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军珍:戴个高帽,就真的高了?

导语

“戴高帽”本身就是不自信的表现,企业或个人一旦失去了“自信”,那么在前行的路上则会更加艰难,因为在“说不清自己”的情况下前行本身就是盲目的。

记得几年前去一家公司做培训时企业老板给我介绍他的中层人员,介绍到其中一位他说:“这是我们公司农业部的张部长”。我当时一愣,觉得很不可思议,只是机械的点点头。后来,培训了几次,逐渐熟了,我大着胆子问:“怎么还有农业部长”?他们告诉我,他们企业除了养殖还有种植项目,他们企业种了几百亩地,负责这个项目的部门叫“农业部”,而这个部门的头则叫“部长”,他们企业“农业部”的负责人姓张,所以他们习惯称“张部长”。

由于工作性质的缘由,这几年去了许多企业,特别是去过许多动保企业和养殖企业,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许多企业老板喜欢给自己的企业或员工“戴个高帽”。一个很小的公司动辄就叫“集团”,于是在动保行业出现了许多所谓的“集团”,为了让别人感觉到自己的企业更像“集团”,开始编各种各样根本不存在的“机构”名称,明明是贴牌生产,自己只有个销售公司,非要写成“××集团”,“××生产基地”,“××公司”等等,如果企业里面聘一个大学老师当顾问甚至讲过两场课,还会加上一个“××大学××研究院”之类的名称,让人一看,似乎有许多“企业”,真像一个“集团”。还有的企业在组织架构上“做文章”,典型的做法就是把部门名称“放大”,或把部门负责人“拔高”,明明是只有一个人也要叫“××部门”,头衔则是“部门经理”,而实际上却是“光杆司令”,更有甚者共管了两个人,每个人都是“部门经理”,而管这两个人的“头”则叫“副总裁”。一个省放了一个销售人员,说白了就是个销售员,而名片上非要印个“大区经理”,甚至“分公司总经理”的头衔......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这种给自己的企业或员工“戴个高帽”的现象,在农牧行业确实大量存在。也许从企业老板的角度看无论给企业还是给员工“戴个高帽”,这是故意做给别人看的,特别是做给客户看,让客户感觉到企业很有“实力”,员工出去和客户见面似乎自己的“身份”也“高大上”,这样企业更容易“生存”,这样的“美好期待”真能实现吗?

企业给自己或员工“戴个高帽”会出现一些企业老板不愿意看到的“后遗症”,典型的表现是小企业呈现“大企业病”,“管理者”居多,而从事具体工作的职位太少,甚至没有。本来是从事具体工作的人,被“戴了高帽”后久而久之开始抱怨自己没有部下,而老是在做具体工作。企业部门设置“虚胖”,一项简单的工作牵扯太多的部门,从而使工作效率低下,一个销售人员挂个虚衔,到处“跑”市场,而不做具体工作。

大企业有大企业的活法,小企业有小企业的活法,虽然活法不同,但只要脚踏实地,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步伐,坚持......每个企业都能找到自己的路子,靠“戴个高帽”来“拔高”企业,不但高不起来,反而使企业更“矮小”,“戴高帽”本身就是不自信的表现,企业或个人一旦失去了“自信”,那么在前行的路上则会更加艰难,因为在“说不清自己”的情况下前行本身就是盲目的。

所以,正视不足,知道差距,脚踏实地,事实就是,这才是企业领导者应该想的正道,而不是给企业或员工“戴个高帽”,帽子越高,越会衬托自己的矮小!

—  完  —

关注我,每周三篇原创文章给您最接地气、最受用的内容,真实的事件剖析、科学的管理知识、最新的行业热点天天阅读,有着相同价值观的高级人才,让我们一起成长!

(长按图片,点击识别图片二维码)

微信号:zhenmoujunlue

推荐阅读

► 戈军珍:2017年动保行业的十大谎言

► 戈军珍:朱由检如此勤奋,大明为何还是完了?

► 戈军珍:这样的制度怎么执行?

► 戈军珍:难以忘却的青春记忆•关门打狗

► 戈军珍:在不知足中常乐

► 戈军珍:从年羹尧之死看职业经理人的定位

-商务联系-

狄老师  18131114002

本文由珍谋钧略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原创首发,注明来源视为授权转载。

作者  | 戈军珍珍谋钧略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创始人、首席咨询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河北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多家院校客座教授;《今日畜牧兽医》编委;曾任职多家动保企业CEO,对动保行业发展有独到见解;擅长农牧企业营销管理、咨询指导与实践落地。曾出版发行动保行业营销专著《跨入成功之门》、《一个兽药人的思考》、《一个兽药人的再思考》、《破局——动保行业经营管理透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