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疯了,注意风险

公众号|投研帮(touyanbang88)

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天有小伙伴问我:券商大涨,怎么看呢?

我咽了咽口水:我不太喜欢券商股,除了中信和东财,其他券商找不到锚,赌它们业绩好就跟赌牛市来一样。

但是散户看牛市,就跟初恋少女等男票一样,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真来了,肯定手忙脚乱的。

小伙伴:呸,我就服你们这些大V,踏空就踏空,整这么清新脱俗干什么?考研呢?

……

① 反正牛市要来的,我买券商总不会错,无非就是等。

这观念在19年之前都非常流行,却被这几年的结构性行情击得粉碎。

鲜活的例子摆在面前:不说沪深300,连大盘都突破2015年12月份以来的最高点了,但是证券指数离2015年12月份还跌了13%。

期间的持股体验,简直可以用痛不欲生来形容,经常是两根大阳线一拉,一年就跟你没关系了。

投资需要信仰,但是我们信仰的必须是最底层的逻辑。牛市要来是三大错觉之一,不说了,手机振动了,她还给我发消息说还爱着我呢。

② 券商涨是牛市启动的标志。

恰恰相反,2018年以来市场行情由机构主导,券商上涨并不能代表行情会继续。

上图是蓝线是沪深300,白线是证券指数,2016年以来证券指数的几次短期暴涨,分为两类:

第一类,图中红框部分,市场以普涨为主,证券指数只是随波逐流;

第二类,图中绿框部分,特点是在证券指数暴涨之前的一段时间,以月为单位,沪深300已经涨了较多。

绿框之后的表现你们也看到了,沪深300都是以调整或者下跌为主。

今天证券的暴涨,论强度还不能跟前几次相比,但是整体也是符合“沪深300涨在前,证券爆拉在后”的特征,从统计规律上来说并不是好事。

从逻辑上讲,行情差的时候大家都看基本面看估值,先买业绩硬的白马,等到行情热闹起来,成交量起来了,才会考虑高贝塔高波动的证券。

这次也是,两市成交额连续一周超过万亿之后,券商才迎来“精准”爆发。

总结一下:券商滞后启动大概率不是好事,长期只有东财 + 中信值得关注。

……

券商行情注定跟大多数人无关,类似于TCL科技、东方雨虹、妙可蓝多等机构重仓股,在发布靓丽的业绩预告之前,股价大幅提前反映,是更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换句话说,如何战狗庄呢?

机构的确存在信息优势,但有几点可以确定:

真正的信息优势,只有极少头部大公募和大私募,才能获得;除了数得着名字的几家,其他公募私募提信息优势,千万别信,提研究能力还能接着聊;

除非头部几家集体行动,否则他们也不知道市场的合力会走向哪边,因为还有个市场预期的变量在;

当部分机构自认为获得了优势,并据此操作,如果尝到几次甜头,很容易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带来更加长期的暴涨暴跌问题;

比如游戏股三七互娱,买量逻辑遭受质疑,叠加某大私募遭受调查传闻,公募大抛售,价格被打到谷底,现如今已经反弹了40%。

从设计投资体系,扬长避短的角度,我们既应该从以下几点去思考:

① 长期信息的积累。

每天99%的信息都是无效的,利用演绎法去思考长期逻辑,而不要用归纳法,沉浸在碎片信息的汪洋大海里。

比如创新药的赛道长期逻辑是国产替代+创新,如果站在三年的角度考虑,机构掌握的高频数据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恒瑞单季度业绩是20%还是25%,有什么影响呢?

②  品种选择。

比如化工品价格,市面上都能查到,个人跟机构没太大区别。

比如白酒,市场上所有分析师都会跟踪,每周出草根调研数据,这种也比较公平。

再比如一些小公司,机构无法买成重仓,便不会专门花大气力去高频跟踪,相反部分拥挤赛道,比得是谁跑得快,这两天新能源就是例子。

比如如果你是某行业从业人员,对本行业了解程度,并不比分析师差。

③ 逆向思维。

大跌之后的票,一般来说是鲜有机构去进行高频跟踪的,下跌会伴随着各种负面信息。反而是基于常识的判断行业会不会灭亡,更有用。

高位的时间是炮友,低位的时间,才是朋友。

④ 交易手段。

对于看不清,季度业绩一点把握都没有的公司,很简单,直接卖出,等出了业绩,明朗了再进去,充分发挥“小快灵”的优势,确定性优先。

有人会问,啊这,会不会没赚到业绩大涨开盘的那五个点啊?

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以上这段我白写了

同理,我这种每天分析长逻辑,教大家如何战狗庄、抗机构、搭体系的文章,比起大多数复制粘贴新闻、或者卖高频信息的文章,更值得一个赞啊!

......

今天就这样,老规矩,留言区聊个股和行业。

今天星球分享的机构会议涉及到的公司和行业有:TCL科技、石大胜华、星源材质、桐昆股份、中国人寿、芒果超媒、拼多多、长盈精密、东方雨虹、福耀玻璃、蓝月亮、中国联通、华熙生物、德赛西威等。

感兴趣的加入星球,有更多股票池、教程和工具,等着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