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角度聊教育中的联系问题
教书二十多年了,人生也步入了不惑之年。这个阶段,我们经历了中国、上海的教育改革(当然现在的改革还在进行中),有时会反思一些小小的问题。一些改革是有成效的。而另一些却收效甚微。
在一线,要么是在学校,要么在去学校的路上, 要么是在讨论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当然每天要和孩子接触,我们知道孩子们为什么掉队、辍学。我们知道孩子们为什么学不下去。从教师视角看:恐怕居多的还是同龄人的坏影响以及人在心不在(用一句以前常听见的话叫做:灵魂不在、梦游等)。但是,从心理视角看可以找到一个共性的问题,学生和教师的没有建立个人间的真正“关系”。
学习就是理解各种关系。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都曾经被一位老师 或者一个成年人影响过。这么多年,如果教师将教书认为是一种职责或者职业的话,学生恐怕不会记得你。因为他们不会和不喜欢的人学习。进而教师就会很累、痛苦。反之,则是快乐。而这就需要和学生建立联系。我们不仅要说需要被理解,而且也要理解孩子,学会说对不起,学会道歉。
记得,我第一次说对不起的时候,孩子们有点懵圈。不过好处是他们重拾自信,学术上也有进步。
多年前,我曾告诉过我班(平行班)的孩子,你们是最好的,我也给过他们一个口号:To be No.1。这些孩子中后来在多方面都超过了提高班,其中有个孩子后来还考入北大。成为当年上海进入北大的五十分之一。
事实表明:你长时间的这么说, 它就会开始变成事实。
作为人、作为教师,你不会喜欢每一个人, 然而难搞的那几个的出现也是有理由的。 这就是联系,是关系。 当你不会喜欢他们每一个人的时候,关键就是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一点。教学和学习应该是让人愉快的事情。我们的世界会变得多么的强大如果我们的孩子都不害怕接受挑战,不害怕思考, 都能赢得了一个结果。一个成年人要永远不放弃他们, 懂得联系的强大力量, 坚信他们可以变成那个最好的自己。
教师的职责:天生就是重塑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