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
30
3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分别有《赵尔丰川边奏牍》(吴丰培辑,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年出版)、《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编辑组编,中华书局1989年出版)和《近代康藏重大事件史料选编》(西藏自治区社科院、四川省社科院合编,西藏古籍出版社2001年出版)发行,汇集了清末川边那段历史的有关资料,史学界同仁对那段历史的主角赵尔丰也作出了较全面且具权威的评述。依次将各书的主要论点摘录如下,以帮助我们对那段历史及其主角赵尔丰的功过是非的进一步了解。
《赵尔丰川边奏牍》中,吴丰培在“跋”中提出了他对赵氏经边的看法是:“综览其经营西康,前后五年,颇有成效。”他认为赵氏经边“其所以致力其此者,实为巩固四川地域,保卫西藏领土,抵御外人窥窬,防止藏员之外向,其对于中英印藏之条约,提出挽回权利之议,极有见地。”特别提到赵氏提出“尺寸之土,皆立经誓”,对“抵御外侮,一再形诸文牍”,而且还“特别派程凤翔赴杂瑜地区,调查情况,插旗阻英人入界,足见有保卫疆土之心。”这是其一。其二是,赵氏“主张'据其政而存其教,抚其民而移其俗’,对于川边种种措施,力筹建立省制,训练军队,招募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修治桥梁,开通道路,敷设电讯,建造旅店,设立台站,筹备矿务,初设工厂,整顿税制,通商惠工等均有详细办法。犹以改土归流,革除千余年土司残酷剥削之制。更禁止土司、藏员、喇嘛等私自贸易,强逼人民为之服役之无偿乌拉支应,改为按站付酬之法,使民略有苏缓。禁止蓄奴,劝停乱婚,种种改良办法,不无筚路蓝缕之功。”其三,吴氏也列数了赵尔丰残忍的一面。赵氏“其性残忍,《泣血辑存》云:'暴戾恣睢,素有屠户之名,压制番民,几奴隶之不如。’《艽野尘梦》亦云:'尝杀数百人无反顾。’其部下程翔竟将被俘之人,置诸沸鼎之中,故传有嗜食人肉之说。当地人畏之如虎。虽程凤翔屡被参劾,而尔丰袒之,任以要职,岂以性相近欤。”赵氏“又刚愎自用,操切过急,终与驻藏大臣联豫龃龉不合,被阻入藏,又撤去其驻藏大臣之兼职,失意求退,迨调署川督,以川汉铁路收归国有而起风潮,尔丰又镇压而少宽容,终被戕于四川督署。”吴先生对赵尔丰经边的功过,虽梳理欠精,文字也欠顺畅,对有些史事的认评也有待商榷,不过就总体而言,还比较全面,客观,公允。
《
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为国家科研单位之总成,在书的“前言”中对清末川边以赵尔丰为主角的那段历史的评述有一定的权威性。我们将专家们的结语部分,全文抄录如下,供参阅。
清政府在川边的改土归流,消除了土司的封建割据,加强了清政府
对川边的直接管理,从而加强了川边与内陆的联系,促进了藏汉民族之
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藏汉人民的交往,对增进藏汉人民的了解,促进藏
汉民簇团结,是一个积极因素。由于废除了土司头人寺庙的政治经济特
权,兔除了各种苛重的无偿劳役、实物贡赋和高利贷盘剥,减轻了广大
农牧民的负担,使农牧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推动了川边西藏社会的
发展。由于川边的改土归流,加强了清政府对川边的统治,也加强了川
藏联系,对帝国主义分裂我国西藏的阴谋,是一个打击,对巩固我国西
南国防,起了重要作用。但清统治者对川边的一切措施,都是以巩固他
的封建统治为目的的,只不过在客观上符合了人民的利益。清统治者对
少数民族的大民族主义和民族压迫政策并未丝毫改变,他们用“蛮”、
“夷”、“野番”等侮辱性名称称呼藏族和其他兄弟民族,把汉族的封建
伦理道德观点和风俗习惯强加于藏族人民,实行强迫同化的反动政策。
而且改革是在封建制度内自上而下进行的,因而是极不彻底的。过去土
司统治时期的大、小头人仍然把持着改流后的基层政权,敲诈勒索,鱼
肉乡民。清政府官吏的贪污腐化,欺压人民,时有发生,因而当四川保
路运动发生,清政府在川边的统治削弱以后,土司便乘机复辟,川边藏
族人民又重新陷于土司统治的痛苦深渊。
《近代康藏重大事件史料选编》由著名藏学家任乃强、李安宅和陈家进、林超、刘立千、韦超、任新建、张云侠、胡文和等专们家组成的编委会编成,颇具权威性。书中对赵尔丰有精道的评述,认定“赵尔丰是近代康藏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
1906年被清廷任命为川滇边务大臣,1908年又被任命为驻藏大臣兼边务大臣(但一直未履驻藏大臣之任)。他在康藏地区的活动仅六年,但却影响巨大。他对康区土司的改流和推行的各项建设,为后来西康省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他对桑昂杂瑜和波密、三岩等的经营,有效的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抵制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当然,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其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
改革开放以来,研究以赵氏“改土归流”为主轴的川边近代史的著作,多有所见,以上三种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三书其史料之丰富全面,评述之精准,对关注川边那段历史,欲了解赵尔丰的朋友,不可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