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新成:变迁的小城
变迁的小城
戴新成
初冬的小城寒意渐浓,虽过了花红柳绿的时节,但小城那靓丽整洁的柏油街道,红红火火的企业和门店,吸引人的旅游设施,山水相依的秀丽风光,一张张幸福满满的笑脸,依然展现出社会快速发展的勃勃生机。
曾几何时,小城变了模样。我是1979年春由下乡插队知青的身份走进小城工作的。
走进小城,才知道小城真的很小,只有一条与哗哗向东日夜奔流的汉江平行的老街,一条不到千米的向阳大街,低低矮矮的房子,抽一根烟的功夫,就走到两条街的尽头了,好一座玲珑袖珍的小城。城内主要是青砖土瓦的民居,也很陈旧,甚至残破,路面坑坑凸凸,角角落落散落着雕花柱础,狮龙菩萨残碑之物,基本保存完好的锈迹斑斑的东西铁皮城门,透露着小城沧桑悠远的信息。简陋的县政府机关大院的东边,有一栋4层楼,恍如鹤立鸡群,誉为小城第一高楼。与老街晒太阳三三二二的老人聊起过去,他们会津津有味地比划着讲述道,这里是老县衙,那里是禹王宫,江西会馆,那里是文庙,古戏楼子,簧学巷,校场坝,老渡口……老人们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老街紧邻汉江,就是过去上通汉中下通武汉的黄金水道。西边汉江河面上横跨一座几百米的石拱桥,再往上几百米就是石泉水力发电站了。
小城慢慢地越过旧墙青石,不声不响地东延西扩是近20年的事。那些大大小小的党政机关单位,一个个从小城搬出,造型各异,或高或矮的建筑矗立起来。居民群众也随之从逼仄的旧城、荒凉的山乡搬出,纷纷聚落到江南、珍珠河畔、杨柳、火车站等一片一片新的小区,各式各样的楼房也树林般一幢幢拔地而起。小城人渐渐多了起来,以至悄然形成一条与小城相连通的宽阔大街。除了老城,向阳大街,建成了北环城路街,滨江大道街,杨柳大街,江南大街等,金江龙庭、滨江明珠、人民大厦、西江盛景等高楼达30多层。处地春潮广场旁近20层的政务中心集中了40多个党政机关干部办公,成为了最大的写字楼。人渐渐多了起来,汽车也渐渐多起来了,四面八方的人们也来到这里,街道车水马龙,建起了三道人行天桥,在要冲路口安装了数不清的红绿灯,就像一双双眨动的眼睛,帮助人们看路,规范着小城人来往出行,小城人也自觉地该停停、该行行,心底明白这言行举止就叫文明。
请来近百名远近闻名的书法家在滨江大道沿线挡墙的石板上,采用含蓄、古朴、豪放、雄浑、秀丽、稚拙风格各异的书法艺术,镌刻上唐诗宋词名言警句等,成为声名远扬的书法走廊。几乎是一夜之间街头冒出了许多伴随绿色景观的山石和艺术雕塑,而雕塑最具代表性的,就属城东大门处几层楼高的“丝绸蚕茧”了,展示了小城从汉代就开始兴桑养蚕的悠久历史。小城人生性务实,当初对这新事物有些不理解,说弄这个有啥子用,顶不了钱花,也当不了饭吃。久而久之,人们潜意识里也接受了,一说到哪儿?“蚕茧”那儿!蚕茧雕塑竟成了最早的地标,每天都有人来到这里玩抖音照像留念。小城陆续建造了雄狮欢腾、吊罐火炉、汉水琴女、鬼谷子授徒、县太爷、书童、浣女、农家父子、鎏金铜蚕等几十处雕塑,成为小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向南来北往的人们和世界展示着小城独有的文化个性与历史魅力,展示着小城人跟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眼光襟怀和精神,俨然像一座充满现代气派的城市呢。
夜晚小城收起了白天的妆容,万家灯火和亮化工程的满天五彩星光仿佛使江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火树银花,五彩滨纷,金水四溢,绘出一幅色彩和谐如梦如幻的诗意长卷。淡红色街灯点缀下,三五成群的穿着汉服的姑娘和小伙子在青石板铺就的街上踱步缓行,一路欢声笑语,有的还手举着手机热情洋溢地直播,千年小城在网络的链接下重新迸发出生动新鲜的活力。忽然间,只听锣鼓大作,人声鼎沸,只见走来了一长队穿着古装的县令衙役、鬼谷子、彩龙雄狮的人马,沿街巡游表演,顿时街道变得拥挤不堪,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球,由于常态化的民俗演出,延续了传统文脉。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事物新业态不断涌现,各类生活服务更加细致周到。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做生意,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网上购物,快递服务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仅几万人口的小城,就有四五十家快递公司的配送网点,包括韵达、天天、申通、圆通、顺丰等。