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玄学,多靠悟性

道衍天下

在学习中国的玄学中,是很讲究个人的修养和悟性的。这其中的数术之学,可谓之“天机之学”,学之更需悟性。这就给人一种感觉了,似乎东方玄学非常注重悟性,不注重逻辑推理。

我记得一本书上曾经这么描述过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说西方科学,其思维非常严谨,比如从1到10,每一步的推理论证都非常严格,这种思维的优点很明显,逻辑慎密,也容易为大家所接受,缺点就是只要中间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么整个论证过程就坍塌了。

而东方玄学的思维是跳跃性的,从1可以跳到10,能不能理解,就靠个人的悟性了。如果没悟到,那就永远停留在1。若是悟到了,那就可以马上跳跃到10。因为没有中间环节,所以不容易坍塌,但缺点就是对人的要求太高了,对悟性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东方的玄学非常难以传承下去,大部分的精华失传也就是因为如此。

有时候我想,为什么佛家的禅宗在中国的影响力这么大,大家去新华书店看吧,关于佛学方面的书,大部分都和禅宗有关系,说到底,恐怕还是禅宗符合了人的这种思维方式。

而东方玄学的精妙之处,说不出来,只能以心传心,你问我?我拿手指月,明白的人满脸笑容,不明白的一头雾水,其中妙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为什么很多人研究数术十几年,几十年,花费精力,金钱无数,却还是一无所得,这么长的时间若是去研究科学,不敢说成为科学家,至少也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了吧。

以上我说的这些,都是指出了在学习东方文化中悟性的重要性。但是,悟性却绝非凭空而来,有人把悟性看做就是聪明,认为聪明的人悟性就高,这种观点其实不完全正确的。还记得有个老拳师说过:大凡聪明人皆有失厚道。

我仔细琢磨这句话,觉得很有道理。越聪明的人,心眼就越多,思想就越复杂,脾气就越傲气,最后落得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局。大家还记得《神雕侠侣》中,为什么老顽童的“一心二用,双手互搏”的本领,只有愚钝而老实巴交的郭靖和对世事一窍不通的小龙女继承下来了呢?为什么机灵百变的黄蓉和狡黠的杨过无论怎样都学不会呢?其实说到底,就是他们皆不厚道,有失纯朴之心,赤子之心。

有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在中国的学问中,都把“德行”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若是失了德行,就会被人骂为“缺德”。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留下的文章也是分为《道经》和《德经》,后人合在一起为《道德经》。这可以看出,道家始祖老聃是把“德”的地位和“道”相提并论的。

很有意思,中国的很多精妙学问,尤其是玄学,若是少了“德行”,是学不会的。这一点,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他们不会明白,就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已,为什么还要和人的品德联系起来,这也太“玄”了吧,完全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码事嘛!

中国的传统学问,大部分都是靠传承的,师传徒,父传子,一代代的往下传。为什么中国为什么如此注重“尊师重道”?为什么把老师也列入到“天地君亲师”中,其实就是要徒弟和师傅的心灵去契合,做到心心相印,师傅的良性信息才能如流水一般流到徒弟的身上来。如果徒弟心术不正,或是对师傅充满了怀疑,或是自己本身杂念太多,那么就难以接受到师傅的绝学。

在传法的过程中,作为师父,总在无时不刻观察着徒弟的心性,品性,德性,总于细微处去体察你,感觉到你真正可教,而心态又正好和师父契合一致的时候,也许那一瞬间,你就悟道了。这种体悟,不是当事人,永远难以明白。

说到这里,也许大家觉得我说的太玄了,不说这个了。下面我来说一点实在的吧,嗯,就说一说学易的人如何理解这个“悟性”吧。

我觉得,在初学易时,不要去过分看重所谓的“悟性”,先老老实实的把基础知识学会。在刚学的时候,不妨自己先去摸索一段时间,不要急着去找老师指点,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会走很多的弯路,会碰壁无数次,但是不要气馁,因为这段经历会充分的考验你学易的耐心和忠诚。

若是就此放弃了,那以后也就不用学下去了。若是仍然坚定信念学习,那么机缘到了的时候,自然会碰到一个老师指点,那个时候就突飞猛进了,呵呵。其实,就算是一开始学易就运气好,碰到一个老师指点,也要坚持自己去摸索,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一些难题的时候,自己先去思索,不要动不动就去问老师。当然,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讲出来,听听老师或是其他易友们的意见,从中也可以学到别人的思路,对于扩展自己的思路很有帮助的。

至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自学的部分尽量去自学,不要什么都靠老师来教。先把自己该学的基础打牢,然后再去“悟”。很多易友学习数术多年却不能用,于是一怪自己运气不好,不得见明师,二怪自己悟性不高,纵然勤奋也是无用。其实,“悟”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种突破,就好像木工钻眼,立可透破,只是这种“悟”是需要平时大量的积累来作为基础的。“悟”不是空中楼阁,若是基础不扎实,再怎么悟也悟不出什么来。

