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睿:由一根丝瓜走出的蔬菜育种传奇路
记者 刘早生 李朋 特约通讯员 陈佳
合川丝瓜蔬菜研究所所长邓睿
合川位于重庆市的正北方,靠近华蓥山,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绕城而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小重庆之称,这里也是合川丝瓜蔬菜研究所所在地。
走进合川,只要问起当地人知不知道“湖皱丝瓜”,当地人都爽朗地答道:“'这是我们的特产蔬菜,谁不知道啊,早就远近闻名,无人不知,湖皱丝瓜系列在我们这里种的人可多了。”提起湖皱丝瓜,就不能不提起合川丝瓜蔬菜研究所,十几年来,该所为选育推广当地特色蔬菜品种上可谓不遗余力,其中主力就是现在的合川丝瓜蔬菜研究所当家人邓睿。
传承父志,义无反顾投身农业
邓睿的父亲邓联中,在全国蔬菜行业中那可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是中国第一家丝瓜研究所的创始人,也是知名的蔬菜育种专家。
“父亲邓联中出生于重庆合川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合川农科所良种场从工人做到副场长。2000年,父亲着手创建重庆合川丝瓜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在他带领下该所先后培育成功杂交丝瓜品种6个,冬瓜、萝卜、苦瓜、莴笋、菜用玉米等20多个优良品种,并先后获得蔬菜工作突出贡献奖、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从上小学开始,我就跟着父亲跑遍了合川的田间地头,可以说,从小双脚就沾满了泥土,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对土地有了一份热爱,那份挥之不去的农业情怀早已潜移默化植入了我的心中。”邓睿告诉记者。
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合川分校校长陈佳(右)在邓睿的蔬菜试验基地调研
2004年,邓睿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一边攻读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学位,一边在重庆宏洲律师事务所从事法律工作。在律师事务所期间因为拥有法律和管理两方面的知识,深得领导赏识,被委以负责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工作,主任助理职务。
一年后,父亲邓联中因为年龄原因,加上长期的生活无规律及生活环境的恶劣,身体也大不如年轻时候,于是决定把自己的蔬菜育种事业交给自己的儿子来打理。邓睿抱着对农业的热爱,二话没说,就放弃得心应手的法律工作,回到合川老家投身农业,接过父亲的蔬菜品种研发棒,一头埋进了试验地里。
对邓睿自己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选择。可是在他人看来,这是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选择。不少人都会问,为什么要放弃体面、高大上的律师工作而回到老家终日与泥土为伴?邓睿没有过多的解释,默默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邓睿在甘蓝品比试验基地
单从业务上来说,转行搞育种,对邓睿来说难度并不大。五六岁时,他就在父亲试验地边上玩,看父亲给蔬菜授粉、去雄,记录、测量蔬菜生长情况,长大一点了就帮着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当时他已能记住许多蔬菜品种。采访时,邓睿大笑着说自己“从小就是研究生毕业”,这里头的道道,看都看会了。
但是在接手父亲事业之初,父亲留给邓睿的只有三万元流动资金和价值十万元的研究材料,可以说是白手起家。面对简陋的工作环境和相对落后的装备,邓睿没有抱怨,而是全身心地把工作重点放在了育种和推广工作上。
不畏艰难,创新技术培育新品种
为了尽快度过资金匮乏的瓶颈期,邓睿四处奔走,运用自己与父亲累积的信用作为第一年的资金周转。并且谦虚学习,潜心钻研蔬菜育种与科研技术,快速掌握核心竞争力。在父亲的指导下,邓睿很快成为蔬菜育种行业的专家,
“蔬菜种子的繁育工作繁重又复杂,从播种育苗、定植、杂交授粉、田间管理、收购验质,每个环节都关系着种子质量,不能有任何马虎大意。”邓睿说。几年下来,邓睿小有收获,但并没有裹足不前,在经营中悟出一个道理:“必须不断创新技术,培育优良品种,企业才可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2011年,邓睿在合川区钓鱼城办事处大阳村承包30余亩地,用于蔬菜新品种的研发。此年,邓睿刚好30岁,土地合同期限也是30年,也就是说要经营到其60岁才能到期。这也可以说,这是邓睿在向世人表明自己一生将投入到农业事业当中去。
