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素之问|左右阴阳与神的不同层面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2017-12-15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左右阴阳与神的不同层面

文字/忆忘   图片/来自网络

升降

左升右降是典型阴阳术数理论对医学渗透的例子。

其来源大致四个方面

1、圣人南面向明而治。这是最根本的一个理论支撑。

2、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3、脉法在南北朝的左右寸口分配,心肝肾、肺脾命,同时配上了藏府经脉。

4、所谓河洛数理在六朝以后的渗透。如左三右七、左肝右肺。这在内经里面都很明显被篡改过。如,非要把肝的症状归到左胁,右胁才是肺等。不同版本的对比可见理论的歪曲。

升降是人体自有的生理病理,而不限于任何位置,因此分左右毫无道理,只不过是自我欺骗罢了。比如说肺,金降,肺司呼吸出入,有升有降,只讲降不讲升本身就是胡扯。再比如心火,医经说“心欲耎”,那可不止是主升的,君火以明是要四面八方要向下照的,相火以位那是以不同位置区分的。何处不升降,君要分左右。连带五行理论也尴尬了。


左右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易传】

这习惯一直延续到新中国。表现为“八字衙门朝南开”。面朝南,对着太阳,叫做向明。面南背北,南面在论语中指代“王”或者“官”,所以南面而王,意味着开国或谋反。北面呢,北者背也,落荒而逃,叫败北,所以不能面北,但是老百姓全都要面北朝拜。

按照这个模式的核心是“向明”,面朝太阳,这只能是在北半球出现的理论。如果在南半球,圣人要向明,就必须面朝北面,此时,太阳的运动就是右边升起左边落下。

而所谓左升右降,是从太阳运动的观察模式,是基于古典地图模式的“圣人”视角,南方在上北方在下,与现代地图的习惯刚好反过来。这样导致南北两个半球刚好是对称的。比如冬至和夏至刚好同一天,春分秋分亦然。

所谓左右之道路,在这个基础上,再绕了一次。因为阳气上而阴气下,而在这个图式之下,所以阳升,就只能在“左边”了,阳因上而卫外,太阳从左边升起的。这实际与人体毫无关系。只是建立一个虚拟抽象模型。

然后影响到寸口脉法,心火升、肺金降,所以五行也来了,心脉就在左寸,肺脉在右寸。这没什么道理。只不过千年来大家用惯了,反过来也没什么不行。

魂魄

至于魂魄阴阳,这在隋代【五行大义】有过论述,有三种解释:

老子经云。魂藏肝。魄藏肺者。魂既属天。天气为阳。阳主善。尚左。居肝。在东方。木位。魄既属地。地气为阴。阴主恶。尚右。故居肺。在西方。金位。老子云。吉事尚左。凶事尚右。亦云。五气藏于心。五味藏于胃者。此论气。则是阳。以藏受之。心为火藏。阳气所处。味则是阴。以府受之。胃为五谷之府。味之所处。心主精神。胃主受纳。不乖魂魄阴阳之理。又云。魂有三。魄有七者。阳数奇。阴数偶。奇数始于一。一则元气。魂虽是阳。非曰始元。一后次三。故魂数三。又云。因天地二气合而生人。人又一气。三材各一气。故魂有三。阴数二。二亦阴之始。魄虽是阴。又非元始。次二后四。阴不孤立。必资于阳。就魂之三。合而成七。又一解云。魂在东方。取震数三。魄居西方。取兑数七。三魂七魄。合而为十。是应天五行。地五行。两五合为十。共成人也。五是天五气。地五味也。

春秋纬云。人感十而生。故十月方生也。又云。魂有五。魄有六者。此乃道家三皇经。以五藏神为五魂。六府神为六魄。此亦五行六气之义也。魂魄。人之本。既配府藏。故释之。

这个过程很明确的对应了地图模式的左右。左右概念就是这么来的。老子经亦即道德经,很多内容是汉代以后改过的,并且是汉武帝以后。汉武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汉武之前道家是主流思想,这样不免产生反弹,尤其魏晋三玄之学老庄周易,出现很多挖苦儒家的内容在老子、庄子里面。表现了对时政不满的对立情绪。

