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强:【独恋风情小镇】(散文)
独恋风情小镇
◎杨强
【作者简介】:杨强,男,1972年1月生,烟台市福山区人,大学学历。现任烟台市福山区政协文史委主任,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福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山文学》副主编。著有散文集《在怀旧与憧憬中砥砺前行》,23.5万字。
乍一看题目,您也许会难明就里,一时搞不清文题何意?且听我娓娓道来。2012年10月,趁着国庆放假,携妻带女去浙江游玩,先后到乌镇、西塘、西溪,一路浏览下来,禁不住被浙江几个风情小镇如画如诗的风光陶醉,流连忘返。
有时候一个地方的美,并不在于她建筑的古朴,景物的美丽,而是因为她透出的气质与你相符。喜欢一个地方,有时也并不是因为她美,而是因为她静,静得可以让你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我们旅行的第一站乌镇,可以说是江南古镇中最浪漫的版本了。这里有着江南古镇应有的一切,而这里的一切又是与众不同的:坐拥近40座风格迥异的古桥,屋屋傍水,家家“水阁”。刚下车,乌镇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质朴、典雅、传统而又韵味无穷。据导游介绍,当年小镇的墙上都刷着一种黑色的油漆,而浙江桐乡一带又常把“黑”叫做“乌”,所以,人们就把这个水镇叫“乌镇”了。乌镇多桥,小小的镇子,据说康熙年间竟然有124座桥,号称“百步一桥”,现今保存完好的尚有39座。远远望去,斑驳的桥身,淙淙的流水,日日夜夜反复吟诵着那段关于桥的历史,那个关于桥的传说。据导游小姐介绍,这里最负盛名的当属乌镇西栅的通济桥和仁济桥两座石拱桥,两桥呈直角相交。站在桥上,望水中倒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人不由得联想起卞之琳的《断章》中的经典句子“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站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在乌镇的这座“桥中桥”上,该是“看风景人站在桥上看你”吧!
在乌镇,“水阁”似乎比桥更能吸引游人们的注意。乌镇的民居沿河而建,而且有一部分已经延伸到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牢在河床中,上架横梁,再搁上木板,当地人称其为“水阁”。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茅盾在《大地山河》中曾这样描述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到橹声欸乃,飘然而过……”水阁,是一个窗口,让游人认知了什么是真正的水乡,更让你看到实实在在的水乡生活。
傍晚,我们一家人走在乌镇的巷陌里,我切身感受到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夕阳照在长长的青石路上,高高的屋檐上挂着的古旧路灯透着幽幽的光,忽明忽暗。古旧、深邃、安详而宁静,成为那一刻最深刻的记忆。借宿水阁,推开雕花木窗,脚下就是潺潺的流水了。清风徐来,氤氲在幽湿的气息里,水声呢喃,桨声欸乃,这时才让人真正体会到水乡“人家尽枕河”中“枕河”的滋味。清晨醒来,敞开门窗,薄雾袅绕,小镇初醒。船娘包着蓝色印花布头巾,静静地撑下竹篙,船轻巧地划过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不疾不徐,从容如千年的乌镇。等到太阳升起时,各家各户水阁的竹竿上花花绿绿的衣服都挂了起来,孩子们也在堂屋里追逐嬉闹。日落时分,炊烟四起,小船也像有了似箭的归心,急速而欢快地在水面上前行。
漫步乌镇,黛瓦朱门,白墙青砖,小巷蜿蜒曲折,水阁亭亭玉立。这里没有周庄的名厅,没有同里的豪宅,她就像一位穿着蓝印花布小褂,在小桥上行走的女子,细腻、柔婉、温顺、可人,美得自然而不肤浅,让人放松,让人依恋。所以,乌镇的爱情也应该是简单而醉人的,像当年白素贞与许仙的相遇,烟雨朦胧里波澜不惊却情动天天。正如著名演员黄磊在电视连续剧《似水年华》中的一句台词:“这是一个让人好想谈恋爱的地方。”乌镇的浪漫,安安静静,不事张扬,只有真心在爱的人才能体会得到。当城市一天天繁华,当人心一天天浮躁,在这样一个娴静的水乡里,该有怎样一个温婉女子,和你邂逅这个千年的梦呢?
