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绘画作品的数字展现
摘要:文章以创作体会来试图通过两种绘画方式优劣势的对比,反应数字绘画和传统绘画二者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要在服务大众的生活中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传统绘画在历史中就发挥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化艺术这种新兴媒介的猛速发展,增加了人们对作品创作的方式,但是现在,人们对数字绘画仍旧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或是抵制,或是崇拜,但不可否认,其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贡献却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满足了人们对绘画艺术的追求。
关键词:数字绘画;传统绘画;服务生活;艺术融合
信息化技术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时代的变迁不断更新与发展,传统绘画思维被新兴的数字绘画所冲击,数字绘画在发扬传统,在变革创新中发挥作用。
一、数字绘画的定义
所谓数字绘画就是通过采用压感笔、三维扫描、动态传感在手绘板上面操作与电脑连接在一起通过电脑软件如Photoshop进行绘画,采用这种方式所画出来的作品易于保存,携带方便并且可以反复使用。开始也有一部分人对他的一些缺点提出了质疑,认为他所产生的作品有些呆板,与传统绘画的精神格格不入,产生了分歧。通过后续新興时代的补充,数字绘画技术得以发展。
二、表现风格中的优势
数字绘画不用直接使用颜料,绘画软件内的图片和绘画方式可以根据绘画者的使用需求来决定。绘画创造者为了给使用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灵感的私人空间,可以开发利用制作出不一样的绘画效果,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要求来应用此软件,已满足自己对作品内容的不同表现风格,以表现自己的个人倾向可以通过笔触的不同加以效仿,下载笔触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甚至可以自己制作出自己想要的笔触。
通过使用电脑绘画拓宽了创作思路,在创作过程中除了能够更好的展现故事外还可以将更多想象通过数字技术加持到作品当中,让作品更具想象性。
(一)数字绘画工具让作品更加完善
传统绘画艺术使其更具代表性,并且可以具有—定的形状、质感、体积和空间等。
而数字绘画的自由度较高,基本已经可以代替纸笔了,随着软件的不断更新升级,数字绘画工具手感极佳,配套的软件也如雨后春笋。尤其是数位板出现后,绘画并不需要太深厚的功底,业余的人上手也比较容易,因此数位板受到大家的欢迎。数字绘画较高的自由度赋予了作品更多的可能性,利用这一优势使在创作过程中更加如鱼得水,利用数字绘画工具让作品展现的更加完美。
(二)数字绘画对于作品的意义
首先是数字绘画节省成本。传统绘画工具繁多,材料贵,成本较高。利用手一系列数字化设备来创作实践,提供了各种方便工具,以及色盘、橡皮、钢笔等传统绘画工具来实现各种形式的绘画。数绘与传统绘画相比,数字绘画的便利性则不需要提前准备具和材料,只需一个电脑一个手绘板足够,为作品创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空间和经济成本,使其具有强的接纳性和容纳性。
其次数字绘画相比较于传统绘画来说更易于保存。数字绘画作品不会出现像传统绘画一样会变色、脱落等各种令人心疼材料的问题,理论上来说保存下来是自始至终的。
然后数字绘画应用范围广。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传统绘画主要悬挂在公共场所、展厅或住宅供人欣赏,而数字绘画还被创作者运用到儿童绘本、动画、平面设计与电影之中。
最后数字绘画作品可以借助网络传播媒介从而使得图像信息扩散充斥到我们的家园地球村的每个角落里,但是传统媒介大部分在这种网络媒介传播的冲击下走下坡路的趋势。
三、通过数字绘画实现了自我突破
绘画的形式是人们用来表现内心的情感活动,绘画的过程是人们用来传递多种感官参与的精神活动。在进行某一种类的创作时,对笔的熟练控制,能够将脑中的想象力和感觉表现在画面上转换为看得见的色彩和形状。
为了摆脱掉传统绘画当中存在的束缚,创作过程提高了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在创作中对数字绘画和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有了更深的理解。虽然数字绘画有着数不清的优势,但是它毕竟还是属于绘画创作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而已,只有促进艺术创作的生成与发展,或者区别于传统绘画并且以自己的方式形成新的绘画门类,才能为艺术的发展和变革提供新的驱动力。
在科技信息时代,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绘画已经鲜为人知,这只不过是传统绘画历史的前进与发展。但是它的出现,只是对传统绘画种类的丰富,但是不能取代它。但现在的问题不是要驱逐数字绘画,而是怎样更好的利用数字绘画为人类服务。
总之,当前电脑与人的关系是微妙而复杂的,电脑虽然比人脑先进,但是仍然需要人来支配使用,绘画创作者通过使用电脑这种科技产品进行创作。在绘画的发展历程中也曾出现过千姿百态的特色风格、形态技巧和表现手法,但是无论哪种方式都要依赖于人的欣赏水平和感知器官,还要结合艺术家对艺术创作的艺术形式与思想性要完美结合,作品不只需要反映现实生活,也要突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触,不仅需要突出表现作者的思想动态和感情色彩,同时还要体现出作者对世界观的理解。只有不断深入学习创作理念和完善专业技术方面的变化,适应当前现代生活的需要,才能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并且从中受到更好的教育同时得到美得享受。
参考文献:
[1]张耕云.数字媒介与艺术[J].美术研究,2001(01).
[2]薛生健.媒介与表现——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新质[J].大众文艺,2013(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36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