三魂七魄,上面解释按那个数理比较勉强的安排了一下,一个说是奇偶数大顺序对应阴阳,另一个说左三右七,但并不是说三个魂,七个魄,这是后来的再度演绎发挥,变妖道。隋代所见河上公章句也好、道家三皇经也好,都没有这说法。

另一种解释是配洛书九宫的左三右七,左肝右肺,还是从南面左右而来的。木配东方,金配西方,东西方的左右是地图模式表现的。这与人体生拉硬拽的关系,就出现了左升右降。理论就这样忽悠了上千年。

又云。魂有五。魄有六者。此乃道家三皇经。以五藏神为五魂。六府神为六魄。此亦五行六气之义也。魂魄。人之本。既配府藏。故释之。道家【三皇经】根本不理睬三魂七魄,反而说是五六。这个比三七之说明显要早。因为先秦两汉讲的是“天六地五,数之常也”,河图一书五行大义多次引用并无数理九宫的说明,反而很多养生和医学。所以宋代以后的河图洛书与隋唐以前完全不同。班固引用的洛书,部分内容在尚书,被尚书给抄袭过去所以尚书相关篇章,也很成问题。

至于医经被改那就更明显了。甲乙云。魂属精。魄属神。又曰“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出入谓之魄”。魂属肝,魄属肺。所谓并精出入,等于“呼吸精气”,肺本来司呼吸,这个功能叫做魄,与什么神怪毫无关系。随神往来之魂,是肝功能,肝藏是生化解毒消化生化的主要部分,魂指的是内部的生化和循环:内部的循环生理生化:魂;内外的物质交换、信息交换:魄。

所以这是人体生理的分类的两分法,而不是神仙胡扯的鬼魂之说。如果神魂魄意志,都配上九宫数理那就是神经病了。神该是几个?九个,戴九履一。好,你有九条命了?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魂是随着这个血气往来的内部生化功能;

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这里的精是什么呢?

素问: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这个魄中医讲是属于肺的功能,肺是干啥的呢?呼吸。并精出入就是呼吸精气。实际是氧。扩展开来,魄门也为五藏使,也与“出入”交换相关。

魂是内部往来的生化功能,魄是内外物质、信息交换,包括呼吸功能。

分别代表肝、肺的功能,没有任何神奇怪异的意思,与术数没有任何关系。

三魂七魄的三种解释,都是为了凑术数。配九宫八卦的图,后世叫“洛书”,实际并非汉代的【洛书】。西晋到隋唐时期,魂魄配数理同时还有一种五魂六魄,出自道家【三皇经】,被【春秋纬】引用:

人感十而生。故十月方生也。又云。魂有五。魄有六者。此乃道家三皇经。以五藏神为五魂。六府神为六魄。此亦五行六气之义也。魂魄。人之本。既配府藏。故释之。

因【三皇经】谶纬犯忌,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下令除毁《三皇经》。可见,无论三魂七魄、五魂六魄之说,均出自汉以后道家术数之学,而不是出自医经。

有了魂魄的生命形式,是非常重要的生命基础。而这个基础也并不是最重要的,比它重要的概念还是神,所以要“本神”,而不是“本魂魄”。因为神比魂魄更为基础,还存在两层含义。这个问题大多中医都是糊涂的,没搞清楚。

心的定义与神的两个层次

所以任物(能应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相应、应激,信息交换功能)者谓之心。任,相合,相应。中医的心是这么定义的,这个心是功能的作用,是存在基础的,精神魂魄具备之后的生命,才有这个心。按这个定义,“心主神明”的立论需要小心,否则魂魄便不属于神明了。简单说,魂魄是生命现象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所以任物”之心。这个是本神篇心的定义,这与五藏之心,还有所谓“心主神明”的概念,有些区别。因为所有的生命现象和功能,都是神的作用,而魂魄具备之后的人,才会有“所以任物”之心,因此这里无法理解为心主神明,反而这个心仅仅是神明表现在生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功能,心主神明的说法,也是出于“神明出焉”的误会。反而这个任物之心,仅仅是“神明”的功能之一。所以,“神明出焉”,与“心主神明”之间,并不能等价。

神之人与人之神

人之神的具体是什么呢?

