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不要孝顺,要孩子爱我,理解孩子眼中的孝顺是爱的正确姿势

“我不要孩子孝顺,我只要他爱我”,这是李安在拍完父亲三部曲《喜宴》后接受采访时,对于亲子关系曾经说过的一番话。

孝顺在亲子关系中是避不开的话题,在传统中国家庭里,不少家长都认为“要养儿防老”,孩子要听家长的话,这种观念普遍存在于老一辈,甚至老几辈的家庭教育里。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孩子与父母之间彼此相亲相爱就够了。

历来关于孝顺的话题都是争议不断,那么,传承了几千年的孝道究竟正确与否?在新一代的亲子关系中,“孝顺”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图片来源网络)

一、中国几千年的孝道

究竟是道德绑架还是爱的教育?

干宝的《搜神记》中有一个《卧冰求鲤》的典故,故事讲的是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对他并不好,王祥在家中受尽欺负。但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在寒冷冬天赤身卧于冰上,试图用体温化开冰捕鱼来满足继母愿望。

关于此类的故事,在中国典故中还有很多,这也成为历来很多中国父母和机构来教导孩子们要尊重和孝顺父母的方式。这些典故,往往传达着一个相同的思想:无论父母的要求和不合理,对孩子的态度如何,孩子对父母必须顺从。

对于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孝道,舆论从来也都是议论纷纷。但这究竟是道德绑架还是爱的教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典故也纷纷与时俱进,增加了新编版本。在《卧冰求鲤》的故事中原本没有描述继母朱氏对王祥的态度转变,但在新编版本中却增加了这些情节,突出了父母和孩子之间情感上的平等。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中国自古以来所谓的孝顺,是有不平等阶级观念在里面的,与现在的普世价值观中的“平等”存在冲突,是一种过时的观念。但在新时代中,孝道有了新的模样,除了说子女应该怎么做,也强调了父母应该怎么做。因为爱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家长不应该教孩子孝顺,而是应该希望彼此相爱,要明白血缘关系不是进行道德绑架的绳索。

二、时代赋予了孝顺新的定义

爱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过去的观念中孝顺偏重于“顺”,过于愚忠愚孝,导致在此观念下长大的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听父母的话就是孝顺,而不去判断这件事是否正确。会认为不把生活的苦恼和不体面展现在父母面前就是孝顺,但是,如果不去主动寻求父母的帮助,一味压制自己负面情绪的话,这极其不利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育,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那么,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孝顺”又有了什么新涵义呢?

(图片来源网络)

1、孝道是双向的

孝顺永远不是单向的,不是一个家长对孩子的道德绑架,而是双向的爱意。家长不要把孩子的爱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更别把自己的爱和照顾当作单方面的施舍和付出。在富有治愈力量的亲子关系中,爱是双方的礼物,父母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幸福下去的力量。

孝道不是让孩子对家长言听计从,而是蹲下身来和孩子互动,这是我在女儿小米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一贯坚持的。从来不会去设定女儿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支持她成为自己成为的样子。

比如她爱说话,喜欢唱歌,那么我就帮她报声乐班,希望她将来能做发挥自己语言特长的事情;她敏感好动喜欢一心多用,将来上学可能不是老师很喜欢的学生,但只要她不被老师的态度困扰,我不会迫她做“专注力训练”。

女儿在自由又稳定的环境中成长,也成为了情绪稳定的孩子她不会在我工作繁忙的时候非要我陪,而是自己在一边和玩具玩;也不会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成为其他人眼中的“熊孩子”。和女儿的相处中,我在学着成为合格的家长,而也不负期待地长成了自己满意的模样

(图片来源网络)

爱永远是相互的,只有在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付出后,孩子才会给予我们他们无私纯洁的爱。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其实,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在二次成长,在成就一个优秀孩子的同时,也能收获更好的自己。

2、孝道是有顺序的

孝道不是一味索取,而是将心比心。很多父母在生活中在不经意间会奉行一种胡搅蛮缠、我年长我有理的信条,更有甚者无论做了什么过分的事情,都企图用“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歪理来掩盖错误,逃避现实。当倚老卖老成为家庭的通票,那么不健康的亲子关系也由此而生。

