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牛市的基本逻辑
罗斯福新政之前,资本主义世界遵循古典经济学,强调经济自由,政府不能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之后,政府开启宏观调控,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干预,有形的手开始“操纵”市场。
罗斯福新政以来,80多年的调控历史又分两个阶段:1981年之前的凯恩斯主义以刺激需求为主,属于需求侧调控;1981年之后的里根经济学以刺激生产为主,又称“供给侧改革”。
无论是“需求侧”还是“供给侧”,本质上都是在干预经济,都离不开放水刺激经济的套路,只不过放水的方式不同罢了。
凯恩斯主义在需求侧放水,大水漫灌,刺激需求,搅动通胀,并以温和通胀推动经济增长,“用通胀打击失业”,通胀上升后再加息给经济降温,结果失业增加,又“以失业打击通胀”,通胀回落带动经济回落后,再开始第二轮放水刺激需求……如此循环往复。结果是通胀率与基准利率交替上升,至1980年,美国的通胀率最高达15%,1981年联邦基金利率最高加至19.1%。凯恩斯主义最终带来备受争议的“滞涨”,但却有两个意外收获:债务水平逐年下降,资产价格保持稳定。债务水平下降或许可以解释为利率太高,抑制了借贷需求。而高利率也制约资产价格上涨,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为例,相比1929年暴跌前的419点,凯恩斯主义的四十多年,道指仅涨了一倍多一点,扣除通胀因素可以说没有涨幅,但里根经济学的近40年,道指涨了二十多倍。
里根经济学以治理通货膨胀为己任,做法与凯恩斯主义截然不同。同样是放水刺激经济,但是里根经济学是在控制住通胀的前提下放水。因为通胀被控制住,所以基准利率也可以降至最低,在出现通缩的国家,甚至实施零利率和负利率。通胀率和利率被控制住以后,当经济出现衰退,里根经济学便在供给侧放水,刺激生产,同时对企业减税降费。放水的方式不是大水漫灌,而是定向放水,以信用扩张的方式向企业主、向富人放水,富人有更多的钱也不会增加消费,只会增加投资,所以里根经济学放水没有拉动通胀,而是推升了资产价格。由于利率被压制在低位,也鼓励了负债行为,借债与投资双双获得奖励,典型的例子就是按揭买房和融资炒股。所以,里根经济学在控制住通胀和利率的前提下在供给侧放水,其结果就是债务与资产价格交替上升。
更为致命的是,所有指标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控制住了通胀,就可以肆意放水,压低利率;压低利率又鼓励负债行为,促进债务增长;债务增长推动资产价格泡沫,无论楼市还是股市,贷款增加,资产价格就会上涨,资产价格上涨则意味抵押物增加,又可获得更多的贷款……在这一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债务与资产价格交替增长,最终绑架了全球经济:全球债务规模已经大到无法承受像样的加息,资产的巨大泡沫也不容央行有真正的紧缩政策,只能是降息、降息、再降息,直至零利率和负利率,我们在“赶顶”的路上。
这个“顶”是个大周期的拐点,它的形成可能需要两年时间。这种大顶,不可能是在理性的情况下形成,我们一定会经历一轮最后的疯狂,这便是这轮牛市的逻辑。
中国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开始学凯恩斯,在80年代后期迎来严重通货膨胀,后来学供给侧,我们用40年的时间走了美国80年的路,现在经济运行的周期基本是神同步了,基本都面临同样的问题,A股的情况可以举一反三。在众人都还在怀疑A股有没有牛市的时候,我坚信牛市才刚刚开始。
我们坐在一辆全速行驶的高速列车上,前方某处是悬崖,但我们不会停止脚步,这就是规律。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打了个比方,说债务和资产价格交替增长,频率越来越快,就像人类性爱高潮前的亢奋,明知道喷发之后就是疲软,可谁又能停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