《灵枢·天年篇》:“何者为神?歧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灵枢·营卫生会》中有“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

人的功能具备了就叫神。这个功能包括了血气、营卫、五藏的功能,但其核心就是营卫气血、精气与神气简称血之与气。因此本神的根本就是气血。

【本神】:故生之来谓之精(精,生命的物质基础),两精相搏谓之神。

【决气】愿闻何谓精。岐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所以神有着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两神相搏谓之精。还没有生命之前就有神存在,然后才有精气,才会有生命。第二层,产生了生命以后,有了魂魄的生理基础,才能有“任物之心”、神明出焉。

这是典型的循环定义。所以要分清层次,神所指不是一个层面,不是一回事。精是神产生的,而精又可以生神,这就是循环、轮回、阴阳之理。所以精神两分,互为因果。

由此可见,神存在不同层面,不同的含义不能混淆,一句心主神明,就掉坑了。还没有心,就有神存在。什么“心主神明”,内经就没这句话,都是有人臆想而造,流散无穷。

不看的原因确定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0)

相关推荐

  • 五音

    五音: 五音调式 我国特有 民族调式 五音的名称分别即是: 宫.徵.商.羽. 角 以宫音为主音的 调式即"宫调式" 最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 见于距今260 ...

  • 广龙堂分享篇——五神与五脏的对应关系!

    每日一句: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释意:有人问孔子:'宽容伤害过自己的人,怎么样?' 孔子回答:'这样做该如何面对帮助过自己 ...

  • 五脏神识系统的形成

    莫飞智 邓铁涛 中医思维十 今天 摘要:目的:系统研究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方法:从发生学角度,结合<内经>.道家学说探讨中医五脏神识系统建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果:五脏神识系统是在胚胎时期的 ...

  • 《太上内观经》原文译文及解释,一文看懂经典古籍

    <太上老君内观经>继承发展战国道家祖师列子的养生思想.此经以修心为修道之说,宋金以来对道教诸派尤其全真一派之教旨影响颇大. 原文: 老君曰:天地媾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承其宿业,分灵道一 ...

  • 醫谈“精、气、神”

    人身所藏之精,譬如油;人身之气,譬如火;其光亮,譬如神.油量足则火盛,火盛则亮度大;反之,则油干火熄而光灭. 中国传统医学之所以每每被人诟病,源于解读者和听者都容易陷在有形的层面,一落有形,你就说不过 ...

  •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3)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3) 凡修太一之事,及行上法存神之道,慎不可见尸及血秽之物.见一死尸,则一年不得行事,有却倾一年之功,然此帝一之科,科常却罚於既往,又进塞於将来.若一年之见尸者,则罚功断事各三 ...

  • 两精相搏谓之神

    两精者,阴阳之精也.搏,交结也.易曰∶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周子曰∶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是皆两精相搏之谓.凡万物生成之道,莫不阴阳交而后神明见.故人之生也,必合阴阳之气,构父母之精,两精相 ...

  • 灵素之问 | 从阴阳五行到《伤寒论》六要素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5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 灵素之问 | 热病阴阳交并释义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2019-02-05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灵素之问|阴阳容:第三类模型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2017-09-29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灵素之问 | 阴阳学说的虚伪与滥用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阴阳学说的虚伪与滥用 文字/忆忘   图片 ...

  • 灵素之问 |  仲景神功非阴阳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病在阳当以汗解之,有啥毛病?少阴病二三日无 ...

  • 灵素之问 | 先别阴阳,虚实为纲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2019-06-29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灵素之问 | 疾病定义与阴阳理论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2018-03-11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灵素之问 | 历史的污点:六经、阴阳改构《伤寒论》

    灵素之问 | 历史的污点:六经.阴阳改构<伤寒论>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昨天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 ...

  • 灵素之问 | 阳旦汤千年误(上)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8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