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学”和“碑学”这两种流派的区别是什么?
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郑成志。
在历史的演进中,书法界出现了“帖学”和“碑学”这两种流派,长期以来,“帖学”是其中的主流流派,在书法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碑学”则相对较为沉寂。清代时期,“碑学”出现了长足的发展,开始勃兴。
兰亭集序
关于“帖学”和“碑学”,最早是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明确提出来的。“帖学”主要是指以王羲之和王献之以及属于其书法体系之下的晋、唐、宋等时代的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和理论为主要指导进行书法创作;“碑学”则是指以两汉的碑板石刻及书风为指导的书法创作。
碑帖
清代初期,由于文字狱的严苛,广大的文人不得不转变方向,不再从事文字创作,而是开始纷纷投身于金石学之中,以避祸保身,这种潮流的出现也就导致了金石学的勃兴,大量的古代碑刻被发现并重视。其中所蕴含的书法技法和理念也逐渐被广大的文人所了解、重视。
再而,长期以来,“帖学”在书坛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广大书法家的创作,也多无法摆脱这一领域的束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这一领域已经愈加成熟,单纯的书风也逐渐显露现出呆板的情况,难有新的突破。且由于时间的流逝,“帖学”最为原始的作品也愈加稀少,更难获得,文人难以获得珍贵的原帖,多是参照后人的作品进行创作,此时的书风也更难体现出原始的风貌。重要的书法作品多为皇家珍藏,平民难窥其珍。且清代早期帝王也多好书法,不断的临摹原帖并翻印翻刻,原帖的神韵也逐渐失去了本来的风貌,更是导致其僵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碑学书法作品
正如上文所述,在清初文字狱的风潮里,金石学得以勃兴,这一方面产生了新的书风,另一方面也使得广大文人投身于金石研究之中,深入体悟其中所包含的书法韵味。再而,珍贵的原帖往往为皇家所垄断珍藏,普通文人多是以后人的再创作为模板联系,神韵渐失。而“碑学”则不一样,我国悠久的历史提供了太多的书法模板,这些金石往往散落于田野之间,或深埋于泥土之中,广大文人只要稍费心力,便可寻找到原始的作品进行学习,能更进一步的贴近原始的书风。且由于“帖学”长期以来的发展已经非常完善,难有突破,投身于“碑学”之中,也能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跳出长期以来的束缚,故而也受到了广大文人的喜好。
参考资料:
1.张孜,清代碑学兴起的历程和意义,艺海,2017年12期
2.贺电,清代碑学勃兴与政治,中国书法报,2017-08-15
3.王超,清代书法理论中碑学的审美意识,文学教育(下),2017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