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卫权谈经方辨治皮肤病的思路 上

大医至简倪海厦 2020-10-29

欧阳卫权,治疗皮肤病的 ,先后师承“国医大师”李振华、禤国维(广东皮肤病巨擘),“古中医流派”李可等著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多年,强调以六经为纲,方证为核心,万病识机,活用经方,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病,为国内系统性研究《伤寒论》六经辨证及经方治疗皮肤病第一人,其编写了《经方辨治皮肤病心法》,对于临床使用经方治疗皮肤病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今天分享他在经方论坛上的讲座:经方辨治皮肤病的思路。

经方辨治皮肤病的思路

广东省中医院 欧阳卫权 副主任医师

欲取经方治皮病,伤寒仲景未言明。

若能窥得长沙趣,取道六经功效宏。

先辨六经定主向,阴阳表里虚实清。

次寻方证最难对,沥血呕心功乃成。

尚有病机繁且变,病合病并常相行。

局皮整体勿相忘,整体得调疹得平。

无证奈何难辨识,须责四诊未曾精。

通神最是圆机法,独运匠心效可惊。

用这么八句诗作了一个概括,事实上,这个题目呢,我在北京、武汉、重庆与我们的同行交流过,所以今天我还是就这个话题和大家讨论一下,当然也增加了我的一些新的体会和思考。

第一,欲取经方治皮病,伤寒仲景未言明。

我们翻开《伤寒论》、《金匮要略》,真正在条文中提到用经方治疗皮肤病的条文多不多?大家回答多不多?是不是非常少,我罗列了一下,大概也就那么六七条。比如像“浸淫疮,黄连粉主之”等这一类的,是很少的,那么,我们真正要用经方来治皮肤病要靠什么呢?我认为是依靠六经辨证。

第二,若能窥得长沙趣,取道六经功效宏

就是说,我们要认识张仲景的《伤寒论》的真正的旨趣(“长沙”代指张仲景,因为他做过长沙太守),就必须要经过“六经”这道关,要把六经这个东西好好地把握住,那么“六经”是个什么东西?这就变得复杂起来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就目前而言,注释《伤寒论》的不下数百家,但真正能把《伤寒论》的实质说清楚的,能够真正接近张仲景原意的,估计是没有。我个人认为永远都没有,为什么?历史永远是历史,你不可能去真正理解张仲景的原意了。而且现在还有人否认这个“六经”系统是张仲景自己确立的,认为是他弟子等整理的。

那么我们怎么来看,恽铁樵在《伤寒论研究》里说了这么一段话,首先他谈论了六经的重要性;其次,他也谈到了六经的迷惑性,重要之处他怎么说:“《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凡谈伤寒者无不于此致力,凡注伤寒者亦无不于此致力。”这就是说必须要经过六经这一关,但是,恽铁樵他又说了:“我辈于六经不了了,在最初时尚耿耿于心”,最开始很关注它,“稍久渐渐淡忘。及为人治病,稍久则不复措意”,岂但不措意,“亦竟忘其所以,自以为了解。”

我们自问一下,我们在临床中是不是这个过程啊,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在做学生的时候,对六经非常看重,有很多问题在心中打圈,但是,工作几年以后,经方翻了翻多少年以后,“六经”在这个脑子里面还有那么清晰吗?不清晰,也没有花心思去了解它。“偶值后辈问难,方且多为遁辞曲说,卒至人我皆堕五里雾中。此即所谓良医不能以其术授人也。此中情形,不可谓非自欺欺人!”这说得非常恰当,我们现在呢,就是一种如堕五里雾中的这种状态。

通过历史考证,我们都知道,六经本来不是张仲景自己说出来的,是宋·朱肱在其《类证活人书》中首次提到“六经”的。张仲景只说“三阴三阳”,并没说六经,在《素问》里面,讲“三阴三阳”,主要是讲气的多寡;讲“三阳”,阳气的多少;“三阴”,阴气的多少;然后,《素问》把它运用到经络里面。但是,张仲景把它引用过来,到底是什么意思?就众说纷纭了,谁也不知道,我们罗列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种观点或者学说。

