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守望:【军人情怀】(散文)
军人情怀
文/守望
老家县城的边上有所空军院校,自小就听身边人的人经常讲起。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最羡慕那身绿军装,每次去县城,看到那些穿着绿军装、精神抖擞的英俊面孔,都不忍多看两眼。
长大后,曾经想过去当兵,但那样的念头几天就打消了。直到大学毕业面临就业问题时,绿军装才重新进入我的脑海,但那时,是不想穿它的。
现在想来,也许是冥冥中的安排,也许是当时环境的一种抉择,终是穿上那身绿军装,来了脑海中从未有过概念的云南。回头看,似梦非梦,弹指一挥,韶华即逝。这些年,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迷失了一时,也清醒了一时。
最近,随着一部《退役军人保障法》的征求意见和高考后莘莘学子对军校的认识,唤起对这个职业的再认识,进行了再整理。
当你身处花花世界时,它的背后在发生着什么或者即将发生什么,这是一般人不会去想也无暇去想的事情。他们在忙于设计更美好的世界和生活,忙于体会更精彩的灯红酒绿和社会竞争。没有急刹车时带来的惊恐,就不会有纸醉金迷美梦的清醒,没有失去安全感的颠沛流离,就不会有对军人的高度尊重和认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反思生活的意义,一次全国医护人员的武汉大会战,让人们加深了对医护人员的尊重。而对于军人这个职业,要重新唤起对它的尊重,那些大灾大难的考验谁愿意承受?只有百岁以上的老人和深喑中国革命史的人才有体会。
社会对这个职业的轻视和淡忘来的如此匆匆,那以从军为荣、敬慕军装的岁月已曾几何时。很早时,人们称之为军人,后来便成了当兵的、傻大兵,这是何等的悲哀!也许,历史总是需要重演,才能给后人以书写历史的作料和凝重。朝代更迭、民族兴衰一再证明,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所有对和平的粉饰,都离不开鲜血的祭奠,军人理应成为受尊崇的人。
那一年,台湾“5·20”大选前夕,一声枪响搅乱了大选,时局扑朔迷离。面对复杂多变的时局,正月27,某部官兵接到上级命3天之内进驻沿海机场。面对即将欢度春节的喜气,怀着即将一家人团聚的期待,他们义无反顾的放下了所有的憧憬,在不能对亲人做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退票的退票,返岗的返岗。年三十晚上,战鹰呼啸,人头攒动,部队连夜整装进驻既定机场。那一夜,他们与天空共团圆、与祖国同相聚。那一天,普天同庆的酒杯不知道,归心似箭的车轮不知道,绽放在天空的烟花不知道,有人已经踏上赴死报国的征程。那些年里,这样的日子很多。
那一年,日本通过民间购买的可笑方式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一时间,中国人群情激奋,为了予以坚决的反击,我们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东海上空刹那间有剑拔弩张之势。几年间,多少支英雄的部队跋涉千里轮换驻防,进行了无数斗智斗勇的较量,才换来了今天把控时局的局面。那时,很多军人是准备血洒疆场的。这样的危急时刻很多,中缅、中印、南海,中国军人都在行动,带着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在那些云淡风轻的日子里,在那些花前月下的时光里,当你对生活既爱又恨、埋怨岁月总是不解风情时,当你把梦想融入成功的喜悦、在计划诗和远方时,请记住有一群人正在用血泪和孤独撑起你喜怒哀乐的生活舞台。
有人说和平年代,军人没有牺牲没有苦。我想说,和平年代的牺牲和苦非常人可以忍受。战争年代,时刻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军人们苦,他们活的透彻真实有尊严,能够把杀敌的本领演绎在沙场,英雄主义有广阔的舞台。和平年代,枕戈待旦的军人也苦,但这份苦里面还有闷和忧愁。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别怪我仍保持着冷峻脸庞……,这首歌唱出了多少军人的心里话。
曾经在过4年的连队,有两位老兵都是连队的骨干。一位是航电专业的骨干,带出了几十个徒弟,安全保障飞行十几年,我经常去向它了解连队的历史。拉家常时问,为什么家属不过来看看,他说没时间,家属在老家邮政局上班,没有假期,平日里还要管孩子、照看老人,没办法来部队探亲。那些年,部队的待遇还比较差,想一个人养起一个家很困难,我理解他们的苦衷。一个十几岁就来当兵,一干就是二十五六年的老兵,把最好的年华奉献在了远离故乡的疆土。平日里睡着硬板床、吃着大锅饭、跟着大部队,同宿舍的人走了一批又一批、来了一批又一批,有初高中毕业的毛头小伙子,也有大学毕业的硕士博士,你想过他的部队生活是怎么过的吗?你知道他一路走来的矛盾和迷茫吗?还有一位,是连队的司务长,十几年如一日,操持着一个连队的吃喝拉撒,把大家的家经营的很好,自己的家却没有呆过几天。家属在企业上班,工作也很出色,多少次想来探亲不敢来,走可以,岗位不会等你再回来,硬生生结婚十几年没有来部队探过一次亲。这种两地分居的日子,只有那些在漫长而无奈的岁月里经历的军人才能理解。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青春,更是对生活的感知和热爱,那种长期的煎熬和忍耐才是真正的苦。早些年里,部队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时候,这样的军人很多。