快递员骑着三轮摩托车、开着小面包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不管是寒冬还是盛夏,风里来、雨里去,将大大小小的包裹及时送到每一名买家手中,方便着人们的生活。“打开电脑或手机,在各大网购平台上,各类商品应有尽有,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说起如今购物的便捷,老百姓赞不绝口。拿笔者来说,最近几年网上购物越来越频繁了。从家用电器到衣服鞋袜,从油盐酱醋到图书玩具,日常生活用品基本都是从网上购买。有时一天当中会陆续收到三四个包裹,有女儿买的,老伴买的,笔者买的。经常在外忙碌顾不上做饭,就用手机下单让外卖员送饭菜到家门口,连碗筷都不用洗了。以往我们给外地亲友寄茶叶腊肉黑木耳天麻等特产,都得到县邮局,现在只要在家门口把东西交给快递员就行了。
值得一提的是,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开始讲文明了,开始把"拉”看得和"吃”一样的重要了,掀起了一场厕所革命。沿街建起了几十处冲水式公厕,二处三星级公厕,有专门人员负责清扫。居民和农村各家各户修起了冲水式厕所。许多住户的厕所是一个家庭中最讲究、最清洁之地,房子大,见不到蚊蝇虫蛆,见不到灰尘,闻不到臭味,很多人已经不把厕所称作“厕所”,而称之为“化妆间"了。再也看不见过去“屎成堆,尿成河”,臭气熏天,蚊蝇乱飞,无处下脚的场景了,使生活环境有了彻底改观,这真让人欣喜。
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让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开始丰富起来。以退休职工为主力军的30多个文体协会如雨后春笋,几千名会员从麻将桌上酒场子中走了出来,登上了在街道广场村庄院落搭起的简易舞台,每年载歌载舞演出文艺节目200多场次,节目内容贴近生活和实际,丰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助力新民风建设和脱贫攻坚,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彰显了人们蓬勃向上多才多艺的丰彩。每次回小镇探亲,乡亲们都要扯着我聊上好大一会儿,讲一讲外面的精彩世界,听一听他们叙说家乡吃住行的变化如何之大,他们说起身边的变化人人眉飞色舞,对这片热土的深沉挚爱和对收入增长生活幸福的欢欣鼓舞,洋溢在脸上的那种自豪兴奋与淳朴,深深地感动了我。
我来小城40多年,从事广电工作走遍了诸多的山山水水,访谈了川道高山乡镇的村村落落。这里有几万年前人类活动的历史,五千年的汉水文化,三千多年的鬼谷子文化,无数先烈英勇悲壮的抗战故事和红四方面军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红色文化等等,这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与中华文明一脉绵延,正是小城发展自信的强大基因与底蕴。
站在山巅眺望,小城四面环山,呈峡长地型,一条汉江绕城而过,这条江水造就了愈加藏风聚气的风水秀丽之势。近年来,为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下功天治理河道,河长上任,江水不再污浊,绿水清流,白云倒映,水鸟鱼鹭翻飞。汉边几处红石包上常见游泳人放的衣物,几十名身体强健的游泳队员一年四季到中流击水,小城一派泠泠水韵。如今小城向东向西已延伸七八公里,周边还建设了卫星城镇,过去地道的农民也随之步入城镇化的浩荡进程中。
40多年,于宇宙不过一瞬,于我却由青春洋溢而渐入老境,每天我走进走出的小城呢?从历史遗留的砖瓦墙基走出,愈发地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实在是今非昔比,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的示范县。以后还会如何发展,我根本没法设想,只管随着小城的脚步,伴随着匆匆的时光,一起走向辉煌的明天。
我始终相信,山城相依的生态宜居的历史久远的小城,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戴新成,石泉县广播电视台退休记者。
↓阅读往期↓
关注摩岩 · 时尚生活↓
网络图片权属不详,如不妥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