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说书(21)|闲话扬州书法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说书

作者丨刘树人

刘树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书画院院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曾任驻沪某部政委,大校军衔。

曾参加全国首届楹联展、第六届中青年展、中日第20届自作诗书法交流展、全军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江苏林散之奖书法三年展、上海书法晋京展、西泠印社首届楹联展、《书法》杂志第三届全国“百强榜”等重要展览。出版《刘树人书法集·自撰楹联卷》、《金声石韵·刘树人书法作品集》、《书法入门十八法·张黑女墓志》、《当代最具潜力书法家·刘树人》等,发表关于书法艺术的文章十多万字。

我家原来住在扬州南门外古运河边,通江门与马摆渡之间的一条小巷子里,巷名叫“管驿前后身”。因为俺的名气不够大,2009年为建运河风光带,那一片被拆迁了。呵呵!

说书法怎么说到了运河?因为历史上,扬州书法的发展变化与大运河有关。

一个城市的兴盛繁荣与交通关系极大,并由此影响到文化艺术的兴盛繁荣。古代交通,水路比陆路便利、经济。于是,隋炀帝开挖了京杭大运河,扬州成为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到唐代即成繁华之地,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到清代,扬州更是漕运、盐运的枢纽,有东南第一大都会之称。当时全国各地名商巨贾纷至沓来,由此带来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于是,众多书画家汇聚扬州,富豪盐商们时常邀请他们雅聚,马曰琯、马曰璐兄弟的小玲珑山馆,成为当时著名的“文艺沙龙”。

清初,因康熙皇帝喜欢董其昌的书法,社会以“尚董”为主流书风。但扬州有不同,由于盐商们大都雅好文艺,喜欢搜罗金石碑版,使扬州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风尚。于是先有著名的隶书大家郑簠在扬州产生影响,继而郑燮、金农诸人的新异书风笼罩扬州书坛,他们不必为科举考试去写僵化的“馆阁体”,而可以适应市场需要和富商们的喜好求时尚出新,过鬻字卖画的闲适生活。所以郑板桥有对联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他们的书法,以隶书为契入点而诸体皆不拘时流和成法,时人目之以“怪”,但在扬州终于被接纳、得以生存、以致影响扩大到全国,号称“扬州八怪”。从此,扬州这个城市的名字与中国书法史联系在一起,这在全国各地可能是绝无仅有的。

以郑燮、金农为代表的“扬州八怪”,把扬州书法的创作实践推向历史高峰,紧接着,堪称书法理论巨擘的阮元、包世臣又横空出世。

阮元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生于扬州旧城府西门白瓦巷,曾任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后升为体仁阁大学士,主管兵部事务,兼署左都御史,退休后晋加太子太傅衔,86岁去世,朝廷批准祭葬,谥号文达。阮元对于书法理论贡献极大,他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开创南北书派学说,确立了北碑的艺术地位,为碑学的兴起提供了理论依据。包世臣是安徽泾县人,他从嘉庆十一年(1806年)32岁时迁居扬州观巷天顺园,60岁时全家移居南京,在扬州长达28年。包世臣《艺舟双楫》中阐述的书法理论,发掘了北碑的审美价值,极大地促进了碑学的兴起和发展,在当时堪称振聋发聩,以致后来的碑学大帅康有为把自己的书法著作名为《广艺舟双楫》。

“扬州八怪”的书法创新实践和阮元、包世臣的书法创新理论,奠定了扬州书法在碑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可以说,清中期的扬州书法是中国书法碑派的滥觞,是促进书坛形成碑学大潮的一股洪流。从此,中国书法在观念和实践上,变帖学一统而成碑、帖双峰并峙,历史上的扬州书法功莫大焉!

社会在发展变化。1825年英国建成全球第一条铁路,1843年上海开埠,1876年中国也出现了吴淞到上海的第一条铁路。铁路兴起,大运河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与作用下降了,而长江天堑则长时间地妨碍了扬州与现代中国经济龙头上海的联系。近代扬州经济衰退了,扬州书法的影响也日渐式微,全国各地众多书画家汇聚到上海,以至形成了“海派”。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回扬州,看到汶河路两侧的水泥电灯杆上空拉着横幅,上面是扬州老一辈书法家李圣和、王板哉等人书写的有落款的应时标语。人行道边上隔一段距离就竖着一个不太大的标牌,上面是油画风景画。我看了,一方面为主事者热爱书画艺术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为他们分不清艺术品和宣传品的性质和用途而感慨:扬州这样一个具有悠久深厚书法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如此运用和处置书法艺术,感觉是不是粗鲁了一点?还是在若干年前,有一次我同一位市领导闲聊,我问扬州、泰州分治对扬州有何影响?他说,有什么影响?我们每年可以减少很多粮食收购补贴,因为兴化是产粮大县。我说,那“扬州八怪”就没有“八怪”了。他哈哈一笑:那是历史。

进入新时代,经济繁荣,文化复兴,而全国书法热潮兴起已经40年。具有深厚传统底蕴的扬州书法,怎样适应时代要求再现辉煌?这方面其实有许多事可做。比如,大力宣传“八怪”、阮包等历史名牌,加强对他们的研究,扩大他们的影响,以彰显扬州书法的历史地位;学习“八怪”、阮包的艺术精神,梳理他们的艺术思想和方法,指导书法实践,培养人才,宣传名家,以期薪火相传,续写新篇。令人可喜的是,在当前纸媒日益萎缩的情况下,扬州书坛办有《扬州书法》杂志,表现了主事者的文化艺术素养。有这么一个专业阵地,对于促进扬州书法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5年前,在卡塔尔多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我的学兄、扬州博物馆馆长顾风先生领衔承办的中国大运河“申遗”获得成功。大运河成了世所公认的文化遗产。不久,扬州镇江之间的长江上空,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大桥将要开通,扬州与上海的交通更加快捷了,扬州与外界的联系更加开阔了,这是否也意味着,扬州书法站在历史的高点上,向着现代的高峰进发,更加自觉了呢?

2020年3月22日于海上倚虹堂

精彩回顾

树人说书(01)|闲话“书法家”

树人说书(02)|“钱变成纸”与“纸变成钱”

树人说书(03)|话说“好字不如赖画”

树人说书(04)|“丑书”究竟丑不丑?

树人说书(05)|书法的“底线”与“顶线”

树人说书(06)|书法家:你读书了么?

树人说书(07)|从批鲁迅书法者遭“炮轰”说起

树人说书(08)|搔痒不着赞何益?

树人说书(09)|“浑沌”的故事

树人说书(10)|书似看山不喜平

树人说书(11)|把书法当作学问做

树人说书(12)|文怀沙先生及文人书法及其他

树人说书(13)|现代“仓颉”何其多!

树人说书(14)|再说“写到灵魂最深处”

树人说书(15)|书之乐和鱼之乐

树人说书(16)|《世说新语》中的王羲之

树人说书(17)|承前启后写辉煌

树人说书(18)|超越乎?没超越?

树人说书(19)|“似与不似之间”是什么?

树人说书(20)|从“用耳朵鉴赏书法”说起

责任编辑:财宝哥

文字撰写:刘树人

书法作品:刘树人

期刊总数:660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