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庆芳||南山藏古道
潘庆芳||南山藏古道
南山、村庄、古道、石刻、古寺、水库……
一村一古道,一道一世界。时常听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句话,有幸登上了最长寿的山——鄂皖交界的柳林乡的南北山,行走南山古道并目睹了“寿比南山”。
黄梅县以禅宗天下祖庭四祖寺、五祖寺和名扬中外的黄梅戏、艺术瑰宝黄梅挑花等闻名天下,北靠千里大别山,南临长江黄金水道,扼八方之要衢,水陆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素有“七省通衢”、“鄂东门户”之称。
从县城出发,一路向北,碧绿稻田、蓝天白云、翠绿樟树、处处村庄不时掠过,半个多小时就到了位于停前镇的古角水库。按照约定,一艘铁船出现在水面,风儿徐徐、绿水悠悠、波光粼粼、青山隐隐、炊烟袅袅,悠闲地看着青山环绕、白云倒影、垂钓渔人、远处山村、养殖网箱、盘旋山路、山中有水、水山相依、树木葱郁、果菜飘香,心情格外舒畅,半小时后船停靠在黄牯岭渡口。
南北山是大别山古角山脉的南山和北山的总称,其势趋北高峻,驰南逶迤。南山又名乌牙山,亦名南乌崖。沿着由四尺长的条石码砌铺成的古道一路前行,沿途可见古代留下的石刻、石佛、石洞等景观,驻足观看。那神形兼备的镇莽佛,流传着古人与巨蟒搏斗的故事;上千平方米的晒经石上,残留着部分依稀可辨的经文;在石下,就是清朝的南阳布衣邓文滨所书的巨大石刻“寿”字。寿字上方还刻有笔道刚劲有力的“幽幽南山”四个小字,可见,几百年前,古人就对这里的环境推崇备至,难怪历史上素有“先有南北山,后有四五祖”之说。
南山古道曾是历代鄂赣皖商贾的必经之地,始建于隋朝,长约5里,全部用一块块大小不一的岩石铺设而成,更有一处是以整块巨石为路。历经了千年沧桑,见证了世间许多风云变幻。这条古道路面光滑,在那个年代兴建可以说是一项浩瀚的工程,相当于现在的国道。抗战期间,刘邓大军的部分军队也经此古道而过,足见其当年重要的交通作用。
南山古道两旁,许多粗壮的松树如一把把撑开的大伞,挡住了太阳,松针落了一层又一层,踩上去软绵绵的。作为鄂东绿肺,城市的天然氧吧,理应受到公众的保护和珍惜。但是,南山古道的修复和环境保护问题却不容乐观。在户外爱好者带领下,我们都自觉将包装袋等垃圾随手带走。
群山环抱中的南北山村一组,以何姓为主,见证时代变迁的何姓祖屋已启动维修式,近十年多来,随着外出务工经济的影响,村里留守的只有些年纪超过60岁以上的老人,有的房屋已经倒塌,不知道他们的后代还会不会回来寻根?南北山上有古寺,一是位于南北村以张姓为主的二组的灵峰寺,几经维修的印迹可见;二是需要 30 分钟行程的位于山顶的紫云洞,石洞合一,鲜花绽放,住着一位老道士,墙壁上不难发现“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字样,可见该寺也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
南山古道很静,这里没有汽车穿行,没有喧嚣噪音,没有雾霾PM2.5,更没有人声鼎沸,唯有林中鸟语,泉水唱歌,草中虫鸣,路旁花笑……站在南山半山腰。往上看,群峰叠翠,石壁雄峻,宛如黄山;往下看,水色蔚蓝,金沙绕山,库景秀美。
南山藏古道,古道山中笑。
作者:潘庆芳 湖北黄梅人 在武汉工作
执行主 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
3月1日起,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暂定名)一书,将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版面为彩印,价格在55元一本左右,印数2000本。作者有国家级作协会员、省市县作协会员、文学博士、文学爱好者以及摄影家、美术家、书法家、诗词楹联会员。欢迎企业、商家、个人提供赞助。新书征订已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