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诸葛亮的侄子,在吴国一手遮天,却死于刚愎自用

三国演义剧照

打江山总比守江山难些,来看看这些皇二代们,各个都有自己的“朋友圈”,曹丕出个曹丕自不必说,一首《七步诗》奉上,孙登也不甘示弱,诸葛恪,字元逊

诸葛亮也不如我爹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他的“背景”也是三国独一号了,老爹诸葛瑾在吴国当大将军,族叔诸葛亮在蜀国当丞相,叔叔诸葛诞在魏国任征东大将军,各个都是手握军权的狠人,一个人能和三国都扯上关系,托三位大佬的福,诸葛恪初始声望极高。

诸葛恪是孙登的“太子四友”之一,太子党一个,这属于“后期”身份,不是不好使,时候未到而已。他自己也不负众望,成功继承了老爹诸葛瑾的“外交”天赋,极其擅长辩论,莫非也继承了点叔父诸葛亮的本事?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诸葛恪不仅伶牙俐齿,更擅长揣摩领导心思,或者说拍马屁,为了讨孙权欢心,诸葛恪拍起马屁来连诸葛亮都黑,孙权问他“你觉得你爹和诸葛亮谁更贤德呀”,诸葛恪表示“必须是我爹呀,他知道该给谁干活,而诸葛亮显然不知道”。

巧言机变之能

诸葛恪才思敏捷,或者说善于抖机灵,孙权在驴身上写“诸葛子瑜(诸葛瑾)”的时候,还是小可爱的诸葛恪就要过笔来,在后边加了“之驴”两个字,孙权一看小孩子这么机灵,得了驴就赏你啦。

孙权让诸葛恪去劝张昭酒,诸葛恪也是仗着自己牙尖嘴利,挤兑的老头子张昭不得不干杯。孙权派人给诸葛亮送马,诸葛恪抢先表达谢意,这倒不是叔侄情深,而是要拍孙权马屁,本来马还没送到呢,诸葛恪却说“蜀国就跟咱家马厩是的,送匹马哪有到不了的道理”。

诸葛恪不仅仅拿诸葛亮开涮,连自家太子爷也敢怼,孙登嘲讽诸葛恪“诸葛恪应该吃马粪”,诸葛恪回应“愿太子多吃鸡蛋”,虽然鸡蛋是个好东西,然而鸡蛋和马粪是一个地方出来的呀,跟聪明人聊天就是累,时不时就得留神有没有被下套....

军事家一枚

诸葛恪年轻的时候没干多少事,基本上都是捧孙权的臭脚,把领导伺候舒服了自己的日子也好过嘛。本来诸葛恪是要负责掌管钱粮的,诸葛亮一听这事连忙写了封信让陆逊转达“这小子太粗心,这事他可干不来”,结果诸葛恪就被调去领兵了,这就是黑诸葛亮的下场...

但也不能光走上层路线,多多少少得干点实事呀,诸葛恪思来想去,什么活危险系数低还出彩呢?征兵呗,山越人那么多,招来就是一群精兵悍卒,然而山里人不服王化,大家都不看好诸葛恪这一去能召回兵来。

连自家老爹诸葛瑾都说“这小子不会让家族昌盛,反而会毁了自家呀”,但是诸葛恪坚定地说自己能搞定,事实上诸葛恪也真的拉起了上万人的队伍,在军功簿上记下第一笔。

后来孙权过世,诸葛恪作为辅政大臣,这权力地位一下就上去了。诸葛恪也渐渐成了名副其实的权臣,都是一代人他也懒得接着拍马屁了,自己想干啥就干啥,真舒坦!

接着就迎来了他人生的巅峰,东关之战。这场战役是诸葛恪一手策划的,也是他亲自执行的,他发动了一次对魏国的攻势。凭借着丁奉的“雪中奋短兵”,诸葛恪这一战大破魏军7万人,顺便提一句对面的负责人就是诸葛诞...

刚愎自用

凭借一场大胜,诸葛恪的声望进入鼎盛时期,或者说东吴后期就没打几场像样的仗,诸葛恪已经算是东吴后期的代表人物了。光论成绩,诸葛家族里只有诸葛亮比诸葛恪强,其他人还真比不了他,但是诸葛恪最大的毛病就是,刚愎自用

这个毛病也是一点点养成的,诸葛恪的悲剧在于该天真的时候成熟,然后情商原地踏步...以前挖空了心思讨好人,现在想试试自己说了算的滋味,于是诸葛恪走上了权臣的道路,而且基本听不进去劝。

东关之战让诸葛恪吃到了甜头,过了俩月还想继续出征,大臣劝他不要连续征伐,诸葛恪表示“不听话是吧?扶走扶走”,人都拉走了,还有谁敢有意见?但是诸葛恪只想着靠战争维持自己的地位是不现实的,下一仗张特仅用了3000人,就让诸葛恪20万人交了学费...

就是因为这刚愎自用的性格,孙权本来不想让他当托孤大臣的,也就是孙峻在一边劝说才让诸葛恪上位。儿子对他的建议他不听,发起狠来他连自己的儿子都杀,大臣的劝告也不听,还不听将领们的劝告,这回好了,打出了这么耻辱的一战。

仗打得这么烂,诸葛恪回去还敢看谁不顺眼就怼谁,他膨胀到开始对孙家人下手,结果被孙峻一计“请君入瓮”干掉了,真是成也孙峻败也孙峻。诸葛恪用生命给姜维上了一课,是他吸取了诸葛恪的教训,兵败邓艾没有回朝,自己跑去屯田这才躲过一劫。

死因很简单:作死的。

这里有雪中奋短兵的丁奉~

丁奉:我们来打个雪仗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