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只读一本书 · 大学生杀人案件背后的超人理论
一个推倒巴别塔的故事
他可能是文学史上最受争议的一位。木心在《文字回忆录》这样综述:当时真正理解他的人很少。别林斯基受不了他对人性剖析的无情,高尔基觉得他是恶的天才,鲁迅认为他是残忍的,这个人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提起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多人都会将之与托尔斯泰比较;两位同时期的俄罗斯文坛巨匠,可谓一时双璧,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着最巅峰的位置。如果说,托尔斯泰的文字是明媚鲜艳的,字里行间散发着馨香之气,迎面而至的是徐徐的暖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字则是阴郁黯淡的,混着小酒馆醉醺醺的喧闹声和不入流的骂腔,透出的是鲜血淋漓的惨淡与不可言喻的荒凉。
陀思妥耶夫斯基用他的文字,重新定义了深刻,《罪与罚》便是一场心灵的朝圣之旅。
故事的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一个穷困潦倒的大学生,没有足够的经费完成学业,家人为了支援他读书也已经山穷水尽;他突发奇想,如果是伟大如拿破仑,在这样的处境下,他会如何?于是,他在内心构思了一套无懈可击的“超人”理论。
拉斯柯尔尼科夫将人类分成两类。一类人制定秩序,并且可以随意地违反秩序。另一类人只能可怜地遵守秩序,接受违反秩序的惩罚。在人类的漫长历史长河里,总有那么一类人中的某个激进分子,尝试逾越这道鸿沟。打破既有的秩序,重新建立起新的秩序。
最终他实践了,拉斯柯尔尼科夫在大衣内藏了斧头,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夜晚一举击毙了那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随后误杀老太婆的妹妹丽扎韦塔。故事围绕着这起谋杀展开,有抽丝剥茧的心理分析,有扑朔迷离的案情变化,更有发人深思的宗教情感,都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用他特有的“粗糙”展现出来。
正如所有的故事,别管过程多么跌宕起伏,结局一定是信仰的皈依,重生与安息。
拉斯柯尔尼科夫崇拜拿破仑,自认为是天才,为了自己的出人头地和未来对社会的贡献,决定牺牲“社会的渣滓”成就自己,最终犯下了骇人听闻的罪行,这是他的“罪”。然而,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天才”,他认为自己可以创造理论,并可以凭此破坏法律和道德,最终他失败了,他被杀人后的恐惧和道德的谴责困挠得几乎精神崩溃,相比于牢狱之灾,这种道德上的困境和精神上的折磨,才是对他真正的“罚”。
《罪与罚》的结尾,“一个新的故事,一个逐渐再生的故事,一个他逐渐洗心革面,逐渐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故事,一个熟悉新的、直到如今根本还没有人知道的现实的故事正在开始。这个故事可以作为一部新的小说题材——可是我们现在的这部小说到此结束了。”
这句平静的带着童话故事气息的结尾语,让人的内心升起一种复杂的情绪。之前的杀戮、血腥、苦难、悲惨、内心斗争的复杂激烈、救赎的漫长艰辛都在这一刻划上了句号。
伟大的作品就是这样奇妙,把人性的复杂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世界与生命的深度延展到极限。生命、生活、世界远比想象中的复杂得多,在人生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去尝试理解得更深入一些,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罪与罚》
作者:[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 岳麟译