最开始,宋·朱肱提出用经络循行的路径来理解、解释六经。第二个,脏腑说,清·钱潢以脏腑、三焦进行阐发六经。这个,在我们伤寒教材里面,大家都非常熟悉,一说“六经”,必然涉及脏腑、涉及经络,还有气化学说。气化学说大家都知道,张志聪及黄元御,他们以《内经》里面六气的气化理论来解释六经,这又是一个别开生面的东西,强调了天人合一,把人与大环境结合在一起,并出现了很多新的观点。还有其他的,像明·方有执的六部说、清·柯韵伯的地面说。

到了近现代,有祝味菊阶段说、陆渊雷症候群说、俞根初形层说、何廉臣三焦说及现代的病理层次说、阴阳胜复说、综合体质说、系统说等,层出不穷,不下数十种解说法。那么,究竟哪一种对六经的理解更接近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原意呢?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第三,先辨六经定主向,阴阳表里虚实清

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很难理解,很难把对方说服,但是,真正的临床大家,在运用伤寒方的时候,多数人倍感艰辛,都是用这个方,而他们的解说又各自为政,这就是目前的现状,我这里谈到一条,就是六经跟八纲的问题。

八纲呢,大家都知道,就是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清·江笔花在他的《表里虚实寒热辨》谈到了这么一段话:“凡人之病,不外乎阴阳。而阴阳之分,总不离乎表里、虚实、寒热六字尽之。夫里为阴,表为阳;虚为阴,实为阳;寒为阴,热为阳。良医之救人,不过辨此阴阳而已;庸医之杀人,不过错此阴阳而已。”这就把八纲辨证提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而且其中把阴阳更加强调。

明·方隅把《伤寒论》做了分析以后,认为:《伤寒论》里的三百九十七法,最关键的还是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他说:“若能究其的,则三百九十七法,了然于胸中也。”我们将《伤寒论》的六经,以及后世的很多的理解,有脏腑的、有经络的、有气化的、有地面的等,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给辨清楚。大家认为是不是这个理,对不对?这才是最基本的东西、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他首先把伤寒的六经归人八纲辨证的范畴。

我的师傅李可老中医他也认为:“病可以有千种万种,病机则不出六经八纲之范围。”这就把六经和八纲提到一个同等重要的地位。我们辨什么?辨六经;基本在哪里?在八纲。

著名的老中医胡希恕,经方大家,他就说得非常明白:“六经来自八纲,六经辨证是八纲辨证的具体实施。”所以呢,我在这里强调一点,如果我们要理解六经,就必须从八纲上面去认识它,最基本、最直接,也最能指导临床实践。

胡氏怎么认为的呢?他认为,八纲,当是指的包括病性和病位的区分,病位是指表、里。由于伤寒六经里面增加了半表半里的概念,就分成了三个部位:表、里、半表半里。病性,分阴证和阳证,具体又划分为寒、热、虚、实,对吧?那么,实际上六经就是三个部位的阴证和阳证之分,二三得六,这就是六经的由来。

我们来看看这个图标。那么表证分阴证和阳证,就是表阴证和表阳证。表阴证:少阴证,代表方:麻附辛汤、麻附草汤;表阳证:太阳证,代表方:麻黄汤、桂枝汤。里证,分里阴证和里阳证,里阴证:太阴证,包括理中汤、四逆汤、走马汤、三物白散;里阳证:阳明证,包括白虎汤、三承气汤。半表半里证的阴证指的厥阴证,包括我们典型的乌梅丸、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什么会归到厥阴里面去?半表半里的阳证当然指的是少阳证,代表方有小柴胡汤、四逆散等,这其实也符合《内经》里面的标本兼治。

那么我们在临床上如何去辨这个六经、如何去辨证、如何去论治?

