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建设”到“重运营”的跨越 “智慧城轨”成为有力的抓手
1969年10月1日,我国第一条地铁线路正式建成,转眼间50年过去,中国内陆地铁线路已经从几十公里演变成了一张近7000公里的交通网络。根据RT轨道交通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11月23日,中国内陆累计有42座城市迈入城轨时代,投入运营的城轨线路多达220条,位居世界首位。
实验室概貌
无人驾驶台
据了解,“实验室”可保障众合科技各类关键系统产品实现快速、高效、高质量交付,为整个智慧城轨系统提供运行基础。
得益于多年在城轨行业推动技术与场景融合的成功实践,众合科技正在从传统意义上的信号和AFC产品提供商,升级为智慧城轨解决方案的“积极践行者“,真正做到了与城轨共荣辱,与时代同频共振。
以5G、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基建”无疑为城轨下一步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可能,也为“智慧城轨”的建设构筑了更深的根基。
智慧城轨发展到现阶段,已经不止追求单一技术的发展,而是转向大数据、5G、云、AI等技术相互融合、影响、作用进而产生聚变,并触动行业发生裂变的新形态,这种“聚裂效应”才是带动城轨走向下一个智慧阶段的核心动力,没有经历这一层,只能是信息化、单点的智能化,是孤立的、不成体系的新技术应用。
大数据和云平台是智慧城轨的基础,是构筑智慧城轨的底座,只有构建统一的云平台,才能结合大数据挖掘和海量运营数据治理,为智慧运营辅助决策提供标准化的关键数据,以适应智能运维安全保障需求。
众合科技乘借“新基建“的东风,正在加速推动大数据、云计算、5G、AI等在智慧城轨的应用。在众合科技实验室投入运行的城轨智能运维系统充分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和AI等技术,以智能监测与智能诊断、设备物料生命周期管理为功能核心,集成信号外围设备、联锁、列控、ATS、通信等专业子系统,实现在线监测、应急联动、智能诊断维护、培训考核、统计分析、流程管理、专家系统、智能语音等全方位运营维护功能,辅助运维人员完成决策,改善信号、通信系统的质量和提升运维工作效率。
智能运维系统
智能运维系统
智能运维的基础是数据,车载信号系统及各机电设备的运行数据/日志,车辆状态监测信息、车载非结构化音视频等巨量数据如何快速、高效上传到地面数据中心,一直是业界难点。为此,众合科技率先于业界研发了可满足城市轨道交通海量数据车地高速自动转储解决方案及产品,并获得规模化应用,方案采用WiFi技术和5G技术,可实现列车海量数据的定点、高速车地自动转储,实测单套设备车地通信最高速率可分别达到600Mbps和1Gbps以上。基于WiFi和5G技术的车地高速自动转储解决方案将加速构建新一代智能通信传输网络,为云平台和大数据的应用带来更加广阔的天地。
如果说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数据的共享、融合奠定基础,5G的应用打通了数据传输的“任督二脉“。那么,AI的应用则有望帮助城轨行业实现从”运营地铁“向”经营地铁“的跨越,从”单一的交通运输功能“向”综合服务的城市地铁网络“转变。
具体来说,AI技术的应用,可根据城轨建设和运营的业务流程,覆盖城轨建设、运营管理和企业管理等业务领域,实现对乘客、设施设备、企业管理等信息全面感知,构筑精准灵活的运输组织、协调高效的调度智慧、高效敏捷的乘客服务、故障诊断的智能运维。
以智慧乘客服务为例,以AFC系统为基础,融合手机信令、视频分析、安检等多元数据,采用AI智能算法,可以帮助运营和客运管理部门实时精准了解乘客出行动态和需求,实现对线网客流的实时监控,为城轨运力精准安排,编制行车组织计划、运营效果分析、车站客流疏导提供数据支撑。
众合科技将AI、太赫兹安检、视频采集、智能判图引入AFC系统,致力于打造安检&票检合一新模式,实现“人”、“票”、“物”以及异常行为四合一核验,实现乘客进站安检可追溯,票检可查询,过闸通行可管理。不仅如此,安检&票检合一新模式将建立安检数据、票检信息采集系统的纵向融合,可完善各安检站点横向信息联网,后端城轨大数据平台可实时获取客流票务数据与安检信息,打破信息孤岛,大大提升地铁运营效率、安全和服务品质。
众合科技安检&票检合一新模式,只是AI在智慧乘运应用的冰山一角。可以想见:随着新基建与城轨行业的融合逐步深化,基于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众合科技的智慧城轨解决方案在未来一定将呈现出全场景化的应用。
着力于提升地铁运营效率和服务品质的智慧城轨,将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永恒课题。
在加速迈向智慧化的进程中,我们要时刻警醒:智慧城轨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经济和社会的问题,智慧技术的出现应该是节省资源而不是浪费资源,智慧的城轨应该是提高效率而不是增加成本。总而言之,智慧城轨一定要有利于城市居民,有利于行业发展,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技术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