西塘是我们此行的第二站,更是一个可以让人胡思乱想的地方。正值旅游旺季,遇上堵车,本来半小时的路程捱了将近两个半小时,急得女儿在车上团团转。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距嘉善县城11公里,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她景色的美比不上周庄,知名度比不上已经年华逝水的乌镇,但是她空气的清爽,令人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舒适。我们下车后穿过西塘入口那条狭窄的深巷,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风貌登时呈现在眼前。轻轻绿波环绕着古朴的民宅,水面上不时摇曳而过一叶扁舟,分明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词中的意境啊,“小桥、流水、人家”,贴切、自然地描述了西塘人的生活状态。
巧合的是,在西塘也有很多桥,这桥不似陈逸飞先生画中的周庄双桥,没有它神话一般的境界,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结实,一块块石头搭起的拱桥,貌似普通,实际上连接着六百年历史古镇的完整。桥上游人如织,桥上桥下的人相互欣赏,成为彼此眼里的风景,与这古朴的小镇融为一体,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恬静。
西塘最著名的不是那些桥,也不是铺在地上只有薄薄一层的石皮弄,而是有“烟雨长廊”之称的1000米廊棚,这廊棚沿着长长的西塘河而建,是众多水乡中独一无二的建筑,也是古镇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烟雨长廊”其实就是西塘人家伸长的屋檐,走在下面既无日晒雨淋之忧,又可尽览水乡的烟雨秀色。西塘人在水边老屋住着,顺便做一点生意,他们或端着饭碗,或坐着板凳马扎唠嗑,偶尔和路人点一下头,脸上漾着淡淡的笑意,就像西塘河的水。路边一家歌厅传出的歌声吸引了我和女儿的注意,近前看到一位歌者正在引吭高歌,像是天王刘德华的一首经典老歌,那专注劲头真的感染着我们许久才姗姗离去。信步走进一家饭馆,仔细品味南方水乡的小菜和甜点,不经意的一句询问,竟也能收获吃到大蒜的喜悦,虽然那蒜个头很小,据说江南水乡只是做凉拌菜时才用到大蒜。漫步廊棚,尽管脚步轻轻,石板也会发出“咚咚”的声音,据导游讲,因为下面石板有些是空心的,这是有意的铺设,为了让积水流走。廊棚下曾经走过一些颇有诗意的人,比如柳亚子先生和他的南社诗友,他们在橹声桨影中,在廊棚滴雨中,享受着生命浓郁的秋色。西塘最美的景致,莫过于清晨或黄昏的时候,如雨似雾般,整个河两边仿佛蒙在一层轻纱中,早起或傍晚西塘人家袅袅的炊烟淡淡地飘在空中,给挂在屋檐下的串串灯笼平添一分神秘的色彩。妻子和女儿就是善于发现美的游人,频频按下快门,此时拍照是再惬意不过的美好瞬间了。
听导游说,来到西塘不喝一碗西塘的碧螺春,就不算来过西塘。走进西塘河边的茶楼里,选择一个临窗临街座位坐下,点了一杯碧螺春放在面前,蓝色白瓷杯中的茶清馨香远,我们一家人品着桌上小碟里的五香青豆,对坐聊天,街道喧哗、河道沉寂,看见河边石阶上有三三两两洗菜的老人;临河看店的老伯,一边逗着可爱的小孙女,一边照看着生意;几只水鸭慵懒地在岸边游弋,根本不害怕人们会惊扰它们。在碧螺春的淡淡的幽香里,我感觉人生之快乐莫过于此。朦胧中,看到对面客栈旧红的灯笼随风轻摇,灯笼下的木窗边,有情侣相对而坐,呢喃私语,也有友人三五笑谈,此情此景,令我一瞬间感觉像是有王家卫《花样年华》里的意境,身在繁华里,心却静若止水。回看河水,倒影摇曳,错落有致,偶有小船荡过,河水便在灯光的映照下泛着媚惑的波光。吃口茶,闭上眼睛,听二胡清越,沪曲绵柔,评弹激昂,悠悠水乡气息动人心弦。桨声灯影里,不由得让人低声吟诵起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关于秦淮河的千古名篇,甚至怀疑身在南京夫子庙旁。转眼间不知茶水已过几杯,西塘人细数告知,一步步走进西塘,感觉自己正逐渐融入亲切的小镇人的生活,带着一颗重新起航的心驶入这里,与朴实的西塘人把茶言欢,岂不快哉!