为了应用最新的育种技术,研发出更优秀的蔬菜新品种,合川丝瓜研究所联手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方志远院士团队开发蔬菜新品种,并得到方院士的充分肯定。也与重庆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西南大学园艺学院、湖南省农科所、福建省农科所等国家级农业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成功研发出杂交丝瓜、杂交黄瓜、杂交南瓜等系列优良新品种。还利用卫星搭载莴笋、苦瓜的太空育种技术(卫星搭载公正号:京正字第14748号),成功研发出太空苦瓜、太空莴笋新型优良品种。邓睿自主研发出的太空苦瓜根系特别发达、单果重可达1千克以上,嫁接后单株可产50千克以上的鲜苦瓜,成为西部地区蔬菜种业的一个亮点,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广大农户的喜爱和市场的认可。
甘蓝品比试验基地
“蔬菜育种没有终点,是优中选优的过程,创新一直在路上!”采访时,在育种的塑料大棚内,刚从外地出差赶回来的邓睿不停地向记者介绍着各种蔬菜种苗,脸上写满了自信。
有这样一种说法, 种业人一年365天中有360天在地里,剩下的5天在路上。
“育种这一行很辛苦、很枯燥,要耐得住寂寞。当培育出好的品种时,也很快乐。育种需要时间积累,培育一个品种,从材料收集、初代选育、杂交组合、推广到使其适应市场,周期大约7~8年。对于育种体系的建设,10 年才刚起步,20~30 年才能形成种子产业化。在持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技术的更新、资源的积累才得以实现。”邓睿谈起育种的甘苦深有体会。
差异化竞争,打造蔬菜繁育推广全产业链
当记者问起“作为一个民间的蔬菜育种推广机构,如何与众多的大型的科研院所竞争”时,邓睿的思路异常清晰。他说:“蔬菜品种地域性非常明显,每个区域的地理气候环境,当地人的口味喜爱,都会影响这个区域的品种种植。那些大的科研机构有他的技术市场优势,做的是些大众产品,很多区域的小众品种,他们不做,我们就可以深入研发。就拿丝瓜来说,品种有棱的,有皱皮的,还有光皮的,这大的里面还可以细分很多,比如形状有长的,短的,有圆柱型的,有橄榄型的,等等。我们选择其中一两种有地域特色的进行开发,效益也很不错。”
蔬菜育苗大棚
经过多方考察和仔细研究,邓睿最后把目光放在了对本地蔬菜的优势资源研发上,合川地区的常规丝瓜、青草坝萝卜、太和胡萝卜、凉亭莴笋在市场小有名气,但缺乏专业的育种,多年下来,一些品种特性退化严重,加之同类品种繁多,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它们的“名声”和规模效益。
为了使这些宝贵资源能够保留下来,造福于民,邓睿在父亲研究的基础上,继续选择当地的优势资源丝瓜进行品种改良与新品种选育。从收集到的100多个不同形态的品种到漫长的培育过程,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极为艰辛的。
在研究试验示范过程中,邓睿和所里的工作人员吃住在试验示范基地,白天头顶烈日,夜里被窝棚里的蚊虫叮咬,全身心投入良种的选育,多方收集育种材料,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种质资源库。
“研究所实行科研、推广、经营一起抓。“可以说,如今合川区的近50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合川丝瓜研究所功不可没!”合川区农广校陈佳校长说。
茄子嫁接苗
经过近10年的努力,邓睿的丝瓜研究所从起初的白手起家发展到现有职工30余人,有固定办公、管理、培训场所1000平方米,科研基地30余亩,育种基地1000余亩。研发成功并推广自有蔬菜优良品种丝瓜、黄瓜、茄子、苦瓜、四季豆等10余个,研究基地每年种植蔬菜新品种500个以上,蔬菜种子年销售额达到1500万元以上,每年服务农业10万亩以上。为更好地打造推广品牌,邓睿发挥自己在法律方面的优势,成立“重庆市合川区丝瓜蔬菜研究所”,并注册了“川塔”商标。
因其为农业作出的贡献,“川塔”品牌连续多年被评为“重庆市合川区知名商标”;研究所被评为“先进私营企业”、“诚信文明先进企业”;邓睿个人获得“蔬菜工作者突出贡献奖”等殊荣,被推举成为“合川区蔬菜产销促进会”秘书长职务。
“这些殊荣、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参加合川区农广校组织的蔬菜种植培训班学习,在交流中得知同学们所急、所需,然后根据他们的所求培育对路的品种,对研究所的市场定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为一名青年农场主,示范带动村民一起靠勤劳的双手致富是幸福的。”邓睿说。
合川丝瓜蔬菜研究所为受灾农户捐赠种子
采访期间,“情怀”这个词被邓睿不断地提起。他说:“从事这个行业是受父亲精神的感召,也是为了实现父亲的愿望,是一个要忍得住寂寞清贫,淡泊名利才能干下去的事业。”
邓睿和父辈走着不同的路,却为了同一目标:父亲是从一个农民开始蔬菜的推广、科研、育种工作,而他主要从产业推手的定位出发去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倾力打造集蔬菜新品种研发、繁育、试验、推广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做强蔬菜产业,带动菜农增收致富,推动乡村绿色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