我认为,首先你应该把六经分清楚。病人来的时候,你收集四诊资料进行分析,你首先给他定一个大的方向,哪些大方向呢?是在三阳还是三阴,对吧,三阳里面你再分:在太阳、少阳,还是在阳明;三阴,是在太阴、少阴,还是在厥阴。然后再定方证,那么,定六经的大方向就把表里、阴阳、寒热、虚实给定清楚了。依据是什么?就是我们六经的提纲,六经提纲我就不一一说了,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个提纲,就把太阳表证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表述出来了,我们只要在临床上碰到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就可以把它考虑为太阳证,然后再做下一步的划分:是表实还是表虚,对吧,还是变证?还是兼症?这么一路下来,先辨六经。

第四,次寻方证最难对,沥血呕心功乃成

刚才说了,辨了六经以后,下一步我们辨哪儿呢?辨方证,比如说,有个病人,一个荨麻疹的病人,全身起风团、瘙痒一个星期,就凭这些资料,我们还是无法辨证,是吧?起风团、瘙痒就一定是疏风清热止痒吗?不一定。那么我们要收集他的四诊信息,他有脉浮、有恶风、有自汗,有这些证据以后,我们就可以考虑了,病在哪里啊?在太阳。先辨六经在太阳,对不对?再根据他的自汗和恶风、脉浮,我们可以定位在太阳表虚证,然后太阳表虚,我们看他有没有兼夹,假如没有兼夹,那就只能是桂枝汤证,这么一步步下来,先辨六经,次辨方证。

那么,辨方证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吗?所以我这里用了一个沥血呕心功乃成,就是呕心沥血。大凡历代各大医家,真正能成为著名的临床大家,无不在方证上下工夫。在方证上下工夫,你说他在六经上下工夫吗?下了工夫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家对六经的不同理解呢!关键在方证上面下工夫,你要辨证,所以桂枝汤证,你就必须得抓住自汗、恶风、脉浮、或者脉浮缓,这几个最基本的核心点,对不对?如果抓不住这几个最基本的核心,你就无法辨出桂枝汤证,那么,这就是辨方证。

当然,辨方证不是我们现在才提出来的,历代医家都有重要的论述,张仲景在少阴篇,四逆汤里他就说过:“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病要与方相对应,若不相对应,你的方就没效。四逆汤里面有很多加减法,是吧,为什么?就是为了达到各个方相对应。孙思邈整理了《伤寒论》,就是我们现在最著名的《唐本伤寒论》,那么他说了什么?“今以方证同条,比类相附,须有检讨,仓促易知”。他就做了这么一件伟大的工作。为什么,在书出来之前,他是发现证效方“江南诸师秘仲景方而不传”,那个时候,张仲景的方都是秘方呢!各个弟子都藏起来的,不愿意昭示大家,所以孙思邈就做了这么一件事,我们才能看到、才能够方证在一起。后世医家,包括柯韵伯,他也说了,他明确了张仲景以后,他不认为有什么经络啊,有什么脏腑啊,也没有什么三纲鼎立啊,他是反对三纲鼎立的,他就说,“张仲景的方是因证而设,非因经而设,见此证便与此方,是仲景活法”。他特别强调这个证。徐灵胎也是这么说的,是不类经而类方,把相类似的方罗列在一起,能看见它们的相似性。“见证施治”,日本汉方家吉益东洞,他就说得更加绝对,他说:“《伤寒论》惟方与证尔。”就是讲什么呢,就是讲方和证的关系。现在的大家刘渡舟,他也说过:(方证)“乃是《伤寒论》的核心,也是打开大门的一把钥匙。”你要打开《伤寒论》的宝库,这个大门,你的钥匙是什么,就是方和证。胡希恕就说得更绝对了:“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所以我们讲六经辨证,辨方证就是找到了最厉害的武器,最厉害的治疗临床疾病的武器,那么我们这里就接着来谈方证的问题。

《伤寒论》里面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方证,抓住了方证,就等于抓住了六经辨证的精髓。如何去抓这个方证呢?关键在于抓主证。这个大家都清楚,主证跟主诉是有区别的,这点在皮肤科里面尤为突出,在内科里面可能还不太突出,比如说咳喘,有一个病人以咳喘为主诉,我们首先脑袋里浮现的是治咳喘的经方。对不对啊,麻黄汤、加厚朴杏子汤、小青龙汤……但是如果你用麻黄汤去治荨麻疹,那你说起风团、瘙痒是麻黄汤的主证吗?都不好说,因为张仲景没说过。是吧,大家也没见过。那么我为什么能用麻黄汤来治荨麻疹呢?我为什么能桂枝汤来治荨麻疹呢?根据你的主诉和主证的区别。