经过辗转颠簸,大巴车到达此行第三站——西溪时已近中午,我们在对面小卖部对付了点面包、火腿之类的食物,就急三火四向入口处走去。门前,“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几个大字映入眼帘,那是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字。西溪湿地距离杭州西湖五公里,在杭州天目山路延伸段,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具有“杭州之肾”和“副西湖”美誉。
“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过岭为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名。”明代文人张岱的文字记载,让西溪成为一方雅处。
据一些多年来热衷于西溪文化研究的政协同仁介绍,西溪原为水名,老杭州俗称“沿山河”,以秦亭山为镇山,古荡西堰桥为埠头,乘小船行驶十八里到留下,据称有十八个湾、十八座桥、一百零八个景点;而最有特色的就是兼葭里,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清代诗人厉鹗在《忆旧游》中写道:“唤艇自西堰桥自秦亭法华湾迥以达于河渚,晚宿西溪田舍,逆溪流望去,树韵风来,山翦秋眉,一片寻秋意。是秋花载雪,人在芦漪。”由此可见,西溪既具原始野趣,又有人文景观,秋雪庵、交芦庵、曲水庵、风木庵等古迹点缀其间;法华寺、佛慧寺、东岳庙、三方庙散落其中。沿溪遍植梅树、柿树,河渚芦苇摇曳;有诗云:“三秋九月九,芦雪信天游。火柿枝头挂,桂香塔外浮。四海客云集,品茗此中幽。煮酒扁舟去,溪深客且留。”生动再现了西溪美景画中游的盛况。
西溪之胜,首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湿地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栉比如鳞、诸岛棋布,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据考察,昔日的西溪,水网密布,溪、河、湖、港、湾、塘星罗棋布,河港纵横交错,水塘接踵相连。随着西溪综合保护工程的展开,沿山河已疏浚,两岸种上柳树、梅树,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古荡桥已修复,秦亭山下的三角地已建古荡绿色广场,弯弯沿山河从中穿过。如今的西溪更是曲水通幽,翠竹青青,虽然没有西湖、太湖那样大的水面,但溪河深曲,泥岸错杂,舟径万变,常疑水尽时,忽现“柳暗花明”。其不能一览无余的独特风姿,给人一种渐次迷离的意境,一派泽国风光、耐人寻味的愉悦。生活在有水的城市里本身就是一种福气,而杭州人真的是福人中的福人了。除了西湖,还有这块西溪湿地。
进到园中,买好船票,就可以安心体会西溪之水了。顺着水道前行,两岸茅舍俨然,芦苇丛生,和芦苇一样高的水生植物上顶着黄色或红色的花蕊。湖面上水草鲜润柔婉,水面上绿萍漂浮,莲影摇曳,几抹粉色点缀其中,野鸭水鸟凫泛。导游介绍,若有闲暇时光,一年四季来到西溪,或泛舟湖漾,或独钓塘边;尽可以享受春日踏青,夏日采菱,秋日观芦,冬日探梅的妙处,游人们一边感受着西溪的美,一边在喧嚣的城市里寻觅一处难得的宁静港湾。也许是久居闹市,身上充溢了焦躁的烦绪,更多的则是疏离了自然,被钢筋水泥涂抹成了一具只会工作的机器人。漫步西溪,你的心开始变得柔软,每一滴水都凝结着西溪的晶莹和浪漫,更浓缩着对西溪动情的呼喊和惦念。天蓝,地阔,山远,水清。一种静默的表达,在眉目传情间接近生命的本真。