道家讲究“绝圣弃智”、“返根复命”,类似于禅家那种“不立文字”、“破除理障”,六祖不识字,却能顿悟妙谛,迦叶见拈花,能微笑领悟的说法,其实揭示了一种思维的高级境界,但它过于玄乎而无从验证,以致于人纷纷去追求那虚玄空无的境界却忘了实实在在的根基,就好比学武功的只记住了“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只学会了“以无招胜有招”,然后却不能真正的和别人过招却敌一样,过分地强调那玄虚境界而不注重步步修炼,打好基础。一旦失败便埋怨自己悟性不够。

所以,如果真正爱好数术,平时还是多努力学习,不要动不动就去“悟”,悟是学到了一定层次上才做的事情。到了大师的境界,便可从最简单的生活中悟道,一花一叶,皆可入道,但一个初学者能行?所以,不要动不动就去“悟”,也不要把自己学不好的原因完全归于悟性上。基础夯实了,自然就有悟道的资本了。在学习数术方面,有时候真的是基础决定悟性的。

(0)

相关推荐

  • 六爻占例 近期运势

          朋友因最近运势不是太好,用一元硬币摇卦占问为什么运势不好? 六合卦,外卦反吟,最近说好的活和谈好的钱多有反复,多有损失(得验).      下面通盘分析此卦结构和问题.二爻官鬼庚寅下伏父母 ...

  • 佛教牛人录23 禅语机言何人识(二)|棒喝生禅

    宇文微之 2018.01.08 13:58:59字数 2,203阅读 479 第八章 禅语机言何人识 二.棒喝生禅--临济宗 我们常说"当头棒喝,使人警醒",其来源就是那些别具慧根 ...

  • 傅佩荣:一句菩提本无树,禅宗从此分南北,一般人更适合学哪派?

    是先悟道再修行,还是先修行再悟道?禅宗一段故事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精品教材已上架国学馆~

  • 禅:一种只能偷不能学的智慧

    文 | 雾满拦江团队 (01) 佛教里有一句传言,说现在是末法时代. 是不是我不清楚. 不过,有些智慧放到现在,的确是传不下来的.这话怎么讲? 拿六祖惠能做个例子. 坊间相传,六祖惠能从小与母亲相依为 ...

  • 学习玄学,多靠修养和悟性!

    在学习中国的玄学中,是很讲究个人的修养和悟性的.这其中的术数之学,可谓"天机之学",学之更需悟性.这就给人一种感觉了,似乎东方玄学非常注重悟性,不注重逻辑推理. 西方科学,其思维非 ...

  • 学习书法怎么提高悟性?

    独上高楼看月亮 发布时间:19-02-1818:13 经常听别人说一个人有悟性,学习书法也需要悟性,那么学习书法要悟什么? 古代书法家也有一些悟性的故事,像王羲之坐在水池边,看见白鹅在水里游泳,挥舞着 ...

  • 小规模自传 | 聊聊传统武术的学习经历,对我玄学之路的影响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前言 前两个月一直在忙工作和生活,没空更新. 今天终于闲下来一点,就想着写点东西吧,而且也算是两个月没搞什么神棍研究了,就又不知道写什么有料一点的东西,来放在观星台这边推送的好. ...

  • “悟性”是学习的灵魂—1

    “悟性”是学习的灵魂—1

  • 学习申论需要一点点悟性

    总有些同学在学习申论的时候,成绩不见长进,或者分数时高时低,这其中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今天主要讲讲这个必然因素. 申论是一门相对比较客观.死板,但又具备一定灵活性的考试说客观是因为评分标准相对客 ...

  • 实际上玄学并不玄,只要学习时打牢础基,观...

    实际上玄学并不玄,只要学习时打牢础基,观看群书积攒知识,和实际相合起,便而得知. 一丶首谈历书,由萬年历而来.一夲万年历自己可往下推演.知今年历书便可推出后八年的历书.据此法可想而知以后的历书可以推出 ...

  • 认知升级不是鸡汤更不是玄学,而是一套学习系统。#认知 #干货 #赚钱

    认知升级不是鸡汤更不是玄学,而是一套学习系统。#认知 #干货 #赚钱

  • 学习书法怎样才会有悟性?

    悟思必得 发布时间:19-05-2710:13优质创作者 孔子是个大学问家,他对学习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段永平论学习和悟性(思考)

    大道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是极强的,读书时能快速抓住核心论点,吸收理解.大道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大道擅于学习有很大关系.收集大道这些年谈论如何学习的问答,分享给大家.Enjoy! 网友:您开始有被封神的迹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