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文教授对景山水画创作的探索之路

【艺术简历】

谢华文,笔名 思量,汉族,四川通江人,1985 - 1989 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2002 -2004 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山水画研究生班。

四川 绵阳师范学院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张大千研究中心研究员。

二十多年来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坚持对景山水画创作的研究,中国当代大幅对景山水画创作的倡导者和探索者。2017年四川省电视台拍摄了“山在、水在、我在”谢华文的艺术人生纪录片。

中国画作品数十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展览及各种重要画展,出版学术专著《南宗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及历代名家研究》,在《美术观察》《装饰》《美术大观》《文艺争鸣》《国画家》《名作欣赏》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和参与多项省级和国家课题。在山水、美术理论研究、美术教育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

对景山水画创作主要代表作品:

《大巴山系列》《青城山系列》《峨眉山系列》《九寨沟系列》《阿坝孟屯河谷系列》《新疆行系列》《西藏行系列》《陇南山水系列》《金沙江乌蒙山系列》等等。

▲ 对景创作《边城人家》68cm×68cm 2021年

当写生成为一种大众参与的集体活动

文/谢华文

今天把这幅春节前在太行山上对景创作的大幅山水画挂起来调整题字,看见这些作品的时候,我感觉那段时间在太行山里的艰苦还是值得的,在零下7.8度以下的寒冬,每天吃两顿饭,顶风冒雪对景创作。有一次我感觉到自己的脚趾被冻得僵硬了没有了知觉,我不停的边跳边画。

▲ 对景创作《桃坪羌寨冬意浓》68cm×68cm 2021年

对于当下美术圈子里的写生热潮,我突然间觉得想说点什么,说点什么呢?我就谈点自己的观点吧!当然,我只是从艺术发展研究的问题上来谈这个问题,这是当下全国各地的艺术热潮。我以为这也是艺术家和批评家们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 对景创作《寒冬之一》68cm×68cm 2021年

当下的写生热潮席卷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各种性质的写生活动和写生团体遍及全国各地,小的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攻山头,进山村,抢地盘,好像到处都是画家的天下。很多画家不停的转换战场,今天在这个团队整几天,明天又去下一个团队画几天。特别是有一些名气的画家简直忙不过来。我想,这些过多的活动邀请对于有的画家也是一种头疼的事,参加不是不参加也不是。

▲ 对景创作《寒冬之二》68cm×68cm 2021年

写生是画家体验生活收集创作素材,感受自然,从大自然中获取艺术灵感的重要途径,千百年来古今中外那些有成就的艺术大师都明白这个道理,并终生在自然生活中默默的探索。

艺术写生和艺术体验本来就是一种非常辛苦的事情,很多时候是和饥寒、孤独、危险等字眼联系在一起。选择了艺术这条路,如果你不想做一个只求虚名,画点行画卖几两银子的画匠,你必须要这样去做。

▲ 对景创作《寒冬之三》68cm×68cm 2021年

西方的油画大师们的写生大都是是孤独和默默的探索过程,中国历代的大师们也同样如此,元代四大家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明代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清代的八大、石涛等等都是写生的高手,无一例外的是忍受孤独,独坐山水之间。

▲ 对景创作《寒冬之四》68cm×68cm 2021年

近现代以来的油画家、国画家也都同样是这样去写生和体验生活,陆俨少沿三峡顺江而下,沿途写生数月,风餐露宿,忍受饥寒,甚至于生命的威胁,这就是写生,这是真正把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了自然山水,陆家山水为之一变。黄胄先生长期坚持在新疆写生,在写生途中险些失去生命,长期的孤独和坚持最终成为一代大

▲ 对景创作《寒冬之五》68cm×68cm 2021年

我看山水画写生

——山水画对景写生三境界

中国山水画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中国画发展的主流,特别是文人水墨山水把中国画的写意性推向了顶点,以至于宋元山水后人无法超越。

从中国山水画的的发展来看,写生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就是在写生方法和观念的发展中逐渐的走向成熟并达到艺术的高峰。

▲ 对景创作《孟屯河谷系列之一》240cm×200cm 2019年

中国山水画发展离不开写生方法和观念的发展,从游历之法到简单勾写奇山怪树之法再到对景写生方法逐渐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梳理出山水画写生的发展脉络。

中国山水画写生观念和方法的发展使得唐以后的山水画越来越接地气 ,幻想中的空中楼阁海外仙山逐渐的走向现实之中的山水,人间烟火味道越来越浓。

▲ 对景创作《孟屯河谷系列之二》240cm×200cm 2019年

宋元明清的山水画大家推动了写生方法和观念的发展,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就是通过多年的游历写生创作出来的。

清代石涛、梅青、八大等山野画家无一不是写生高手,而且极大的推动了对景写生之法。

近代的黄宾虹、张大千、李可染、傅抱石、陆俨少等人进一步完善了对景写生之法。黄宾虹、李可染等大师有的作品已经不是简单的写生而是对景创作,其实石涛等山野画家已经开始了对景创作之法。

▲ 对景创作《九寨沟之夏》180cm×300cm 2017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写生方法和观念的发展,那些认为中国山水的写生就是游历或者简单的勾写山石怪树进行创作,或者认为山水画就是在画室画自己所谓的心中山水的观念是一种偏见,这是不了解写生方法和观念在发展。要想画出心中山水必须长期游历写生于自然山水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有感而发,把实景变为意境才能画出画家心中的山水。不然你就是拼凑的假山死山,宋人的山、元人的山,或是宾虹之山。

▲ 对景创作《九寨云烟》180cm×196cm 2017年

中国山水画对景写生已经被前人推向了顶点,现代的画家没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反而越来越糟糕。写生仅仅成为了一种形式,一些山水画家画了多年的写生,辛勤了一辈子,或许在圈子里在社会上还有一定的名气,可遗憾的是他们的写生作品却永远都停留在低级阶段,难以达到高的境界。

这就是缺乏理论研究不知写生方法和观念发展之理,不明白对景写生的不同境界只是知道埋头画画,下笔思古人,或者写生仅仅是为了在画室里创作收集素材。

▲ 对景创作《米仓山游记》180cm×196cm 2017年

我以为山水画对景写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以古人的笔墨技法去描摹自然山水,小景小情趣,眼界狭窄,所写眼前山水很写实。

第二个阶段就是画家以自己的笔墨语言对景写意,实景变意境。

第三个阶段可以称之为对景创作,黄宾虹等大师已有研究,就是以自己的笔墨语言,借景进行创作,眼界宽广,数十里数百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写心中山水,写意性强。

时代之变观念要变,写生创作的方法和观念需要探索发展,画家大可放开手脚,写生创作方法也可多样不拘一格。

——思量于阿坝

▲ 对景创作《墨韵陇南之三》180cm×98cm 2017年

▲ 对景创作《青城山系列之一》138cm×68cm 2015年

▲ 对景创作《青城山里好休闲之一》138cm×68cm 2017年

▲ 对景创作《青城山里好休闲之二》138cm×68cm 2017年

▲ 对景创作《边城人家》138cm×68cm 2017年

▲ 对景创作《边城剑刀山》138cm×68cm 2017年

▲ 对景创作《峨眉镜湖游记》138cm×68cm 2016年

▲ 对景创作《天山游记》138cm×68cm 2016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