就像刚才我说的那个例子,起风团、瘙痒这个是主诉,发病一周这个是主诉,但是如果是以这个来辨证,我们是无法想到用桂枝汤的,我们要抓什么?抓“脉浮、自汗,恶风”,抓住了这个,我们就能抓住桂枝汤的主证,就能想到用桂枝汤,那么你就不用担心,我们用桂枝汤能止住他的瘙痒吗?能去了他的风团吗?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如果你抓对了,肯定是有效的。如果他有口干,你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汤。为什么不是项背强几几呢?我想在临床上没有哪一个实案能够出现项背强几几的症状,不可能的。那为什么口干能够用桂枝加葛根汤?这是跟葛根这个药的本身特性是有关的。它既在太阳,又能主阳明,对不对?所以呢,如果口干、出现兼症,我们就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汤。所以,通过这种抓对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把经方活用,来治皮肤病。

区别了主证和主诉的关系,这就为经方治疗皮肤病打下了很多方面的基础。你不要总是着眼于这个病人是红斑、丘疹、脓疱、水泡啊,你在经方里面没有这个描述,都是一些什么振振欲擗地、小便不利等这一类,我们不能当做皮肤病来治。我们看到的皮损及病人的瘙痒疼痛是主诉,我们真正抓方证的时候,我们是抓主证。我这么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明白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要抓主证,而不是抓主诉。

我们以这个案例来看一下。

先介绍一个太阳病的桂枝汤证,这个病人是一个21岁的年轻女性,她是有荨麻疹两个月来诊的,每日起风团、瘙痒。我们刚才说了,要是以这个为主诉的话,我们没法抓方证、没法辨证。怕冷恶风,时汗出,口中和。口中和就是口里不渴不苦,没有异常的感觉。舌淡润,苔白,脉浮缓,还有点嗳气。当然这是个非常简单的慢性荨麻疹。那么我们用六经辨证怎么去考虑它,还是一样,我们要抓,先辨六经,再辨方证。辨六经,因为明显有脉浮,有脉浮我们必须得考虑它可能是在太阳,是不是?当然也有些不在太阳,脉浮的,我们通过四诊考虑,这个明显是在太阳考虑的,还伴有恶寒恶风、汗出恶风、口中和,那肯定是太阳表虚证啦,无汗表实、有汗表虚嘛。口中和、没有其他的兼夹,桂枝汤证。当然这个病人由于还有些胃肠道的症状,有嗳气,舌质是淡润,苔白的,还有一点脾胃的虚寒夹有湿的一个情况。我们加了一些健脾化湿和胃的药,这是一个桂枝汤的加味。

我们怎么去看桂枝汤的方证。桂枝汤是治疗一切太阳表虚的基本方,而且我们抓桂枝汤的主证,还可以再精简一下,比如说,柯韵伯说过:“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惟以脉弱自汗为主尔。”他就把桂枝汤的主证更加精简了,但见脉弱自汗就可以考虑桂枝汤方证了,这个就是辨桂枝汤方证的一个眼目,或者说一个核心。其他的在桂枝汤加减的用法,都是以此为准。比如说出现项背强几几者,用桂枝加葛根汤;出现表虚更甚、黄汗者,桂枝加黄芪汤;气上冲,用桂枝加桂汤,等等。

那么在皮肤科里面,怎么去应用它。很多发热性皮肤病,感染性发热像病毒疹、水痘、带状疱疹等,非感染性发热像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只要出现恶风、汗出、脉浮弱者,就有应用的机会;其他的过敏性皮肤病,如荨麻疹、湿疹、皮炎等,也有用的机会。对于慢性荨麻疹,这个方用的频率非常高。如果病人同时又出现手脚冷、面色苍白或萎黄、疲倦、舌体偏胖大、苔白润或白腻等,这个呢,是一个太阴血虚水盛的状态,我们可以用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这个可以告诉大家,很多年轻女性的慢性荨麻疹,经常出现当归芍药散和桂枝汤合方的机会。回去大家可以试一试啊。但如果是病人没有明显的自汗出,又怎么办?没有自汗出,那又怎么办?麻黄汤、麻桂各半汤或者麻桂各半汤合当归芍药散效果非常好,我个人体会,如果发热不是很剧烈的时候,麻黄可以用荆芥、防风代替,也可以适当加一些羌活、浮萍之类的,帮助疏风解表,其实也就是解太阳表的意思。如果发热严重,麻黄可以不去,或者麻黄、荆芥、防风同时用,也非常好,这个在临床上,年轻女性非常多,我这里为什么特别提出年轻女性非常多,到后面讲当归芍药散证的时候我们再讲。还有桂枝汤治疗各种全身性的或者局限性汗证如手足多汗证,桂枝汤用的机会非常多,当然,这个必须要桂枝汤和桂枝加黄芪汤、桂枝加附子汤、二加龙骨汤进行鉴别,这个我就不详说了。

