

  • 世界遗产地武夷山下梅村

    下梅村距武夷山风景区8公里,在商周时期就有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村落建于隋朝,里坊兴于宋朝,街市隆于清朝,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落中祠堂.古井.老街.旧巷与民谣.山歌.龙舞.庙会交融出村落独特的魅 ...

  • 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福建武夷山下梅村

    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福建武夷山下梅村 下梅村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组成部分,它距国家旅游度假区仅8公里. 下梅古村位于武夷山市区东南十二公里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明清风格的古民居集砖雕.石雕.木 ...

  • 下梅村 - 寻觅万里茶路的起点

    2020年11月我们在游完武夷山后,又在武夷山多停留了大半天,去了趟下梅村,找到了清代晋商万里茶路的起点. 这张万里茶路地图画在邹氏家祠内的墙上,显示万里茶路起于武夷山的下梅村,西至圣彼得堡,南至新加 ...

  • 福建---武夷山下鲜为人知的下梅

    ▲2. 知道福建武夷山的人很多很多,而知道距武夷山下仅仅一步之遥下梅村的人很少很少. 由于外界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游客更是稀少,他们才得以保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这里是还没有&qu ...

  • 青山学会这25道待客家常菜,不仅好吃下饭,还十分的有面,值得一试哦

    干锅焖仔茄 食材:白茄.青红杭椒.鲜五花肉.洋葱丝.调料蚝油.辣妹子酱.辣酱.味精.胡椒粉.生粉.姜丝.蒜片.美极鲜酱油.鲜鱼汤.鸡蛋糊.色拉油 做法: 1.将白茄去皮切成约1厘米宽.5厘米长的滚刀块 ...

  • 五一小长假,青山给家人学做13道可口的家常菜,下酒下饭,保管家人爱吃

    黄瓜烧鸡丁 材料:鸡胸脯肉.料酒.味极鲜酱油.淀粉.黄瓜.油.花椒.盐.白糖.生抽 做法: 1.鸡胸脯肉洗净切小丁,加入料酒,味极鲜酱油,淀粉拌匀腌制15分钟,黄瓜洗干净切丁待用: 2.锅中底油,油 ...

  • 自从青山学会这几道菜,请客再也没下过馆子,简单易做不比下饭店差

    酸菜鱼 食材:鲜活草鱼3斤,重酸菜半棵,乌冬面1包,姜.干辣椒.花椒.八角.泡椒.蒜子.盐.胡椒粉.蛋清.淀粉.食用油.鸡精各适量 做法 1.鱼去掉头尾,取中段(要是家里人多的,也可以头尾一起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