初入军营的年轻人,必须过的一关就是人生理想和现实生活的融合,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耐力的。战争年代有逃兵,和平年代同样也有逃兵。战争年代的逃兵,是对生死危险的逃避,和平年年代的逃兵却是对清苦生活和牺牲梦想的逃避。每年,军校录取的新生里,总会有人因各种原因离开,军校毕业后分配到作战部队,又会有人闹腾一番。毕业进部队那年,一同到到连队的6名新干部,3个军校生、3个地方生,大家都很迷茫,日复一日的机场连队、连队机场。新干部就是新兵,样样事情都得干,帮厨洗碗刷锅干过、冲洗厕所猪圈干过、浇水种菜拔草干过,你能想到的全都干了。没过几个月,终是一个贵州来的忍受不了了,趁着休息日买了车票就跑了。全大队出动找他,在昆明拦了下来,回来反复做工作还是铁了心要走,赔偿了部队近乎三万块钱走了。那些年里,这样的故事在很多地方发生。这些逃兵,他们逃避的正是锤炼军人素养的苦乐情怀,但这份苦总有人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也成了那些年里一些人叫傻大兵的根源。可谁又知道,中国军人一声令下排山倒海的气势,就是从这份苦里修炼出来,谁又知道,为了国家安宁多少人把自己的青春无悔奉献。
前几天,老单位的一名飞行员达到最高飞行年限,向蓝天庄严告别,作为空军安全保证飞行时间最长的飞行员,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他驾驶战鹰翱翔蓝天数十载,安全保证飞行5290小时。想想,和平年代,训练生活中的他不苦吗?如果是开车的司机,开5290小时的车也应该苦吧!也许,这样的时间、这样的速度早已到过了地球的角角落落。空中每飞行1小时,地面要足足准备3小时,还有他背后的那些后勤、地勤人员,又是付出了多少心血。空军英烈墙上已经密密麻麻刻下了5000多搏击蓝天、守卫疆土的飞行员名字,如果驾驶民航客机从事交通运输业的工作,他们几乎每一个人是不需要付出生命代价的。因为他们要苦练杀敌本领,要把战鹰当做利剑挥舞,不得不在刀尖上跳舞。他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像这样飞行了5290小时的飞行员,谁会知道他和生命绝决过几次,谁会知道他对祖国的忠诚情怀?
这些年,随着国家大力加强国防建设,很多过去因物质贫乏、硬件设施落后而不得不受的苦可以免了,但沙场上的汗水却一滴没有少过,却是越流越多、越训越勇。随着训练环境的日益复杂、训练内容日益实战化,强度大、节奏快的部队训练生活正在考验着当代军人,时而高山海岛、时而高原丛林,没有强健的体魄、坚韧的毅力,是很难适应这样的生活训练节奏的。朋友圈里看到战友们的动态,几乎都加强了体能上的准备,他们开始充满活力、自信,那些年清苦的感觉少了,时刻准备着的情怀更是浓烈了一些。也许,这是军人地位提高的表现,也许,这是改革强军的表现,但我想,这更是军人使命的表现。近几年,周边甚是不太平,军事斗争准备日益紧迫。“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作为一名中国军人,他们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也在用行动阐释着忠诚、无畏、担当。
常听到退伍老兵说“若有战,召必回”,没有认真的去体会这样的话语。回顾军旅生活,回首那段岁月,想想,这就是军人的情怀—那些年,一群男子汉共同经历洗礼后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当,一名热血男儿的报国之心。最近,网上看到一则消息,麻栗坡烈士陵园里的48位烈士,因为各种原因,至今没有亲人去祭奠过,他们长眠于青山。这种牺牲奉献,是令人敬畏的。身为一名军人,战死沙场是荣誉,默默奉献也是荣誉,但这种青山处处埋忠骨、不求马革裹尸还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年年岁岁、世世代代都会得到后人的敬仰和祭奠。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
听着这些熟悉的旋律,听着这些曾经时时唱响的歌曲,我又陷入了那些峥嵘岁月。在人烟罕至的地方,有一群人在替你守卫国门,在夜深人静的熟睡里,有一群人在枕戈待旦,在风花雪月的岁月里,有一群人在挥汗如雨,他们是中国军人。人民子弟兵,人民子弟兵,他们在硝烟弥漫中是,在洪涝灾害中是,在地震驰援中是,在海外撤侨中是,他们永远是人民子弟兵。
文中插图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推 荐 阅 读
三秦文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