合方运用刚才说了,桂枝麻黄各半汤,与小柴胡汤合方成柴胡桂枝汤,合五苓散,合四物汤,合桃红四物汤,合当归芍药散等,都有应用的机会。

未完待续。

声明:转载文章,版权问题请联删;治疗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0)

相关推荐

  • 厥阴病绝非少阳、阳明和太阴合病

    单位:易县中医医院 作者:王海龙 厥阴病作为<伤寒论>六经病之一,自唐宋以后医家对其争议颇多.伤寒大家陆渊雷更是将厥阴病篇定义为:伤寒厥阴病篇竟是千古医案. 诸医家之所以认为厥阴病疑难,究 ...

  • 我用经方的体会|做一代经方传人(二)

    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林佳明 冯世纶经方传承班 做经方一代传人 案例 三 病史:苏XX,男,62岁,因"失眠焦虑,坐立不安3年,加重9个月"来诊. 患者多年前经商失败患上& ...

  • 《左手伤寒右手温病》之经方医案一则

    经方医案一则 李某,男,78岁,2017.02. 27初诊:既往史:间质性肺病病史,在外院服用中药治疗后因汗多而就诊.自诉近一周来活动后.饮热水后汗出明显,汗出后恶风恶寒.上腭干,喜饮热水.一侧鼻孔有 ...

  • 明师丨刘志杰老师谈经方辨治系列第七讲《收藏版》

    继脉诊.舌诊之后 "经方辨证概论"系列沙龙进入论治篇 实践验证理论 切实在临床上提高疗效 2018年11月21日 由汉传医学大家 刘志杰 老师 为我们带来 "经方辨治概论 ...

  • 经方辨治脑动脉硬化的思路与方法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基本方证,弄懂仲景本意,运用经方辨治各种疑难杂病. ...

  • 经方辨治前列腺增生的思路与方法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基本方证,弄懂仲景本意,运用经方辨治各种疑难杂病. ...

  • 经方辨治冠心病的思路与方法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基本方证,弄懂仲景本意,运用经方辨治各种疑难杂病. ...

  • 经方奇效——欧阳卫权治疗皮肤病验案

    黄连阿胶汤皮肤科新用 黄连阿胶汤为伤寒名方,见于少阴病篇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为治疗邪入少阴,灼伤阴血,邪热扰心,而致失眠心烦.方中 ...

  • 16.气、卫、血、营/经方辨治基本概念08/经方中医研习笔记(八)

    卫.营 卫,指代津液.是阳中之阴,气中之血.五行归金. 卫,脱胎于无形之气,逐渐变成有形物质,要与血沟通,把气送到血中,催化血的生机. 卫归属西方金,须凉肃而输布周身.不凉肃就不会成为津液,或者由于温 ...

  • 经方辨治疑难杂病的临床应用体会&王彦权论附子

    中医书友会第2158期 I导读:临床实践是中医的唯一源泉,<伤寒论>本身并不能产生经方医学,只有在患者身上许许多多同中有异的临床现象中才能产生经方医学.附子是好药,在于会不会用.王彦权老师 ...

  • 投稿|经方辨治疑难杂病的临床应用体会&王彦权论附子

    I导读:临床实践是中医的唯一源泉,<伤寒论>本身并不能产生经方医学,只有在患者身上许许多多同中有异的临床现象中才能产生经方医学.附子是好药,在于会不会用.王彦权老师讲了附子的常用之法,也讲 ...

  • 经方辨治偏头痛

    偏头痛以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为临床特征,属于中医"头风"范畴.头风为病,具有作止无常,或左或右.卒发卒止,愈后退触复发的特点.具有善行数变之风象.头为诸阳之会,居高巅之位,惟风邪可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