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格桑花-奢侈的食谱
2020年第664期总第1019期
公众号政委 之 洲
公众号主编笔尖芭蕾
张明博,笔名剑晓,从事28年报纸编辑工作,曾任文艺副刊编辑、记者、摄影记者、周末刊编辑部主任,作品散见于国家、省、市级报刊并多次获奖。现任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呼伦贝尔市作家协会会员;满洲里市文联会员;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扎赉诺尔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
草原上的格桑花
报告文学
作者:张明博
连载8
扎赉诺尔位于中国东北以东29公里和以西168公里的地方,它的东、南、北部是巍然矗立的呼伦贝尔高原,西部是气势磅礴的高尔真山丘陵,南与碧波荡漾的达赉湖毗连。1927年在扎赉诺尔的地下发掘出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1933年,顾振权又发现第一个人头骨,日本古人类学家远藤隆次把这个人头骨定名为“扎赉诺尔人”,从此以后,“扎赉诺尔人”就成了古人类学和考古学上的专用名称。1943年,日本考古学家嘉纳金三郎发现第二个人头骨,1944年我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又发现第三个人头骨。从1973年至今的十多年内,又连续发现了12个人头骨和完整的猛犸象化石。在地下12.9米深的地层中,还发现了箭头、圆头刮削器、石叶、石片、石核,并且发现了野牛、马、鹿、羚羊等动物化石。经科学测定,距今约11300多年前,这里就已经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了。进入中石器时代,扎赉诺尔人在呼伦湖畔采集渔猎,烧制陶器,繁衍生息,成就了底蕴深厚的“扎赉诺尔文化”。扎赉诺尔地区是扎赉诺尔人生活和栖息的故乡,是中华民族古老人类的摇篮之一。
时至汉代,起源于大兴安岭的拓跋鲜卑,走出森林,迁居大泽,他们在这里开阔胸襟、富族强兵、铸就雄心,经九难八阻,定鼎中原,建立了强大的北魏王朝,为隋唐盛世铺平了道路。契丹、女真、蒙古等草原民族,同样依托这片草原,金戈铁马,成就了辽、金、元三朝霸业。
进入近代,扎赉诺尔煤矿从1902年建矿至今,经历了东清铁路、沙俄资本家包办、中苏合办、日伪统治、光复重建、计划经济、改革开放等时期,由一座外国人命名的边陲小矿,发展为跻身国家大一级企业的草原煤都。由最初的手刨肩背,马拉车挖煤,到目前综掘、综采、综放机械化开采的扎赉诺尔煤矿,不仅是呼伦贝尔煤炭工业的摇篮,也是呼伦贝尔近代工业史的开端。
在1960年初,满洲里就曾经提出过接收南方孤儿的申请。但是由于满洲里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中、俄、蒙交界的地方。加上当时中、苏关系紧张,这里成了反苏防苏的最前线,所以并未得到批准。
1961年,满洲里市再次提出申请,上海市和江苏省无锡市派人专程来满洲里市考察,被这里的景色和热情的群众征服。最主要的还是,满洲里人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他们相信,孩子们送到这里一定会幸福的。回去后,由于当时上海市孤儿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就从孤儿比较多的无锡划拨了50多个孩子。
在无锡市档案馆我们看到了一份当年《无锡市婴幼院婴儿领出登记簿》上面清晰的记录着,满洲里市1961年3月15日集体领养孩子52名。只可惜上面只有编号、性别和领养日期。据一位知情人说,过去曾经有过详细的登记,可惜在多次档案移交过程中逐渐丢失了。
在满洲里市卫生、民政、档案部门,我们没有任何收获;在呼伦贝尔市也一无所获。据过去负责为这些孩子检查身体的原扎赉诺尔矿区中蒙医院张边一院长说:“当时关于这些孩子的身体情况,领养记录都是非常详细的。因为,所有的领养家庭都是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和经济情况调查的,不符合领养条件是不可能领养的。”后来在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我们看到了当年的文件以及各盟、市的移入婴儿计划、安置方案、汇报材料和资金使用情况汇报。关于呼伦贝尔盟的档案,我们只看到了一份当年呼伦贝尔盟保育院为孩子们订的食谱:
4—6个月的婴儿:早2时牛奶;6时牛奶;10时牛奶;午后2时牛奶加菜水或米汤;下午6时牛奶;晚10时牛奶。7—12个月的幼儿:早2时牛奶;6时牛奶;7时30分牛奶、馒头;10时30分牛奶;晚6时30分牛奶粥;晚10时牛奶。大班儿童:一日三餐,每天一次早点,一次水果。
也许在今天的孩子看来,这些食谱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还有点寒酸。可在困难时期,这样的食品意味着什么?问一下家里的长辈,他们也许会为这些当年难得的食品而落泪!
这些在后来我们拜访60年曾经在呼伦贝尔保育院工作,已经87岁的莫得格额吉时得到了证实。她告诉我们:“除了这些,每天还要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肉食和蔬菜。每周还要保证让孩子们吃上动物内脏,这些都是我们当地孩子享受不到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