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373课:你认识的“钩”字,其实并不简单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句”部的两个汉字:“笱”和“鉤”。现代汉语中,笱归“竹”部,鉤归“金”部,检字时要注意。因为“句”通“勾”,“鉤”是“鈎”的异体字,“鈎”后来又简化为“钩”,“钩”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所以本课的重点汉字是“钩”。两个字的详情如下:
1、笱。读gǒu。《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笱,曲竹捕鱼笱也。从竹,从句,句亦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曲竹,故从竹句。”会意兼形声字,本义是篾织的捕鱼笼子,大口小颈,颈部装有倒须,腹大而长,鱼入而不能出。《诗·邶风·谷风》:“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毛传》:“笱,所以捕鱼也。”
(笱)
笱的小篆写法如图:
(笱的小篆写法)
2、鉤。鉤的读音有三:
(一)gōu。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鉤,曲也。从金,从句,句亦声。”会意兼形声字。本义是弯曲。《战国策·西周策·苏厉谓周君曰》:“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不久身体疲倦,便会弓箭弯曲(歪斜),一发不中,从前的努力都白费了。《礼记·深衣》:“续衽鉤边,要缝半下。”郑玄注:“钩边,若今曲裾也。”这是指的汉服样式。
(汉服深衣曲裾)
另外,钩多指形状弯曲,用于探取、连接、悬挂器物的用具。这也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所说的“本作曲鉤也”。《玉篇·金部》:“钩,铁曲也。”用法有三:
其一、钓钩。《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鉤巨缁,五十犗以为饵。”任公子做了大鱼钩和粗黑的绳子,他把五十头肥壮的牛作为鱼饵。
其二、挂钩。《集韵·侯韵》:“钩,悬物者。”《古乐府·陌上桑》:“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挂钩、提钩)。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其三、带钩。《六书故·地理一》:“钩带有钩,钩带者也。”《庄子·胠箧》:“彼窃鉤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盗窃带钩的人,会被杀掉,盗窃了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
本义之外,钩还有很多用法,常用的有:
(1)古兵器,似剑而曲。《广韵·侯韵》:“钩,剑属。”《汉书·韩延寿传》:“延寿又取官铜物,候月蚀铸作刀剑鉤镡。”颜师古曰:“钩亦兵器也,似剑而曲,所以钩杀人也。”
(古兵器钩)
(2)车心木。连接车厢和轴的车具。《释名·释车》:“钩心,从舆心下钩轴也。”《周礼·考工记·车人》:“凡为辕三其轮崇,参分其长,二在前,一在后,以鑿其钩。”郑玄注引郑司农云:“钩,钩心。”其实,之所以车心木叫做钩,多是因为它的样子像一个钩。
(居于车心的车心木是钩状的)
(3)圆规,木匠用来画圆的工具。《庄子·马蹄》:“我善治木,曲中者中钩,直者应绳。”我善于整治木材,使得弯的符合圆规(曲线板),直的符合墨线。
(木匠用圆规)
(4)镰刀。《方言》卷五:“刈钩,自关而西或谓之鉤,或谓之镰。”就是割麦子的镰刀,如图:
(镰刀)
(5)马颔下带饰。《周礼·春官·巾车》:“金路钩,樊缨九就。”郑玄注:“钩,娄颔钩为拘,杜子春读为鉤。”
(6)钩取;钩住。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句部》:“钩,曲物曰钩,因之以钩取物亦曰钩。”这实际上是名词动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或以戟钩之,断肘而死。”有人用戟钩打他,把他的手臂打断,他就死了。又引申为略取。《荀子·强国》:“大燕鰌吾后,劲魏鉤吾右。”强大的燕国紧逼在我们的后面,强劲的魏国略取(牵制)了我们的西面。
(7)改动。《后汉书·陈宠传》:“宠又钩校律令条法,溢于《甫刑》者除之”李贤注:“钩犹动也。”改动了律法。
(8)扣留。《汉书·鲍宣传》:“宣出逢之,使吏鉤止丞相掾史,没入其车马。”颜师古曰:“钩,留也。”鲍宣碰上了,派官吏扣留了丞相椽史,把他们的车马赶进司隶官署。
(9)反;约束。《庄子·徐无鬼》:“使之治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成玄英疏:“上以忠直钩束于君,下以清明忤百姓。”如果任用他执掌国家大事,在上说,将要约束君王的意旨;在下说,将要违背人民的愿望。
(10)牵连。《后汉书·党锢列传·范滂》:“后牢修诬言鉤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李贤注:“钩,引也。”
(11)探索;探讨。比如,史海钩沉。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对史书类典籍必定总结掌握它的纲要,对论说类典籍必定探寻其深奥隐微的意义,这是韩愈的治学态度。
(韩愈)
(12)中医脉象的一种。《素问·阴阳别论》:“鼓一阳曰钩。”王冰注:“一阳鼓动,脉见钩也。”
(13)植物名。就是王瓜。《尔雅·释草》:“钩,藈菇。”郭璞注:“钩娄也,一名王瓜,实如瓝瓜,正赤,味苦。”
(王瓜)
(14)古代的游戏。李商隐《无题》:“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这里的钩,指的就是这种游戏,就是藏钩。
(15)汉字的一种笔形。比如“乙”。南朝齐王僧虔《论书》:“(索靖)甚矜其书,名其字势曰:‘银钩虿尾’。”
(书法里的卧钩)
(16)书法术语。执笔法之一,用中指指尖钩压笔管,使笔尖向下。如图:
(执笔法里的钩)
(17)用笔钩出字形或画的轮廓。又分单钩和双钩,如图:
(双钩篆书字帖)
(18)一种缝纫法。有一种毛线编织方法,纯用钩法,如图:
(钩针编织)
(19)水名。《山海经·东山经》:“又东二百里,曰太山……钩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劳水。”
此外,钩还是姓氏。《正字通·金部》:“钩,姓,宋钩光祖。”
(二)gòu。这个读音出自《集韵》,指钩梯,攻城具之一。《诗·大雅·皇矣》:“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毛传》:“钩,钩梯也,所以钩引上城者。”用你的钩梯和戈矛,临车冲车赴战场,讨伐崇国削弱殷商。
(攻城钩梯)
(三)qú。这个读音出自《集韵》。专用于“钩町”一词,古国名,《集韵·虞韵》:“钩町,西南夷国名。”
钩的小篆写法如图:
(钩的小篆写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