据导游介绍,在西溪路沿线历史文化资源遗存的挖掘中,有关部门历尽艰辛,发现了老和山堍的白兔泉。白兔泉千年不涸,即使在杭城历史上最干旱的1924年,泉水也未干涸。还有老和山下的古樟树,发现时被围困在破旧的民房中,现今古樟树枝壮叶茂,结结实实地见证了西溪的变化,更见证了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参与西溪湿地综合保护的足迹。通过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一块面积近11平方公里的都市型湿地,成为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之肾”。沿着梅竹山庄、泊庵草堂、烟水渔庄直到小姑桥、深潭口,雾气还未全散,河流上依旧升腾着浅浅的薄烟,碧波荡漾,有如仙境。以深潭口为界,南边是河渚街民俗集市。这里的古村落建筑群宛在,沿水而搭的茶楼前飘舞着彩色的幌子;糕点、河鱼、火柿、米酒是这里的特产。你可以在荷塘边的一溜儿小摊上体验舂米做糍粑的乐趣,也可以登上河渚塔眺望茫茫河沼芦荡。深潭口北边是蒋村慢生活街区。这是一处入夜方才喧嚣的梦幻温柔乡。不长的小街上列着一排茶室、酒吧、咖啡屋、驿馆,夜色中更有几分妖娆妩媚的味道。我们一家三口步入其间,吃上可口的杭州小吃,很是体验了一次休闲慢生活的情味。在慢生活街区的北面,有一处4D生活馆,里面的4D放映厅吸引了女儿的眼球,待孩子看完影片后,我们在门厅处的立体摄影点抓拍了女儿的几组照片,至今翻看一下还忍俊不止,由衷为科技的现代化、高端化感喟不已。
西溪美景让我体会到,适宜感受“天人合一”的胜景,往往不在高山绝巅或清幽峭壁,不在人迹罕至的山林,而在日常行住坐卧间,在每处恬淡自然的生活之中。天人合一,不是隔断人与物的关系,而是实现它们内在的相通。要不,怎么说“大隐隐于市”呢?亲近西溪,亲近美丽;喜欢西溪,喜欢自然;心仪西溪,心仪恬淡。岸上的梅花、柿树,水边的芦苇、杨柳,远远的青山,近近的绿水,徜徉在这世外桃源中,是多么的令人陶醉、令人惬意。
突然忆起一个生活细节:在母亲居住的福山美航花园最南部的花坛里,不知何时生长出一颗高大的芦苇丛,到了秋季芦苇花开,迎风摇曳多姿,煞是好看。从西溪回来有了这个重大发现后,我曾经力邀女儿一同观赏过,她也有可以媲美西溪芦苇雄姿之同感,但是两个月前我亲眼看见那芦苇惨遭物业工人砍伐,当时甚觉心痛,只恨无从阻拦。不过幸运的是,那顽强的芦苇最近又发出新芽,茁壮成长起来,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气势,我的心绪也畅快了许多。
三天的游历尽管只是生命中短暂的时光,但是我们受益匪浅;乌镇、西塘、西溪,三处江浙风情小镇,尽管在中国版图上只是占据不起眼的一隅,但是因了她们的柔美温婉,必将定格为我们三口之家脑海中永恒的美好印记……
图片由作者提供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1、投稿必须原创且首发,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
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三秦团队:
文学顾问: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平台策划:李书忠
主 编:鱼儿姐姐 副主编:守望
编 辑:马兰兰 康开瑜 杨春玲
签约作家:程双红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