在《中国梦想秀》节目中,主持人要求女孩和在自己刚出生时就把自己抛弃的亲生父母认亲,这时,女孩说了一段话:“过去20年在我最需要亲情陪伴的时候,守在身边的是养父母而不是素未谋面的亲生父母”,说完之后表示自己拒绝认亲。

(图片来源网络)

这值得我们所有家长深思,血缘关系确实是生命的连接,但却不是维系亲情的纽带。出生的孩子无条件爱父母,父母理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最起码的照看养育,进而才是成年以后孩子的反哺和孝道——这才应该是当代家庭中对孝顺的正确解读。如果在孩子小时候并未提供给孩子安稳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的陪伴,自身没有尽到父母职责却一味要求孩子赡养自己,这无异于颠倒了顺序,又谈何孝顺呢?

很多父母喜欢把“我这辈子都是了你”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把一生的重量压在孩子身上孩子当然有尽孝的义务,但是对父母的爱却不能强求

(图片来源网络)

三、家长不要孩子孝顺

要孩子爱我就好!

1、育儿先育己:

父母要更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姿态,而非对孩子指手画脚

家长要明白孝顺不是强迫的,只有父母孝顺,孩子才会自然而然学会父母身上的品质。女儿小米从小是个懂事的孩子,她在看到我工作后的疲惫时,会跑过来亲亲我,锤锤我的肩膀。在每次睡觉前都会对我说:“妈妈我爱你!”“妈妈我超爱你!”,但这些并不是刻意教育的成果,而是小米从我如何对待父母、对待长辈中,学会了如何爱我。

因为平时和父母分居两地,为了让父母放心我的生活,以及减少父母没有参与小米成长的遗憾,我从小米出生到现在成为一名小学生的2000多个日夜中,每天都会写“小米日记”来记录女儿的成长。远方的父母会在小米日记中,远程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也会在我和小米的每天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感受到她的女儿有好好的在成长。

(图片摘自小米日记)

2000多篇以“爱你宝贝,爱你爸爸妈妈”结尾的日记中不仅包含着我对小米的爱,也包含着我对父母的思念。小米从牙牙学语,听我读每天的日记,到学字后,慢慢念出日记的内容,并念叨说:“你说姥姥会喜欢我今天的表现吗?”,我想,这大概便是家庭中孝顺的传承吧。育儿先育己,只有父母做好自己,孩子才能成为你心中期待的样子。

2、家长要保持自我,拥有自己的生活

papi酱在综艺节目中有关“人生最重要排名”的角色排序中,按重要性排序“一是自己,二是伴侣,三是孩子,最后才是父母”,但演播室内的家长们在谈到自身想法时,都将孩子放在了第一位,自己排序在最后。现场主持人对家长们的一番话值得深思,她说:“家长们也应该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家长们更爱自己了,孩子们也就放心了。”

(图片来源网络)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真挚的无可非议,但有时候家长也要静下心来思考,这份爱是不是过界了,是不是超出了应有的“度”。人在社会中不会只充当父母或是孩子的角色,同时拥有的还有其他的社会角色,例如孩子在长大后也会拥有自己的人生,也会成为其他人的父母。

当孩子随着长大而和自己渐行渐远时,家长的心里落差可以理解,但也要明白孩子并不是自己的所属品,而是拥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家长不应该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而是要保持自我,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例如,家长们可以发展自己的爱好,拥有属于自己的兴趣,像插画、油画、交谊舞等,与其将生活所有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去强求和孩子捆绑的关系,不如选择和孩子用彼此独立又相互支撑的整体身份去看世界。家长去做孩子的支撑,而非是披着“孝道”的外衣去做孩子生活的干预者。

(图片来源网络)

在所有关系中,尊重和沟通,爱和理解都适用。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世界,而不是拿“我是家长,你要听我的”“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要付出对等的爱回报”等观点来道德绑架我们的孩子。在亲子关系中,和孩子一起相亲相爱,学会理解孩子眼中的孝顺,才我们传承孝顺的正确姿势。

推荐阅读

周杰伦新歌《我是如此爱你》:我多渴望守候着的会是你。

北大女孩自杀事件后,只想跟你说一句:好好活下去

毁掉一个女生,只需要一个Pua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